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中国有59台核电机组在运行,34台正在建,还有19台等着开工,山东海阳核电站4号机组的安全壳在9月6日吊装完成,上海工博会上有人看到了一个可控核聚变模型,那是9月23日展出的,这些都不是新闻稿里吹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专家Mark Hib
2025年9月,中国有59台核电机组在运行,34台正在建,还有19台等着开工,山东海阳核电站4号机组的安全壳在9月6日吊装完成,上海工博会上有人看到了一个可控核聚变模型,那是9月23日展出的,这些都不是新闻稿里吹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专家Mark Hibbs、刘尚炜和James Krellenstein都注意到了这个变化。
中国建一座核电站,一般五六年就完事了,美国佐治亚州的沃格特尔电站,拖了十一年,花了三百五十亿美元,中国核电的成本,比两千年初降了一半,美国那边却还在往上走,这不是碰巧,是做法不一样,中国不折腾,就盯着几种堆型,比如AP1000和华龙一号,设计定了,施工就跟着干,供应链也跟得上,从来不换新花样。
上海那边早就建好了大型压力容器厂,零件提前做好,需要就送过去,焊接队伍轮着上,活儿干得利落,跟高铁建设一个办法,国家给低息贷款,占了总成本三分之一,电价稳着呢,企业不担心亏本,风险小了,进度自然就快。
AP1000当初出问题,冷却泵坏了,成本一下子涨上去,中国没直接撂挑子,停了两年,自己动手改核心部件,把泵做成了国产的,这一改,整个系统反而更稳了,快不是赶工期,是把问题提前解决掉。
政策不是死的,政府定方向,企业自己找路子,这几年补贴少了,核电也跟着上市场竞价,说明它不靠别人养,自己能赚钱了,安全这事,中国不光看文件,还把安全拆成一道道工序,焊接队伍全国跑,标准统一,干活有章法,像华为那支铁军一样。
国内有十七座研究堆,主要用于材料测试和燃料实验,它们和商用堆配合起来,形成从研发到制造再到运维的完整链条,美国的研究堆分散在各个高校,彼此之间联动困难,效率就低得多,这不是技术不行,是组织方式不一样。
上海展出的聚变模型不是摆设,是国家磁约束聚变项目EAST的成果,中国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里负责制造超导磁体这些核心部件,从参与的人变成了定规则的人,和西方一边说支持聚变一边补贴化石能源的做法不一样。
美国的问题不是技术跟不上,是事情太乱,州政府、联邦机构、私人公司、工会,谁都想插手,一个小改动能拖上三年,中国那套不是谁都能照搬,但可以学,大工程得稳,别光盯着单点突破,新能源车也一样,标准化、集中供应链、政府带个头,才能跑起来。
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中国把核电卖到国外,能不能管到底,培训人、供燃料、长期盯着安全,这些都得跟上,美国和俄罗斯早就在布局,客户能不能留得住,才是真本事,现在看不是突然杀出来,是三十年一点一点磨出来的,把又危险又慢的行当,变成能复制、能赚钱的工程,核能这场赛跑,比的不是谁先点着火,是谁能一直烧下去。
来源:繁繁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