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泽觉得,自己就像公司那台从不关机的服务器,藏在角落,嗡嗡作响,维持着一切的运转,却无人问津。
01 活水
林泽觉得,自己就像公司那台从不关机的服务器,藏在角落,嗡嗡作响,维持着一切的运转,却无人问津。
他所在的“启航咨询”,是一家在业内小有名气的市场顾问公司。老板赵德明是销售出身,靠着一张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和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硬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里,撕开了一片天。公司的命脉,是那些被赵德明称作“兄弟”的大客户。
而林泽,是这家公司的心脏起搏器。
三年前,作为应届生的他,一手搭建了公司的核心数据系统——“活水”。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寓意着数据如活水,源源不断,为公司的决策提供生命力。这套系统,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CRM。它深度整合了客户数据、项目进度、市场反馈和财务流水,通过林泽设计的复杂算法,能提前半个月预测出项目的潜在风险,并给出优化建议。
“活水”系统上线后,启航咨询的项目交付成功率从65%飙升到90%以上,利润翻了三倍。
赵德明在年会上举着香槟,意气风发:“我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是兄弟们在前方冲锋陷阵,是我老赵这张脸,更是我们启航‘以人为本’的狼性文化!”
台下掌声雷动。林泽坐在最偏僻的角落,默默地喝了一口廉价的红酒。酒很涩,像他此刻的心情。整个公司,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所谓的“狼性文化”背后,是“活水”系统每晚自动生成的上百份数据报告,和他在无数个深夜里,对着屏幕敲下的上万行代码。
系统的底层架构和核心算法,只有他一个人懂。不是他刻意保密,而是这套东西太过复杂,是他用一种近乎偏执的逻辑美学构建起来的,像一座精密的地下迷宫,没有图纸的人,进来就得迷路。他曾试着带过两个新人,但他们都在看懂系统逻辑之前,就被赵德明调去更有“钱途”的销售部了。
赵德明不懂技术,也不想懂。在他眼里,林泽和那套系统,就像办公室的打印机,好用,但理所当然。他只需要在打印机卡纸的时候,叫一声“小林,过来看看”。
今天,打印机又卡纸了。
下午两点半,公司最大的客户“瑞丰集团”要来听取中期汇报。两点二十,销售总监张扬的电脑突然无法从“活水”系统里导出关键的客户行为模型。张扬的汗瞬间就下来了,这份模型是整个汇报的灵魂。
“林泽!林泽!死哪儿去了?”张扬在办公室里咆哮。
林泽从茶水间走出来,手里还端着一杯刚泡好的枸杞菊花茶。他平静地走到张扬的工位,看了一眼报错代码,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了几下,进入后台,修改了一个被错误操作锁死的数据库权限。前后不过三十秒。
“好了。”他说。
屏幕上,数据模型成功导出。张扬长舒一口气,连句“谢谢”都忘了说,抓起U盘就冲向会议室。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像看消防员一样看着林泽,眼神里有惊叹,也有习以为常的漠然。
只有一个人例外。
角落里,那个叫赵天宇的实习生,正戴着降噪耳机,用公司的千兆网线看NBA直播。他来公司三个月,每天雷打不动十点到,五点走,从不加班。他唯一的“工作”,就是给赵德明养在办公室的那盆金钱树浇水。
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赵德明的私生子。这个“秘密”在公司里,比财报数据还要公开。
赵天宇似乎感觉到了林泽的目光,他摘下耳机,冲林泽懒洋洋地笑了一下,举起手中的可乐,遥遥一敬。那笑容里,没有感激,只有一种居高临下的、看穿一切的戏谑。
林-泽端起自己的茶杯,转身回到座位。杯子里的菊花正在慢慢舒展,枸杞沉在杯底。他想,再忍忍吧,年底的“最佳新人奖”应该是我的。那五万块奖金,刚好够老家房子的首付。
他坚信,天道酬勤。只要他这股“活水”还在流淌,总有一天,会被看见,会被正名。
他不知道,活水有被看见的渴望,也有被堵塞后,冲毁一切的力量。
---
02 标价
