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表里的“0”不是零:教你三秒识破热量陷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5 00:26 2

摘要:如今,大家对于吃进肚子里的东西都十分谨慎,在购买食物之前都会认真查看配料表,因此“0糖、0脂、0卡”食品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好”,然而“0糖、0脂、0卡”就真的健康吗?这些醒目标签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编先来带你深入探究食品成分表背后的科学真

如今,大家对于吃进肚子里的东西都十分谨慎,在购买食物之前都会认真查看配料表,因此“0糖、0脂、0卡”食品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好”,然而“0糖、0脂、0卡”就真的健康吗?这些醒目标签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编先来带你深入探究食品成分表背后的科学真相。

NO.01“0糖”不等于无糖:重新认识糖的定义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的规定,当固体食品每100克或液体食品每100毫升中的含糖量不超过0.5克时,即可标注为“无糖”或“0糖”

可见,“0糖”并不是完全不含糖,市面是你能看到的“0糖”食品指的是不含蔗糖( 包括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如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但允许含有代糖,比如糖醇类、甜菊苷、阿斯巴甜等甜味剂。

更值得关注的是,某些“无糖”食品本身的主要成分可能就是高升糖指数的原料。例如,无糖饼干、无糖蛋糕虽然不添加蔗糖,但其主要成分——小麦粉——富含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NO.02“0脂”的误区:脂肪不是唯一的热量来源

按照国家标准,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脂肪含量不超过0.5克即可称为“无脂”或“0脂”。然而,“0脂”绝不等同于低热量。

一般为了提升口感,一些“0脂”食物的生产者会在食物中添加更多的糖、淀粉或其他增味剂等高热量成分,这些成分同样会产生热量,甚至可能导致最终产品的总热量更高。

从营养学角度看,脂肪本身是人体必需的宏量营养素之一,承担着能量供应、维生素吸收等多种重要功能。我们应当区分健康脂肪与不健康脂肪,而非简单追求“0脂”。

NO.03“0卡”的真相:能量计算的科学边界

根据国家标准,当100毫升液体食品或100克固体食品的能量不超过17千焦(约4千卡)时,可以标注为“0卡”。常见的“0卡”食品包括代糖饮料、魔芋果冻等。这类食品确实能显著降低热量摄入,对于体重管理有一定帮助。

但“0卡”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零能量。一方面,长期食用代糖可能会增加人对甜味的渴望,只提供甜味,缺少能量,反而会增加食欲。另一方面,研究表明,过量摄入代糖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比如导致出现血压升高、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等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指出,非糖甜味剂不应被视为体重控制的有效手段。

科学认知与理性选择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0糖、0脂、0卡”食品,消费者应当建立科学认知:

首先,正确理解标签含义“0”不代表绝对没有,而是低于特定标准的值。阅读食品成分表比单纯相信营销标签更为重要。

其次,建立整体营养观念。单一营养素的减少不代表食品整体更健康,需要综合考虑所有成分及其相互作用。

第三,认识个体差异。同样的食品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状态的影响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医脉通减重交流群成立啦

参与经验分享

分享“减重心路”,帮您发表在公众号上,抒发心情自我排解、影响并帮助更多人;也可以随时向我们提供选题建议,或转发、点评我们的科普文章。

参与科普活动

群主会不定期做各种科普小活动,并有礼品赠送。

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直接在科普社群向医生、营养师提问。

进入医脉通减重交流群

最后,回归饮食本质。最健康的饮食模式始终是均衡、多样、适度的天然食物组合。过度依赖“0糖、0脂、0卡”加工食品,可能偏离了健康饮食的本意。

在营养健康领域,没有绝对的“好食品”或“坏食品”,只有更适合个人需求的选择。通过提升食品营养知识的科学素养,我们才能拨开营销迷雾,做出真正有利于健康的饮食决策。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