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四岁的时候她嫁给了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也就是后来的路易十六。这时候的路易也就十五岁。
如果问一句法国历史上最奢侈的女人是谁?答案一定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王后是奥地利的小公主,从小被极度的富养,当然她相当的漂亮。
十四岁的时候她嫁给了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也就是后来的路易十六。这时候的路易也就十五岁。
两个青少年的婚姻自然不是爱情,而是政治联姻的产物。
刚到凡尔赛的玛丽并未得到王储路易的喜爱,相反对她相当冷淡,这个冷淡不是玛丽不够漂亮,而是他自己有生理缺陷,
后来的历史学家找到了原因,路易生理上有个小问题,就是包皮问题。
七年之后,路易继位,这个问题才得到了解决,这在后面细说。
玛丽的公婆早就去世,国王路易十五是路易十六的爷爷,而路易十五的王后,这时候已经死了。
凡尔赛真正的女主人应该就是太子妃玛丽 。然而应该和现实是两个概念。
当时国王路易十五虽然没老婆,但有很多情妇。为什么说情妇呢?因为当时欧洲国家是教会国家,一夫一妻制,国王也不例外。
路易十五
国王的首席情妇,是青楼出身的杜芭莉夫人。因为路易十五的宠爱,杜芭莉夫人在凡尔赛宫权倾一时。
插一句:当时法国的首席情妇是官方认可,拿王室津贴,享受王室成员的待遇。
作为尊贵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小女儿,玛丽根本无法接受杜芭莉,她从来不跟杜芭莉打招呼,认为脏。
这让杜芭莉非常尴尬,也很不爽。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玛丽不是很善于人情世故。
两个凡尔赛最有权力的女人的对峙,把路易十五搞怒了,他直接训斥玛丽,并写信给玛丽的父母,表达不满。
玛丽的妈妈写信给玛丽:“既然她已经在凡尔赛,你要给她表面上的礼貌,不要因为你,破坏了法奥同盟”。
于是玛丽在新年聚会上跟杜芭莉说了一句话:今天凡尔赛人好多啊。
就一句,但表明了一个态度,这件事情,以太子妃的让步而告终。
几年之后,路易十五死了,玛丽把杜芭莉赶出了凡尔赛,关进了修道院,关了两年,杜芭莉才获得了自由。
玛丽迟迟怀不了孕,法国朝堂和法国民众对玛丽很不满。这种事不管中外,都是女人的错。
玛丽的娘家也焦急万分,频频写信询问。那时的欧洲,只有婚生子才能继承家业。
何况人家真有王位要继承。
七年之后,路易继位成为路易十六,这个问题才得到了解决。
帮助解决的是玛丽的哥哥,奥地利国王约瑟芬二世,他亲自来到法国,跟路易来了一场男人之间的谈话。
路易十六才接受了一场小手术,解决了他和玛丽之间的困境。七年之后,玛丽陆续生下了四个孩子。
他登基时,法国因为七年战争和宫廷奢靡的生活,面临巨额的财政赤字。
他性格温和,缺乏帝王的霸气和魅力。喜爱机械、地理,对政治不感兴趣。
他没有遗传到曾祖父和祖父的帅气。但高大,圆脸厚唇,外貌很普通。
他也有很大的优点,在众多浪漫、多情、情人无数的法国历代君主中,他是个唯一。
他一直爱着自己的王后,忠贞不二,对妻子言听计从,这为妻子无节制的奢侈提供了便利。
凡尔赛宫本来是路易十三,也就是路易十六的曾曾爷爷,建的一处狩猎行宫。
儿子路易十四上位后,就是著名的太阳王,他重新改造、大力扩建了凡尔赛。
他的目的是让法国的贵族们以及他们的家小,全部来凡尔赛跟自己同住。免得在地方上天天想着阴谋诡计。
凡尔赛宫
说白了就是怕地方势力造反。加强中央聚权,削弱地方势力。他相信:权力这个东西需要让人看到。
为了彰显王权,凡尔赛宫建得极致奢华。园林占地八百公顷,有喷泉、花坛、雕塑、运河。
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初初建成的时候有二千三百个房间。
介绍个大概哈,仔细介绍的话,十篇文章都说不完。
贵族们刚开始的时候,拒绝入住凡尔赛,感觉被剥夺人身自由,到最后以住进凡尔赛为荣。
路四为凡尔赛制定了各种礼仪,这里介绍一下国王起床礼,我们可以窥视到,路四帝王心术的可怕。
起床礼持续一个小时。
首先大寝宫首席官敲门:陛下,起床时间到了!
第一批进来的是王室血亲、第一侍卫队和国王的御医、外科医生。医生先行为国王检查身体。
第二批进来的是公爵、重臣,仪式正式开始。
高潮部分是递衬衫,这个一般由正受宠信的朝廷重臣,递给巴黎大主教,由大主教替国王穿上。象征神权对君权的祝福。
之后其他贵族依次上前帮助国王穿上外套、裤子、袜子、别上手帕等等,整个过程井然有序,站位、角色都有严格规定。
西蒙公爵的回忆录这样描述:
“这是一个备受觊觎的荣誉......
国王的起床仪式就像一场庄重的典礼。所有人都看着他,他则以一种优雅而威严的姿态,与那些有资格靠近他的人们交谈几句.....能够为他递上衣袖,或是在他穿鞋时扶他一下,都是一种胜利,是朝臣们苦心经营的目标”。
起床礼只是各种礼仪中的一种,一个人长期在这种驯化之下,奴性还不出来?还敢造反?
你可以想想看看,有钱有权的女人们,全部挤在一个小区,女人们会不会争奇斗艳?
会不会想着各种艳压?女人的征服欲向来强过男人,这也为了玛丽王后的极致奢靡,找到了一个立脚点。
王后玛丽极度奢侈,她每年服装上的花费,是当时法国王室年收入的相当一部分。
她的礼服、羽毛帽、丝绸披肩和昂贵的蕾丝,被人争相模仿。
那种高达一米的发型就是她的发型师为她创造的,引领当时的发型潮流。
她痴迷于钻石、珍珠和彩色宝石,不惜花大价钱购买。据说她一天要换数套衣服,发型师、化妆师、服装师,为她全天待命。
宫里的裁缝从早到晚忙着为她定制高级礼服。
她每日纵情享乐,沉迷派对、豪赌、各种高端美食。来自世界各地的精美服饰,价值连城的珠宝,源源不断地送入凡尔赛宫中。
奥地利,玛丽母国的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传记小说《断头皇后玛丽》中的一句话很有名:
She was still too young to know that life never gives anything for
nothing, and that a price is always exacted for what fate bestows.
(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法国当时债台高筑,国家面临破产,路易十六试图向平民增税来解决危机,而王后挥霍无度的形象,引起国民的痛恨。
她的奢侈是压倒波旁王朝最后一根稻草。
法国爆发大革命,路易十六和玛丽被送上了断头台,被囚禁十四个月的玛丽,在狱中,一头金发全白。
死时才三十七岁零十一个月。
他们一共育有四个子女,有两个很早就死了,剩下一儿一女,当时儿子十岁,女儿十四岁。
儿子在狱中被虐打至死,女儿反复被那些狱卒轮番侵犯,造成一生都无法生育。
打着革命的旗帜,干着这么龌龊的事情,这样的人再怎么革命,也革不了他们的苦命。
富而不奢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厚德才能载物。
生命所有的馈赠,其实暗中都标好了价格,享受太过,支付者,会是自己的子女。
来源:净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