启航咨询的年会,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厅举行。水晶吊灯流光溢彩,将每个人的笑脸都照得有些不真实。
林泽特意换上了一件新买的衬衫,甚至还用发蜡抓了抓头发。他很少这么正式,但今天,他觉得自己是半个主角。
按照惯例,年会的压轴戏是颁发年度大奖。最重要的奖项有两个,一个是给老员工的“卓越贡献奖”,另一个就是给入职三年内新人的“最佳新人奖”。前者是荣誉,后者则是实打实的五万块现金。
林泽入职刚好三年,今年是他最后的机会。过去一年,他不仅维护着“活水”系统的稳定,还主导了两次重大升级,让公司的业务效率又提升了一个台阶。无论是从工作量还是从贡献度来看,这个奖,舍他其谁?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德明挺着啤酒肚,红光满面地走上舞台。他拿起话筒,试了试音,台下立刻安静下来。
“兄弟姐妹们!”赵德明声音洪亮,“过去一年,我们启航乘风破浪,业绩再创新高!这离不开在座每一位的努力!我老赵,谢谢大家!”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林泽也用力地拍着手,心脏不争气地加速跳动。
“今天,我们要颁发几个重要的奖项。首先,是‘卓越贡献奖’!”赵德明拉长了声音,“获奖者,就是我们奋战在市场一线的销售总监——张扬!”
张扬在一片欢呼中走上台,从赵德明手中接过奖杯。他激动地发表感言,感谢了老板,感谢了团队,感谢了CCTV……林泽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舞台,等待着下一个奖项的宣布。
终于,赵德明清了清嗓子,说道:“接下来,是一个更激动人心的奖项——年度最佳新人奖!这个奖,我们不仅要看苦劳,更要看潜力,看谁能为我们启航注入最新鲜的血液,带来全新的可能性!”
林泽下意识地挺直了背,双手放在膝盖上,攥成了拳头。他甚至已经想好了获奖感言,要感谢赵总的栽培,感谢同事的支持,还要感谢自己三年来每一个不眠的夜晚。
“他,来到公司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他好学、谦逊,充满了灵气!”赵德明的声音充满了赞许,“他就像一块璞玉,稍加雕琢,未来必成大器!他用他的活力,感染了整个办公室,让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感觉年轻了不少!”
林泽的眉头微微皱起。好学?谦逊?这说的是谁?
“最重要的是,他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前几天,他还跟我提议,说我们公司的logo太老气了,应该换个更年轻、更有冲击力的!这个想法,非常棒!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林泽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想起来了,上周,赵天宇确实在电梯里跟赵德明随口提了一句换logo的事。
“所以,我决定,把今年的最佳新人奖,颁发给——”
赵德明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最后,精准地落在了角落里那个正低头玩手机的身影上。
“赵天宇!”
全场静默了两秒钟。
这两秒钟,对林泽来说,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他清晰地听见了自己世界观崩塌的声音,那是一种类似冰层碎裂的、清脆而绝望的声响。
随后,稀稀拉拉的掌声响了起来,很快,在几个部门主管的带动下,变得热烈而整齐。人们的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惊讶和“理应如此”的微笑,仿佛在共同出演一出荒诞的默剧。
赵天宇在一片“天宇,好样的!”的虚伪喝彩中,懒洋洋地走上台。他甚至没换衣服,依旧是那件印着动漫角色的T恤,和整个宴会厅的盛装格格不入。
“谢谢……赵总。”他接过那个沉甸甸的奖杯和装着五万块现金的红包,言简意赅。
赵德明慈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对着话筒补充道:“大家可能不知道,天宇虽然年轻,但非常有想法。他不仅关心公司的品牌形象,还主动学习业务。张扬,你跟瑞丰的那个项目,天宇不是也跟着你跑了几次吗?怎么样,有没有学到东西?”
被点名的张扬立刻堆起笑脸:“学到了学到了!天宇总能从我们想不到的角度提出问题,很有灵性!”
