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下旬,山东等地娃哈哈经销商陆续接到宗馥莉实控的宏胜系业务员通知,要求缴纳保证金以确认2026销售年度继续代理“娃哈哈”品牌产品。这一消息标志着41天前宏胜系计划以新品牌“娃小宗”替代“娃哈哈”的方案发生重大反转。
10月下旬,山东等地娃哈哈经销商陆续接到宗馥莉实控的宏胜系业务员通知,要求缴纳保证金以确认2026销售年度继续代理“娃哈哈”品牌产品。这一消息标志着41天前宏胜系计划以新品牌“娃小宗”替代“娃哈哈”的方案发生重大反转。
此前,因“娃小宗”系列商标转让未果,宏胜系于2025年密集申请45类“娃小宗”商标,并于9月流出通知称将自2026年起更换品牌,理由是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否则存在法律风险。但该计划遭到经销商集体抵触:县域市场作为娃哈哈主场,经销商担忧新品牌缺乏消费者认知,且培育成本极高——如农夫山泉东方树叶走红耗费十余年,而当前软饮行业“旺季不旺”,娃哈哈自身销售额已现15%~40%降幅,经销商库存普遍超300万元,对新品牌承接意愿极低。
值得注意的是,宏胜系此次通知正值渠道观望关键期。往年10月需完成保证金缴纳,今年因品牌变动,多地经销商延迟打款,甚至合作30年的老经销商也因“打款至宏胜账户恐发新品牌”的顾虑犹豫不前。目前“娃小宗”商标仍处初审阶段,尚未有产品面市,而宏胜系重启“娃哈哈”合作,或为缓解渠道信任危机与库存压力。
接到通知后,不少经销商总算松了口气。就像山东聊城做了18年娃哈哈代理的张老板说的:“之前听说要换‘娃小宗’,我仓库里300多万的AD钙奶、营养快线都不敢往外铺,怕到时候消费者不认。现在确定续卖老牌子,冬天学校周边、超市的订货量就能稳住了。”其实不止张老板,很多县域经销商都靠娃哈哈的老产品吃饭,像爽歪歪、八宝粥这些,过年过节都是家家户户常买的,要是突然换个新名字,别说年轻人,就连常买的街坊邻居都可能犹豫。
宏胜系会松口,说到底还是得看市场的脸色。咱们都知道,娃哈哈能火这么多年,靠的就是“国民度”——上到六七十岁的人,下到刚上小学的孩子,提到AD钙奶都能想起那个熟悉的包装。反观“娃小宗”,现在除了经销商,没几个人知道这牌子,真要推上市,还得花大价钱做广告、搞促销,可现在软饮行业本来就不好做,娃哈哈销售额都降了不少,经销商哪有精力再去赌一个新品牌?
而且宏胜系这次也没完全放弃“娃小宗”,有业务员私下跟经销商透露,后续可能会把“娃小宗”做成补充产品,比如出点年轻人喜欢的低糖、果味饮品,跟娃哈哈的老产品错开卖,这样既不浪费之前申请的商标,也不用冒替换主品牌的风险。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稳住经销商,有消息说宏胜系可能会在11月底前推出库存帮扶政策,帮经销商清一部分压在手里的货,这样大家才敢放心交明年的保证金。
说到底,软饮市场拼的不只是口味,更是消费者的“熟悉感”。“娃哈哈”这三个字,早就跟很多人的童年、日常消费绑在了一起,不是随便一个新品牌就能替代的。宏胜系这次调整战略,其实也是尊重市场规律、照顾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毕竟把老牌子做好、卖稳,比冒险推新品牌更靠谱,也更能让大家安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倩倩的思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