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平洋汽车发布的9月智能驾驶辅助车型品牌销量排行榜显示,比亚迪销量达到第二名的4倍以上,呈现出明显的领先优势。这一成绩反映了市场对比亚迪智能驾驶技术的认可。
太平洋汽车发布的9月智能驾驶辅助车型品牌销量排行榜显示,比亚迪销量达到第二名的4倍以上,呈现出明显的领先优势。这一成绩反映了市场对比亚迪智能驾驶技术的认可。
截至9月底,搭载其“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累计销量已突破170万辆,仅9月单月就新增近30万辆,该类车型在国内智驾车型市场的占比达到91.3%,创下中国车企智能驾驶车型的销量新高。
图片来源:比亚迪汽车
较大的车型保有量为比亚迪构建了数据基础。官方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每天生成的智驾数据里程已突破1亿公里,约为特斯拉全球车队日均数据量的3倍。从增长轨迹来看,这一数据规模提升明显:5月底其日均数据量为3000万公里,6月中旬增长至4400万公里以上,四个月内伴随智驾车型销量新增近100万辆,数据生成量实现了约3倍的增长。
持续积累的数据,为算法优化与安全提升提供了支持。“天神之眼”构建的ABC技术矩阵,覆盖从基础辅助到高阶领航的全场景需求:A版本作为技术标杆搭载于仰望品牌;B版本应用于腾势及比亚迪主力品牌;C版本则覆盖7万级到20万级车型,推动智驾功能普及。其核心功能如“高快领航(HNOA)”可实现高速路段辅助驾驶,“L4级智能泊车”支持复杂场景停放,这些功能的迭代升级均得益于实际路况数据的积累。
准入进展:比亚迪进入L3级智驾试点
在技术持续发展的同时,比亚迪也进入L3级自动驾驶政策试点范围。根据2022年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L3级被定义为“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可在限定条件下执行动态驾驶任务,驾驶员需作为接管后援。我国自2023年起推进L3测试牌照发放,比亚迪于当年7月获得全国首张高快速路L3级测试牌照,并进入2024年6月公布的首批L3级准入试点名单。
2025年9月12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了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的实施路径,标志着该技术进入商业化尝试阶段。截至10月22日政策落地满月,行业进展呈现以下特点:首批获得准入的10家车企中,赛力斯、奇瑞等5家搭载华为ADS系统的车企已完成车型公示,问界M9、智界S7 Ultra等车型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蔚来、广汽等企业仍在完善车型细节;宝马i7、奔驰S级等外资车型目前主要获得特定道路测试资质。
当前我国智能驾驶行业的推进,依托于政策标准与试点机制的建立。除《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外,行业明确了L3级系统需具备≥10秒的驾驶员响应时间要求,试点周期设定为18-24个月,优先在高速公路等路况相对单一的场景推进。截至2025年4月,全国已累计发放高快速路L3测试牌照11张,多家企业逐步实现技术应用。
从发展趋势来看,据相关预测,2026年L3级新车渗透率有望达到8%,到2030年将形成相当规模的市场,车规级芯片算力需求将不断提升。行业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法律层面的事故责任认定细则待完善,技术层面的复杂天气场景识别能力有待提升,成本层面的系统硬件会增加车辆一定比例的制造成本。未来,随着基础设施完善、法规体系健全以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智能驾驶将逐步成为汽车产品的重要特性。
来源:亚洲新能源汽车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