林泽的拳头攥得指节发白。他想起来了,赵天宇确实“跟”过几次项目,就是坐在会议室最后一排,用笔记本电脑看电影。
赵德明很满意这个效果,他举起酒杯,高声道:“让我们为启航的未来,为我们的最佳新人,干杯!”
“干杯!”
人们举起酒杯,向舞台上的那对“父子”致敬。灯光下,那个红包的红色,刺得林泽眼睛生疼。
那不是五万块钱。
那是对-他三年青春、无数个日夜、上万行代码、以及那套被他视若珍宝的“活水”系统,开出的、最终的、侮辱性的价格标签。
他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无比喧嚣和滑稽。那些虚伪的笑脸,奉承的话语,都像一把把钝刀,在他的尊严上反复切割。
他没有再看舞台一眼,默默地站起身,穿过觥筹交错的人群,走出了宴会厅。酒店外的冷风吹在脸上,他打了个寒颤,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
他掏出手机,打开邮箱,找到赵德明的邮箱地址。
他没有写长篇大论的控诉,也没有任何情绪化的词语。邮件正文只有一行字:
“赵总,我申请离职,明天起不再来公司。谢谢。”
点击发送。
他抬头看着这座城市的夜空,霓虹闪烁,却没有一颗星星。他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他知道,那个叫林泽的“老实人”,在刚刚那个瞬间,已经死了。
---
03 尺子
脱离旧轨道的阵痛,比林泽想象的要剧烈。
辞职后的第一周,他睡了整整七天。仿佛要补回三年来所有的睡眠。第八天,他开始投简历,目标是各大互联网公司和咨询公司的技术岗。
凭着“活水”系统的项目经验,他很快收到了一堆面试通知。他信心满满地走进那些光鲜亮丽的写字楼,结果却被现实浇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
“嗯,你这套‘活水’系统,听起来不错。但是,它的技术架构是基于PHP和MySQL的,现在主流都在用Go和分布式数据库了。你的技术栈有点陈旧。”一位年轻的面试官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你一直是在一家传统咨询公司做内部系统维护,对吧?说实话,我们更倾向于有互联网公司背景的候选人,你的经验……有点窄。”另一家公司的HR说得比较委婉。
最让他难受的,是第三次面试。面试官是一个资深的技术总监,他详细地询问了“活水”系统的逻辑和算法。林泽以为遇到了知音,兴奋地讲了半个小时。
总监听完,点点头,说:“逻辑很巧妙,能看出你下了很大功夫。但是,这套系统是你独立开发的,没有文档,没有协同,这在大型团队里是致命的。你的工作方式,更像一个‘手艺人’,而不是一个‘工程师’。我们这里,需要的是能融入体系的螺丝钉。”
最后,他开出了一个侮辱性的薪水,比林泽在启航时还低了30%。
“我们只能给你这个价。毕竟,你的价值,是和‘活水’系统深度绑定的。离开了那套系统,你需要重新证明自己。”
一语成谶。
林泽这才痛苦地认识到,他引以为傲的“隐形资产”,在别人眼里,竟然成了减分项。他就像一个打造了绝世宝剑的铸剑师,可当他离开自己的作坊,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满身油污、技术过时的铁匠。
一个月下来,他颗粒无收。银行卡里的存款在减少,自信心也在飞速流失。他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赵德明才是对的?自己是不是真的就值那个价?是不是离开了启航那个平台,自己就一文不值?
他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整日整夜地沉默。
周末,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了趟郊区的家。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父亲退休前是个木匠。
饭桌上,母亲一个劲儿地给他夹菜,小心翼翼地问:“工作找得怎么样了?”
