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摩友好,等了大半年的新大洲本田ADV150终于揭开面纱(官方定名NS150XC)。这台被寄予厚望的小排量跨界踏板,一边用越级配置把安全感拉到顶,一边却因外观设计让车友群炸开了锅。今天咱们用实测数据和市场反馈,聊聊它到底值不值得等。
#星光730与五菱MPV用户故事#新大洲本田ADV150(NS150XC)登场:安全配置封神,外观却让摩友吵翻!
各位摩友好,等了大半年的新大洲本田ADV150终于揭开面纱(官方定名NS150XC)。这台被寄予厚望的小排量跨界踏板,一边用越级配置把安全感拉到顶,一边却因外观设计让车友群炸开了锅。今天咱们用实测数据和市场反馈,聊聊它到底值不值得等。
一、安全配置:150级首次配齐“博世全家桶”
老摩友都知道,小排量踏板的安全配置向来是“够用就好”,但这次本田直接把中大排车型的配置下放到了150级别。
新车标配博世MSC车身稳定系统,这套系统可不是普通ABS能比的——它自带3轴惯性传感器,能实时监测车身倾斜角度。就像有位“老司机”在旁辅助,转弯时会根据倾角智能调节刹车力度,哪怕40码压45度弯急刹,轮胎也只会均匀摩擦,不会突然抱死打滑。
除了同级独有的弯道ABS,前后双通道ABS+可关闭TCS牵引力控制系统也没缺席,搭配日清双活塞卡钳和浪花刹车盘,湿滑路面或非铺装路段的容错率直接翻倍。要知道,单是弯道ABS的后期加装成本就超5000元,本田这次算是把诚意摆到了明面上。
二、减震与轮胎:直接对标ADV350的“烂路利器”
ADV车型的核心竞争力在通过性,这一点NS150XC没让人失望。它直接沿用了ADV350同款的前后KYB减震:前减震是130mm行程的倒置金叉,后减震则是带氮气瓶的双枪配置,行程达到110mm,过减速带或坑洼路面时能把颠簸感过滤得很柔和。
轮胎搭配更懂越野需求,选用玛吉斯全地形龟背胎,真空胎设计+半热熔材质,既保证了城市通勤的抓地力,又能应对轻度非铺装路面。再加上165mm的超高离地间隙,比普通踏板高出近30mm,路边台阶或碎石路都能轻松通过。
三、动力与实用:11.4kW功率+350公里续航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SH-EP侧水冷四气门发动机,149cc排量能爆发出11.4kW的最大功率和14.8N·m的扭矩,比同级别竞品普遍高出10%左右,红绿灯起步或高速超车都很从容。
实用性也没缩水:780mm的座高对160cm以上身高的骑士很友好,座桶能轻松塞进一顶全盔,高配版还带快拆小桌板和侧边置物架,钓鱼、露营时能直接变身“移动工作台”。8L油箱配合2.35L/百公里的官方油耗,满油续航能突破350公里,比多数同级车型多跑近100公里,周末短途摩旅完全不用慌。
四、外观:从“期待值拉满”到“争议焦点”
比起硬件的一致好评,外观成了NS150XC最大的槽点。争议的核心在于“国产版与海外版的差距”:海外ADV160是高耸的 Adventure风格车头,搭配切割感LED灯组和可调风挡,“野劲儿”十足;而国产版却简化成了平整前脸,圆形灯组+固定窄风挡,车尾也变得圆润平庸,被车友吐槽“比通勤踏板还温顺”。
不过也有车友觉得“丑乖丑乖”,认为方方正正的线条自带复古感,而且实车的“X型”侧透尾灯辨识度很高。其实这事儿不新鲜——当年PCX160、ADV350刚曝光时也被骂“丑”,结果实车质感拉满后反而成了爆款。目前新车已公布售价:标准版19980元,Pro版21280元(含护杠、尾箱和双镜头记录仪),这个价格配上硬件,外观或许会被“真香定律”逆转。
总结:150级跨界踏板的“配置天花板”,就等实车质感翻盘
平心而论,在1.5-2.2万元价位段,NS150XC的硬件配置几乎没有对手:博世MSC系统、KYB减震、全地形胎的组合,直接把小排量ADV的门槛拉高了一个档次。
至于外观争议,更像是“预期差”导致的情绪发泄——毕竟车友苦等半年盼着“原版引进”,结果看到简化设计难免失望。但摩托车终究是“用实力说话”的物件,就像当年的ADV350,实车的做工和骑行质感最终征服了挑剔的摩友。
摩友们,你觉得这台“配置封神、外观引战”的本田小ADV,能成为下一个爆款吗?你更在意越级配置还是设计颜值?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梦盼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