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劲酒加红牛,神仙见了也发愁”、“劲酒加冰,打父老乡亲”……最近,如果你还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这些带着戏谑的顺口溜,说明你已经接触到了今年酒饮市场最意想不到的潮流——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劲酒。
一款父辈的保健酒,正上演一场惊艳的“品牌变身记” 。
“劲酒加红牛,神仙见了也发愁”、“劲酒加冰,打父老乡亲”……最近,如果你还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这些带着戏谑的顺口溜,说明你已经接触到了今年酒饮市场最意想不到的潮流——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劲酒。
在小红书,劲酒相关笔记已突破10万条。这款曾牢牢贴在中年男性饭局上的保健酒,如今被Z世代打上了“姨妈神器”、“养生蹦迪”等全新标签,甚至被誉为“中式威士忌”。从河北的夜市到上海的露营基地,125毫升的小瓶劲酒,正成为年轻人的新晋社交货币。
一场系统性的“用户价值”重构:
劲酒的华丽转身,并非偶然的灵光一现,而是一场从品牌、产品、营销到渠道的全面价值重构。
1. 品牌叙事:从“滋补强身”到“朋克养生”
劲酒跳出了“保健酒”的传统叙事框架,不再生硬地强调“补肾壮阳”,而是精准踩中了当代年轻人“又想放纵又怕伤身”的集体情绪。它巧妙地借助了“姨妈神器”这类民间智慧切入女性市场,将产品变为有趣的、有谈资的“社交符号”。虽然其缓解痛经的功效从医学角度看存在争议,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但这种自发的民间传播,无疑为品牌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2. 产品革新:为年轻口味和场景量身定制
为迎合年轻用户,劲酒将酒精度从35度降至28度,并推出无糖版,这是口感上的重要妥协。而125毫升的小瓶装,则精准匹配了“一次微醺”、便携随行的即时性消费场景,完美融入了夜市、便利店与露营等新兴消费空间。
3. 渠道与营销:拥抱社交,玩转“调酒公式”
在社交平台上,“劲酒调酒公式”如火如荼。年轻人用红牛、旺仔牛奶、酸梅汤、元气森林等调配出各式创意饮品,如“劲酒+冰+旺仔,喝了这杯奶,忘了那个崽”。这种高度参与感的UGC(用户生成内容),让品牌传播实现了自发性裂变。
在渠道端,劲牌公司推行“非饱和销售”与“去提成化革命”,将万名营销代表从“压货者”转变为协助经销商动销的“管家”,构建了保证合作伙伴健康利润的良性生态。
高光下的隐忧与思考:
劲酒的转型成功为所有老品牌上了一堂生动的“求生求变课”。然而,一时的破圈并不能担保长久的繁荣。
其业绩增长曾长期徘徊,与茅台、五粮液等酒企的几何级增长形成对比。同时,“蓝帽子”保健食品标识是护城河,但“姨妈神器”等民间标签也伴随着潜在的功效争议与监管风险。前有听花酒因虚假宣传被重罚的案例,警示任何与健康相关的营销都必须在监管红线与科学边界内谨慎运作。
结语
劲酒的故事仍在续写。从中年男人的酒杯到年轻人的调饮杯,劲酒的转身,映照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变迁与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它的成功在于真正“读懂”了年轻人,而它的未来,则取决于能否将一时的流量,转化为品牌长期的生命力。
来源:下弦Y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