林泽扒拉着米饭,含糊地说:“还在看。”
父亲一直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喝着酒。吃完饭,他把林泽叫到阳台。阳台上堆着他以前用过的工具,刨子、凿子、墨斗,还有一把磨得锃亮的角尺。
“今天面试,又被人数落了?”父亲递给他一根烟。
林泽接过烟,点上,猛吸一口,呛得咳了起来。他从没在父亲面前抽过烟。
他把一个月的委屈和挫败,一股脑地全倒了出来。那些面试官的话,像一根根刺,扎得他生疼。
父亲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等他说完,父亲拿起那把老旧的角尺,在手里摩挲着,说:“我做了一辈子木匠,跟尺子打了一辈子交道。我发现啊,这世上的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
林-泽抬起头,不解地看着父亲。
“你去面试,那些人,用的是他们公司的尺子来量你。他们的尺子上,刻度是‘大厂背景’、‘主流技术’、‘团队协作’。你的长处,比如‘独立构建’、‘逻辑深度’,在他们的尺子上,没有刻度。所以,量出来的结果,自然就不值钱。”
父亲把角尺递给林泽,尺子冰凉,上面还有淡淡的木头清香。
“你在赵德明那里,他用的尺子,刻度是‘关系’、‘听话’、‘会不会来事儿’。你的代码,你的系统,在他的尺子上,也量不出价值。所以他觉得,给你儿子五万块,比给你五万块,划算得多。”
林泽握着尺子,愣住了。这些天来所有的迷茫和痛苦,似乎都被父亲这几句朴素的话给点透了。
“一个人,最怕的不是别人用尺子量你。最怕的,是你自己也信了别人的尺子,忘了自己身上,到底有什么好东西。”
父亲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他们想用他们的尺子量你的价值,而我儿子要做的,是自己做一把尺子,去重新定万物的标准。”
“自己做一把尺子……”林泽喃喃自语。
那一刻,他感觉心里某个坚硬的东西,彻底碎了;而某个更坚韧的东西,正在从废墟里,破土而出。
他不是一个过时的铁匠。他是一个能打造出绝世宝宝剑的铸剑师。他缺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能让他自由挥洒的、属于自己的作坊。
他把烟按灭在栏杆上,对父亲说:“爸,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
04 茶语
林泽没有再投简历。他搬出了那个压抑的出租屋,在父亲的帮助下,用仅剩的积蓄,在老城区租下了一个带小院的铺面。
他没打算开公司,只是想找个地方,安静地思考。
小院隔壁,是一家叫“一叶知秋”的茶馆。老板娘叫苏晚,三十出头,温婉恬静。茶馆生意很淡,常常一下午也只有一两位客人。
林泽每天在院子里摆弄电脑,苏晚有时会给他送一壶刚泡好的茶。一来二去,两人熟络起来。
苏晚的茶馆,用的是上好的茶叶,环境也雅致,但就是不赚钱。她很苦恼:“客人都说我的茶好,但就是留不住人,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林-泽看着她手写的记账本,上面只简单记录了每天的营业额。他职业病犯了,问道:“你了解你的客人吗?他们喜欢什么茶?多久来一次?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
苏晚摇摇头:“都是些熟客,凭感觉吧。”
林泽心里一动。他想起了父亲的话——“自己做一把尺子”。
他对苏晚说:“我帮你做个小程序吧,不要钱,就当是你请我喝茶的报答。”
他花了一周时间,用最简单的技术,搭建了一个微型的“活水”系统。这个系统,其实就是一个带数据分析功能的会员小程序。
客人扫码注册会员,每次消费都能积分。系统会记录下客人的消费品类、频次、时段。后台有一个简单的仪表盘,能清晰地展示出:哪款茶最受欢迎、客人的平均消费周期、哪些客人超过一个月没来……
他甚至还加了一个小功能:根据客人的口味偏好,自动推荐新款茶叶,并推送一张小额优惠券。
苏晚对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将信将疑,但还是照做了。
奇迹在第二个月发生了。
一位老茶客收到小程序推送的“大红袍”新品优惠券,来店里品尝后,赞不绝口,当场就买了两斤。
通过数据,苏晚发现,原来她的客人里,有近40%是重度岩茶爱好者,而她之前,却把精力都放在了推广绿茶上。
她按照林泽的建议,调整了茶叶的采购结构,并针对那些“沉睡”的老客户,做了一次精准的“唤醒”营销。
第三个月,茶馆的营业额翻了一倍。到了第五个月,已经需要排队等位了。
一天晚上,苏晚把一沓厚厚的现金放在林泽面前,足有两万块。
“这是你应得的。”她认真地说,“不,这还不够。你不是帮我做了一个小程序,你是救活了我的茶馆。”
林泽看着那沓钱,没有收。这是他离开启航后,第一次有人如此直接、如此真诚地肯定他的价值。这种感觉,比赵德明发给他年终奖,要满足一万倍。
“钱我不能要。”他说,“但我想跟你商量个事。我想把‘一叶知秋’,当成我的第一个‘样板间’。”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他要做的,不是去给别人打工,而是成立一家自己的数据服务公司,就叫“清源数据”。
“清源”二字,取自“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的公司,不卖软件,不卖系统,而是卖一种“数据思维”的解决方案。专门为像“一叶知秋”这样的、被互联网大潮忽略的中小实体店服务。他要用最轻量、最简单的方式,帮助他们看清自己的“活水”,找到生意的源头。
苏晚听得眼睛发亮:“我加入!我不仅是你的第一个客户,我还要当你的第一个合伙人!我出钱,出场地,你出技术!”
