摘要:就拿第一个误区来说,很多人觉得只要自己不断付出,别人就一定会对自己好。我有个来访者小李,在和朋友相处时,总是抢着买单,帮朋友做各种事情。可时间一长,朋友不仅没有更珍惜他,反而觉得他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对他的态度也越来越随意。
在生活里,我见过太多被讨好型人格困扰的人。他们常常不自觉地陷入一些认知误区。
就拿第一个误区来说,很多人觉得只要自己不断付出,别人就一定会对自己好。我有个来访者小李,在和朋友相处时,总是抢着买单,帮朋友做各种事情。可时间一长,朋友不仅没有更珍惜他,反而觉得他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对他的态度也越来越随意。
还有就是,讨好型人格的人认为拒绝别人会破坏关系。有一次,一位女士跟我说,同事让她帮忙完成一份工作,她明明自己也很忙,但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结果自己的工作没做好,还累得不行。她心里委屈,可又不敢跟同事说“不”,怕同事以后不跟她好了。
另外,他们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我见过一个小伙子,每次发朋友圈都要反复斟酌,就怕别人觉得他发的内容不好。别人稍微有一点负面评价,他就会陷入自我怀疑,一整天都不开心。
仔细想想,这些误区的根源其实在于没有认识到人际关系中的能量交换本质。吸引力法则在社交里,就像是一种能量的流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场,当我们的能量是积极正向的时候,就会吸引同样积极正向的人靠近。所以呀,想要改善人际关系,就得明白这个道理。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个价值吸引 - 频率校准 - 行动闭环的三阶模型。
首先是价值吸引,自我价值感的提升是吸引正向关系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每日积极心理暗示来强化内在能量场。就像每天早上起床后,花几分钟对着镜子跟自己说一些肯定的话,比如“我是有价值的”“我值得被爱”。我的一个来访者,之前特别自卑,我让他坚持做这个练习。一开始他觉得很别扭,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明显变得自信了,身边的朋友也开始更重视他了。
然后是频率校准,情绪频率的主动调整能筛选同频人际关系。我们可以用感恩日记替代抱怨习惯。每天晚上花点时间,写下当天让自己感恩的事情。有个姑娘,以前总是抱怨生活,身边的朋友都不太愿意跟她在一起。后来她开始写感恩日记,心态慢慢变好了,也吸引了一些积极乐观的朋友。
最后是行动闭环,双向互动模式的建立需要具体行动指南。我们可以每周主动创造两次深度交流场景,同时保持个人边界。比如和朋友约个下午茶,深入地聊一聊彼此的梦想、困惑。但在交流过程中,也要清楚自己的底线,不能一味地迎合别人。
吸引力法则在不同的场景中应用也有差异。
在职场中,我们要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积极态度。可以每天提前到公司,整理好自己的工作区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主动参与团队讨论,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有个职场新人,刚进公司时默默无闻。后来他积极参与项目,每次都能高质量完成任务,还主动和同事交流分享经验,很快就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在家庭中,我们要多表达爱和关心。每天给家人一个拥抱,每周安排一次家庭聚餐,大家一起聊聊天,分享一周的趣事。我有个来访者,以前和父母关系很紧张。后来他开始主动关心父母,陪父母散步、聊天,家庭氛围变得温暖和谐了。
在亲密关系中,要保持自我,同时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可以每个月安排一次浪漫的约会,一起看电影、吃饭。但也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对方身上。有对情侣,之前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吵架。后来他们调整了相处方式,既互相陪伴,又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感情越来越好。
希望大家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建立起平等健康的人际关系,摆脱讨好型人格的困扰。
选择图片插入到第七段,因为该图片上的纸片写着 “I CAN” 和画着笑脸,传达出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情绪,与正文中提到的通过积极心理暗示强化内在能量场、提升自我价值感的内容相匹配,能为该段落提供视觉辅助,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来源:肉鸽岛PmJ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