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越来越多,而且这批老人跟以前不一样,手里有积蓄,还愿意为自己花钱。就拿吃饭来说,社区老年食堂不再是“对付一口”的地方,有的推出了“糖尿病餐”“低盐餐”,还能预约送餐到家,一顿饭十几块,老人觉得方便,经营者也能赚个辛苦钱。
四中全会的消息里,藏着不少行业要变天的信号。其中三个领域尤其值得普通人盯上,机会就在眼前,咱一条条说清楚。
先说说“银发经济”,这可不是简单的养老,里面藏着不少新门道。
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越来越多,而且这批老人跟以前不一样,手里有积蓄,还愿意为自己花钱。就拿吃饭来说,社区老年食堂不再是“对付一口”的地方,有的推出了“糖尿病餐”“低盐餐”,还能预约送餐到家,一顿饭十几块,老人觉得方便,经营者也能赚个辛苦钱。
再看娱乐,以前老人可能就跳跳广场舞,现在不少人想学用智能手机、拍短视频。我家楼下的张阿姨,就请人教她做电子相册,把孙子的照片配上音乐,逢人就显摆。有人瞅准这个需求,在社区开了“老年手机班”,一次课收20块,一个月能招上百人。
还有老年旅游,现在流行“康养游”,比如去海边住上半个月,每天安排太极课、健康讲座,价格不算便宜,但报名的老人排着队。普通人哪怕开个小旅行社,专做这类小众线路,也比跟风做常规游好赚。
再看“绿色低碳”这块,政策给的甜头真不少。
农村里,装光伏板的农户越来越多。我表哥家在屋顶装了一套,花了不到3万块,国家补了1万多,剩下的钱不到5年就靠卖电赚回来了,现在每个月还能稳定进账几百块。村里有人专门干这个,帮农户申请补贴、安装维护,抽点提成,一年也能落个几万。
城里的二手生意也火了。以前旧衣服没人要,现在有人收去分拣,好点的翻新出口,差的做成拖把、隔音棉,开个回收站,投入不大,还能拿环保部门的补贴。还有新能源汽车维修,现在街上跑的电车越来越多,会修的师傅供不应求,有的4S店招学徒都给五六千,比进厂打工强多了。
最后是“乡村振兴”里的特色路,把老家的资源盘活就能赚钱。
我老家在山区,以前没人去,这两年有人把老院子改成民宿,保留土坯墙、木窗户,配上Wi-Fi和热水,周末住一晚要300多,旺季还订不到。房东不用上班,光靠几间房一年能赚二十多万。
农产品也能卖出新花样。我们县的苹果,以前论斤卖,现在有人做成“苹果干礼盒”,印上村里的风景照,一斤能多卖10块。还有人帮农户开直播,在果园里现摘现卖,一天能出上千单,抽成10%就不少赚。
其实这些机会,说白了就是跟着政策找需求。国家鼓励的领域,不仅有补贴,老百姓的需求也在涨。普通人不用想着干多大的事,开个社区老年服务站、学门新能源技术、帮老家卖卖土特产,门槛不高,只要肯琢磨,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当然,机会再好也得踏实干,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先看看自己身边有啥资源,比如老家有啥特产,社区里老人缺啥服务,从小处试起,慢慢就能摸到门道。这波风口,拼的不是钱多钱少,而是能不能看懂信号、敢不敢动手试试。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