林泽笑了。在“一叶知秋”的袅袅茶香里,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那把“尺子”,也找到了开启自己事业的第一个支点。
他不再是那个等待别人定价的“老实人”。他成了一个手握罗盘,准备去发现新大陆的探索者。
---
05 枯竭
就在林泽的“清源数据”在茶香中悄然萌芽时,百里之外的启航咨询,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干旱。
林泽离开的第一个月,公司风平浪静。赵德明花高薪从外面挖来一个技术团队,接管“活水”系统。他对外宣称,这是公司技术的重大升级。
但很快,问题就来了。
“活水”系统开始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小bug。比如,报表里的某个数据会偶尔跳错,客户的标签会自动丢失。新团队焦头烂额,却找不到根源。他们感觉自己像是在修理一台精密的瑞士手表,但手里只有一把锤子。他们能看懂每一行代码,却无法理解这些代码组合在一起的“灵魂”。
张扬在会议上咆哮:“你们这群人是干什么吃的!一个月了,连个小bug都解决不了!瑞丰的项目报告,数据错了三次!客户的脸都绿了!”
技术负责人也很委屈:“张总,这套系统的底层逻辑太个人化了,很多地方连注释都没有。我们感觉,这系统就像是那个叫林泽的人,用自己的脑回路搭建的,少了他,我们根本玩不转!”
赵德明听着,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第一次意识到,那个他从没正眼瞧过的“打印机”,竟然带走了整套印刷设备的核心图纸。
真正的危机,在第三个月爆发。
启航咨询最重要的客户,也是赵德明关系网的“龙珠”——瑞丰集团,年度合同即将到期,需要重新竞标。往年,这几乎是走个过场。但今年,瑞丰新上任的CEO是个海归派,极其看重数据和实际效果。
瑞丰要求启航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过去三年合作效果的数据复盘报告,以及未来一年的数字化营销策略。
这在以前,是“活水”系统的拿手好戏。只需要林泽操作几下,一份完美的数据报告就会自动生成。
但现在,新团队捣鼓了两周,做出来的报告,数据混乱,逻辑不通,甚至出现了几个常识性错误。张扬拿着报告去找赵德明,手都在抖。
“赵总,这报告交上去,死定了。瑞丰那边,怕是要丢。”
赵德明的冷汗“唰”地就下来了。丢掉瑞丰,不仅意味着公司年收入会减少40%,更重要的是,他在圈子里的“脸”,就彻底没了。
他把那份狗屁不通的报告狠狠摔在地上,第一次在办公室里失态地咆哮:“废物!都是废物!养你们有什么用!”
