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总说“远见”是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可观察那些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甚至引领方向的人会发现:远见从不是凭空猜想未来,而是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真正有远见的人,从不会困在眼前的得失里,而是始终锚定长期价值,坚持做着三件看似“慢”,却能决定人生高度的事。
——在浮躁时代,远见是最珍贵的行动力
人们总说“远见”是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可观察那些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甚至引领方向的人会发现:远见从不是凭空猜想未来,而是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真正有远见的人,从不会困在眼前的得失里,而是始终锚定长期价值,坚持做着三件看似“慢”,却能决定人生高度的事。
第一件事:做延迟满足的“蓄能者”,不贪短期红利
远见的核心,是懂得“时间的复利”永远比“即时回报”更有价值。就像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如火如荼时,没有把所有资源投入营销和销量,反而每年将营收的10%以上投入研发,哪怕短期利润受损,也坚持布局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领域。后来面对外部技术封锁,正是这些早年积累的技术储备,让华为能快速推出鸿蒙系统、麒麟芯片,守住了核心竞争力。
反观现实中,太多人被“短期红利”裹挟:看到别人做直播赚钱就盲目跟风,没积累内容能力就匆匆开播;觉得某个行业热门就立刻转行,没沉淀专业知识就急于变现。可短期红利就像沙滩上的浪花,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那些愿意“慢下来”的人——比如用十年时间打磨一部作品的作家,用数年时间钻研一个技术领域的工程师——才能在时间的沉淀中,收获别人拿不走的核心能力。
第二件事:做打破惯性的“破局者”,不困现有认知
世界永远在变,真正的远见,是懂得“现有经验可能就是未来的障碍”。诺基亚曾凭借功能机占据全球手机市场40%的份额,可当智能手机时代来临时,它固守“硬件为王”的惯性思维,不愿放弃成熟的功能机生产线,也不愿投入智能手机的研发,最终从行业巨头跌落至被收购的境地。而字节跳动则相反,在短视频还未成为主流时,它打破“图文资讯是主流”的惯性,果断投入抖音的研发,又在抖音火遍全球后,继续打破“国内市场足够”的认知,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最终成为全球用户超15亿的互联网巨头。
对个人而言,打破惯性同样重要。有些职场人在一个岗位上做了十年,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却抱怨“升职加薪轮不到自己”;有些创业者固守“过去的成功经验”,不愿接受新的商业模式,最终被市场淘汰。真正有远见的人,会定期“清空自己”: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尝试新的工作方法,甚至在行业还未衰退时,就开始布局下一个赛道。就像一位互联网从业者,在行业还火热时,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人工智能,等到人工智能成为风口时,他顺利转型,抢占了新的机会。
第三件事:做着眼共生的“筑路者”,不谋独赢之利
真正的远见,从不是“独善其身”,而是懂得“利他即利己”。曹德旺创办福耀玻璃时,不仅想着把企业做大,更想着“为中国汽车工业做点事”。他坚持自主研发汽车玻璃,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让中国汽车厂商用上了更便宜、质量更好的玻璃,同时也带动了国内汽车玻璃产业链的发展。而福耀玻璃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赢得了行业的尊重和长期的市场份额。
反观有些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压低价格、偷工减料,甚至挤压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利润,最终不仅失去了客户的信任,也让自己陷入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真正有远见的人,会把“共赢”当成长期目标:创业者会想着如何让员工、合作伙伴一起赚钱;职场人会想着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团队达成目标,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成长;普通人会想着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就像那些坚持分享行业经验的博主,看似“把自己的干货免费分享出去”,却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人脉和信任,最终收获了更多的机会。
其实,远见从不是“预测未来”的魔法,而是“立足当下,布局未来”的行动力。坚持延迟满足,是为了在未来拥有更多选择权;坚持打破惯性,是为了在变化中抓住新机会;坚持着眼共生,是为了在长期发展中获得更多助力。这三件事,看似简单,却需要抵御浮躁的勇气和长期坚持的耐心。但正是这份坚持,让远见从“看不见的能力”,变成了“看得见的人生高度”——毕竟,真正能走得远的人,从来都不是走得最快的,而是走得最稳、看得最远的。
来源:于小岛中感受宁静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