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湖南岳阳的付祖豪,曾是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2102班的学子,如今,他带着学生时代积累的实践养分,完成了从“校园实践者” 到 “双岗教师” 的华丽转身 —— 既是株洲轨道交通职业技术学校的融媒体中心专干,也是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授课教师,用热爱
来自湖南岳阳的付祖豪,曾是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2102班的学子,如今,他带着学生时代积累的实践养分,完成了从“校园实践者” 到 “双岗教师” 的华丽转身 —— 既是株洲轨道交通职业技术学校的融媒体中心专干,也是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授课教师,用热爱串联起自己的成长与教育初心。2024年8月入职至今,仅一年时间他就拿下了湖南省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公益直播大赛湖南省三等奖、株洲市一等奖(指导老师),2024年专业教研组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二等奖、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
当被问及 “为何深耕教育领域,还兼顾融媒体工作” 时,付祖豪爽朗的语气里满是对过往经历的珍视:“我 2024 年毕业,其实‘教书育人’的梦想早就在学生时代埋下了种子。在三一职院读书时,我有两段特别宝贵的经历:一段是在品宣中心担任实习老师,另一段是担任学校新媒体中心主任。就是这两段时光,让我既摸到了教育的温度,又爱上了融媒体运营的鲜活—— 从策划校园内容到统筹新媒体账号,从协助老师对接宣传工作到自己牵头组织校园活动,每一次实践都让我觉得‘把内容做好、把经验传好’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当时虽有过对职业方向的犹豫,但想到能把融媒体的经验和机电专业的知识结合起来,用自己擅长的事帮到学生,就觉得这份选择特别值。”
学生时代的付祖豪,对 “成长” 的理解始终和 “实践” 绑在一起。“大二刚当上新媒体主任的时候,第一次上台发言腿都在抖。”付祖豪回忆道,从新媒体中心的小小“新干”到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公众号原创、一篇新闻采写,再到能够统筹完成媒体盛典校园活动,从 “执行者” 到 “组织者” 的进阶,付祖豪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也正是他在担任学生组织负责人时的出色表现,让他得以获得校品宣中心的实习机会。“他非常有责任心,又有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交给他的事情他总是能够完成得很出色。”直到如今,付祖豪依然是指导老师口中那个“最靠谱的学生。”,他的出色能力与工作事迹也一直在组织内部“代代相传”,成为学弟学妹们学习的榜样。
既要负责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策划与发布,又要协助品宣中心完成校园宣传的落地,这些经历不仅让付祖豪对融媒体运营的全流程了如指掌,更培养了他 “换位思考” 的能力——做宣传会琢磨 “如何让内容更贴近师生”,站在讲台上也会考虑学生的接受度。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积累,都成了他后来职业道路上的 “敲门砖”。
谈及如今在株轨职校的双岗体验,付祖豪的眼神里满是笃定:“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莫过于在两个岗位上都能看到学生的进步——在融媒体中心,看着学生从不会剪辑视频、写推文,到能独立完成一篇优质内容;在机电一体化的课堂上,看着他们把抽象的技术知识变成实际操作能力。讲台带给我的‘被需要感’和‘见证成长的幸福感’,是任何疲惫都抵消不了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擅长创意,有的擅长技术,我的责任就是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支持他们把热爱变成能力。”
付祖豪和他班上的学生在一起
课堂、融媒体中心专干、班主任三手抓对付祖豪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他把每一项工作都干得漂亮!凭着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堂课的教育情怀和出色的专业技能,付祖豪刚踏入教学岗位就在株轨职校2024年专业教研组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他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届湖南省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公益直播大赛,帮助学生设计脚本、拍摄视频,成功带领队伍获得了湖南省三等奖、株洲市一等奖的好成绩。班主任工作他也做得细致又认真,是学生们心中亦师亦友的存在,2025年新生创变营中工作认真、成绩突出,获评“优秀班主任”。
从三一职院的“校园实践者”,到株轨职校的“双岗教师”,付祖豪始终用“奋斗”串联起每一段旅程。昔年在校园里打磨融媒体技能、深耕机电专业知识的时光,如今都化作了他培育学生的养分;就像他曾被老师指引着成长一样,现在的他也甘愿做“红烛”,为学生的未来照亮方向。对于母校三一职院的学弟学妹,他也送上了满含经验的叮嘱:“校园里的每一段经历都不是‘无用功’—— 我当初做新媒体、在品宣中心实习时,从没想过这些会成为后来应聘的关键,但正是这些实践,让我在面对岗位时更有底气。所以别害怕尝试,课业之外,多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哪怕是从写一篇推文、参与一次活动开始;也别只盯着分数,你的‘独特性’往往藏在志趣和实践里。
付祖豪的成长轨迹,藏着“热爱可抵岁月长”的答案 —— 从学生时代对融媒体和教育的好奇,到如今成为双岗教师的笃定,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把每一段实践都当作积累,把每一份热爱都当作方向,就能在人生的“转场”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而像他这样年轻的教育者,正以“既懂专业又懂实践”的优势,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他们肩上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自己的成长故事,点燃学生对未来的期待。这份“以己为例、以爱育人”的坚守,正是教育最动人的温度。
文 | 高妍 郑雨
审 | 欧阳明亮
来源:智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