他突然想起了林泽。那个沉默寡言,但总能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像变魔术一样解决所有问题的年轻人。
他烦躁地挥挥手,让张扬出去。一个人坐在空旷的办公室里,点燃一支雪茄。烟雾缭绕中,他仿佛看到了“活水”系统正在一点点干涸,露出了龟裂的河床。而他的商业帝国,就建立在这片即将变成沙漠的土地上。
他第一次感到了一丝恐慌。
更让他心烦的是他的宝贝儿子,赵天宇。自从拿了“最佳新人奖”,赵天宇就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开始插手公司的具体业务,几次外行指导内行,搞砸了两个小项目。
那天,赵天宇又嬉皮笑脸地走进他办公室:“爸,瑞丰那项目,要不让我去谈吧?我跟他们新CEO的儿子是校友,打个招呼,比什么报告都管用。”
赵德明看着儿子那张不知天高地厚的脸,一股无名火直冲头顶。他猛地一拍桌子,吼道:“你懂个屁!滚出去!”
赵天宇被吓了一跳,悻悻地走了。
办公室里,只剩下赵德明一个人。他看着窗外林立的高楼,感觉自己被困在了一个自己亲手打造的、正在崩塌的囚笼里。
他掐灭雪茄,拿起手机,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调出了那个早已被他遗忘的号码。
他得把林泽找回来。不惜一切代价。
---
06 釜底抽薪
林泽并不知道启航咨询正在经历的“旱灾”。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清源数据”的构建中。
“一叶知秋”的成功,给了他巨大的信心。苏晚利用自己的人脉,又为他介绍了两家客户:一家是生意冷清的社区书店,另一家是濒临倒闭的独立烘焙坊。
林泽没有急着扩张,而是像个老中医一样,为这两家小店“望闻问切”。他发现,他们的核心问题,和“一叶知秋”一样:不懂客户,不懂数据,凭着一腔热情在裸泳。
他为他们量身定制了最轻量级的解决方案。他甚至没有开发新的小程序,只是用现成的企业微信和问卷工具,就搭建起了一套客户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流程。
他每周都会去店里,手把手地教老板怎么看数据,怎么根据数据调整经营策略。他教书店老板,如何通过借阅记录,发现读者对“心理疗愈”类书籍的潜在需求,并组织了两次成功的线下读书会。他教烘焙坊老板,如何通过顾客的口味反馈,开发出了一款“低糖海盐”爆款单品。
三个月后,书店的会员数增长了200%,烘焙坊也扭亏为盈。
这两家店的老板,成了林泽最忠实的“信徒”。他们逢人就推荐“清源数据”,说林泽不是在做生意,是在“渡人”。
林-泽的名声,开始在这些小微企业的圈子里,悄悄地传开。他没有做任何广告,客户却自己找上门来。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摆在了他面前。
苏晚的一个茶友,在瑞丰集团的市场部工作。一次闲聊中,这位茶友大吐苦水,说公司对启航咨询的服务非常不满意,报告假大空,数据错漏百出,新CEO已经打算换掉他们了。
“我们CEO是从硅谷回来的,最信奉的就是‘Data is King’。他想要的是能指导决策的真东西,不是启航那种只能用来做PPT的漂亮话。”茶友说,“我们创新部门正在面向全社会,征集小微供应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想找一些新的思路。”
苏-晚立刻想到了林泽。
林泽听到这个消息,心脏猛地一跳。瑞丰集团,这个他曾经隔着屏幕服务了三年的“庞然大物”,竟然以这种方式,再次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他没有丝毫犹豫。
他花了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他没有去写一份传统的、几十页的商业计划书。他只是把“一叶知秋”、“社区书店”和“独立烘焙坊”这三个案例,做成了一个极其朴素,但逻辑清晰、数据详实的PPT。
PPT的最后一页,他写道:
“我们不提供包治百病的‘神药’,我们只提供一把精准的‘手术刀’。我们相信,真正的‘活水’,不在于系统的强大,而在于激活每一个最小单元的生命力。”
他没有通过任何私人关系,而是通过瑞丰集团官网公布的公开渠道,递交了这份方案。他知道,这或许是石沉大海,但他必须这么做。这是他为自己制定的“尺子”上的规则:干净、透明、凭实力说话。
一周后,他接到了一个来自瑞丰集团创新部门的电话。
“林先生您好,我们收到了您的‘清源数据’方案。我们CEO对您的三个案例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您提到的‘激活最小单元’的理念。我们想邀请您下周过来,给我们做一个试点项目的提案。”
挂掉电话,林泽走到院子里,阳光正好。他看到,那棵他亲手种下的枇杷树,已经长出了嫩绿的新芽。
他知道,这不是复仇。这是一种商业规律的自然演进。
当旧的生态系统因为腐朽和僵化而无法提供价值时,新的、更有效率、更健康的生态系统,必然会取而代代之。
他不是在挖赵德明的墙角。他只是在干涸的土地旁,挖了一口新的、更深的井。水,自然会流向更低、更滋润的地方。
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
07 将军
赵德明找到林泽的时候,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
他几乎是狼狈地出现在“一叶知秋”的门口。昂贵的西装皱巴巴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曾经意气风发的脸上,写满了焦虑和疲惫。
他推开茶馆的门,风铃叮当作响。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窗边的林泽。
林泽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和苏晚讨论着什么。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神情专注而平静。阳光透过木格窗,在他身上洒下一片温暖的光晕。他整个人,和半年前那个坐在办公室角落里的阴郁青年,判若两人。
看到赵德明,林泽并没有惊讶。他只是平静地对苏晚说:“你先忙,我招待一下客人。”
苏晚点点头,起身离开。
赵德明局促地在林泽对面坐下,搓着手,不知道如何开口。他习惯了发号施令,却从没学会过如何请求。
“小林……哦不,林泽。”他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最近……还好吗?”
“挺好的,赵总。”林泽亲自为他倒上一杯茶,动作从容,“您喝茶。这是今年的明前龙井。”
茶香清冽,赵德明却没有心情品尝。他端起茶杯,又放下,开门见山地说:“林泽,我知道,以前是我不对,是我老眼昏花,没看到你的价值。我……我跟你道歉。”
林泽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回公司吧!”赵德明急切地说,身体前倾,“我给你开技术总监的职位!薪水……薪水你开!再给你20%的公司干股!怎么样?我们还像以前一样,我主外,你主内,我们一起把启航做上市!”
他以为,这番话,足以让任何一个年轻人动容。这是他能拿出的、最有诚意的筹码。
然而,林泽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赵总,谢谢您的好意。但是,我回不去了。”
“为什么?”赵德明急了,“是因为天宇那件事吗?我让他给你道歉!我让他滚出公司!只要你回来,什么都好说!”
“不,不关他的事。”林泽摇摇头,“跟任何人都没关系。”
他看着赵德明的眼睛,平静地说:“赵总,您还记得我当初为什么给那套系统取名叫‘活水’吗?”
赵德明一愣。
“因为我相信,商业的本质,应该是像水一样,流动、真实、滋养万物。它应该精准地流向价值最高的地方。”林泽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像一颗石子,投进赵德明的心湖。
“在您那里,价值的刻度是关系,是人情,是您儿子的身份。所以,资源和奖励,都流向了那边。这没有对错,只是您的选择。”
“而我现在,找到了更适合我的河道。在这里,价值的刻度是效果,是创造,是能不能真正帮到别人。”
赵德明听得云里雾里,他只想把这个人拉回去,堵住公司那个正在喷血的伤口。他从包里拿出一份合同:“林泽,别说这些虚的了!你看,合同我都带来了!只要你签字,五十万签字费,马上到你账上!”
林泽没有看那份合同。他只是拿起茶壶,给赵德明续上水,然后说了一句看似毫不相干的话。
“赵总,瑞丰集团的年度合同,谈得怎么样了?”
赵德明的心,猛地一沉。这是他最致命的软肋。他强作镇定:“正在谈,差不多了。”
林泽微微一笑,终于说出了那句决定一切的话。
“不用谈了。就在昨天上午,瑞丰集团的创新部门,已经和我的‘清源数据’,签订了为期一年的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合作协议。”
“我们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对瑞丰旗下三百家线下门店,进行客户数据体系的重构。合同金额虽然不大,但如果试点成功,将会全面取代启航咨询在瑞丰的所有业务。”
赵德明如遭雷击,呆坐在那里。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终于明白了。
林泽不是来跟他谈判的。
林泽不是在跟他赌气,也不是在待价而沽。
他是在平静地、客观地,向他“通知”一个既成事实。
他想用高薪、股权这些旧世界的“武器”,去收买一个已经创造了新世界的人。这本身就是何等的可笑。他以为自己是来“招安”的,却没想到,对方早已在更高的维度上,完成了“将军”。
无声的,却是致命的。
他看着眼前这个平静得可怕的年轻人,终于意识到,他失去的,不是一个员工,而是一个时代。
---
08 共生
赵德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茶馆的。他只记得,林泽最后对他说了一句话。
“赵总,旧的河道虽然枯竭了,但不代表里面的石头没有价值。”
一周后,启航咨询的内部系统,彻底瘫痪。失去了瑞丰集团的合同,公司资金链断裂,员工人心惶惶,离职潮开始了。赵德明的商业帝国,在短短几个月内,走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就在他准备宣布破产清算的时候,他收到了林泽的一份合作方案。
方案的内容很简单:清源数据,愿意出资收购启航咨询的销售团队和客户资源。
林泽给出的条件是:赵德明,可以作为新公司的“市场顾问”加入,拿一份体面的薪水,负责他最擅长的关系维护和市场开拓。而那些曾经跟着他打天下的老销售们,也能在新公司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至于赵天宇,林泽在方案里建议,可以让他去负责新公司的行政后勤,从学习如何预定会议室、采购办公用品开始。
这份方案,不是施舍,也不是吞并。
它更像是一种“整合”。
林泽的“清源数据”,强在技术和产品思维,但弱在市场和销售经验。而赵德明的团队,恰好能补上这块短板。
林泽要做的,不是摧毁旧生态,而是将旧生态中有价值的部分,拆解、重组,然后吸纳进自己创建的新生态系统里,让它们在新的规则下,重新焕发生机。
这是一种维度的超越。最好的反击,不是毁灭,而是创造一个让对方不得不依附于你的、更高级的生态系统。
赵德明看着这份方案,一夜白头。第二天,他在协议上签了字。
半年后。
“清源数据”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办公室。
林泽的核心技术团队里,多了几个从启航咨询过来的、有能力的年轻人。他们曾经被压抑,现在则在新环境里如鱼得水。
张扬成了新公司的销售总监。他不再需要靠喝酒和吹牛来拉客户,因为“清源数据”的产品自己会说话。他第一次体会到,靠真正的价值去赢得尊重的快乐。
苏晚的“一叶知秋”,成了公司楼下的“深夜食堂”和非正式会客厅。她的茶馆,也成了“清源数据”的第一个传奇案例,被写进了公司的宣传册。
赵德明作为市场顾问,依然西装革履,但眉宇间的焦虑和霸道消失了,多了一丝平和。他不再需要为了一个合同而赌上全部身家,他只需要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与人打交道。他甚至开始饶有兴致地研究起林泽做的数据报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林泽在茶水间,遇到了正在费力地给饮水机换水的赵天宇。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年轻人,如今穿着普通的工作服,额头上全是汗。
他看到林泽,有些不自然地喊了一声:“林……林总。”
林泽走过去,帮他搭了把手,把水桶扶正。
“下次换水,可以找行政部的同事帮忙。”林泽说。
赵天宇愣了一下,低声说:“没事,我……我自己能行。”
林泽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开。
他知道,一个新的生态,已经开始自我呼吸,自我生长。在这个生态里,每个人,无论过去是谁,都必须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用自己的双手,去挣得应有的那份价值和尊重。
窗外,阳光正好。林泽端起桌上的那杯枸杞菊花茶,轻轻喝了一口。
水,依然温热。只是这一次,味道里,多了几分自由和甘甜。
来源:饮秋雨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