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价格半年涨500%!AI点燃存储芯片超级周期,个人投资机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12:01 2

摘要:我把这事儿掰开了说,别急着点X。大方向很简单:需求突然变大,供应又缩了,价格就蹦起来了。你看市场里那些数字,刺眼得很——从年初最低点算起,DDR4价格近乎翻了五倍;有一款标注为DDR4 1Gx8 3200 MT/s的现货,环比涨了9.86%;NAND Flas

内存和闪存现在贵得离谱。普通人买台电脑、换个手机大容量版本,账单能多出好几百甚至上千。

我把这事儿掰开了说,别急着点X。大方向很简单:需求突然变大,供应又缩了,价格就蹦起来了。你看市场里那些数字,刺眼得很——从年初最低点算起,DDR4价格近乎翻了五倍;有一款标注为DDR4 1Gx8 3200 MT/s的现货,环比涨了9.86%;NAND Flash不同容量的晶圆,一个月内也有15到20个百分点的上涨幅度。用白话说,就是原来“不值钱”的存储芯片,现在成了急需的东西,抢手得很。

这波行情里,资本和产业反应都不慢。国外一圈存储相关公司股价普遍上扬,国内的兆易创新表现更明显:上半年营收报了41.50亿元,同比约增长1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75亿元,年比年增长11%,而且第二季度利润环比暴增45%。公司自己披露的细节还能看到,利基型DRAM第二季度环比增长超过50%,在它的DRAM产品线里,DDR4收入占比超过六成。原因也好理解:大厂往高端跑、把低端市场空出来了,有人赶紧填坑,短时间里量和价一起走上去了,利润反映这么快也不稀奇。

把眼光往前挪一挪,推动力里最重的一块就是大模型训练对内存和闪存的胃口。行业算过账,一台用于训练大模型的服务器,DRAM用量大概是传统服务器的八倍,NAND的需求也差不多是三倍。别把这当夸张话,这是技术决定的——大模型有海量参数、还要存一堆中间态,内存和闪存成了瓶颈。更具体一点,有消息说OpenAI在采购上动作猛:计划到2029年每个月从三星和SK海力士拿走90万片DRAM晶圆。按业内口径换算,这个量级相当于到2025年末全球DRAM产能的接近一半。想象一下,市场上忽然多出这么一只“大手”,供需自然紧张。

供应端也在并没有同步扩产,反而在收缩。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些大厂,上半年有的地方把产能砍了10%到15%;还有的厂开始停掉一些老制程,比如DDR4,转产利润更高的HBM等高端产品。供给变少、需求猛增,这就是价格向上跑的最直接原因。出现个有意思的现象:市场上甚至出现了DDR4比DDR5还贵的倒挂。历史上少见,这种倒挂把原来产业链的节奏打乱了。

在这波行情里,有些企业先获利。有两点链条效应挺明显:一是上游裸片和晶圆价格走高,下游封测和模组的出货和利润也被带动;二是中小厂和龙头之间在抢低端到中端的市场份额。国内有企业开始靠和存储厂商深度绑定来稳住位置,比如兆易创新和长鑫存储的合作就被市场看成是在争抢那块蛋糕。要注意的是,2024年兆易创新在利基型DRAM的市场份额仍然只有1.7%,但通过产能调整和客户结构优化,短期内份额是有机会往上走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公司业绩在这一轮涨价中表现较亮。

普通用户和散户投资者面对这样的行情,有两条常见反应:一是囤货——买几根内存条等着涨价转手;二是炒股——买存储类公司的票赌行情延续。两者的风险都不小。囤货看着省钱,实际上门槛和转手难度高:规格在变,接口在升级,技术淘汰得快,拿着几根旧内存条等升值,容易被时代抛下。炒股更是风险高:存储行业本来波动性大,涨得快的时候也可能回落得狠。兆易创新在2021年之后就经历过较长的调整期,这说明行情里已经把很多预期提前计入股价,追高被套的风险真不能小看。

还得防一个周期性风险。市场上这波被称作“超级周期”,不少投行和研究机构对未来几年持乐观态度,但周期里最怕的是产能突然释放碰到需求放缓。摩根士丹利在研究里提到,到2026年前后供需可能会出现新的波动;摩根大通则把2025到2026年全球存储市场的有效规模预期上调到了24%。不同机构的判断不完全一致,关键还是看几个变量:几家大厂后续怎么调产能、AI客户的真实出货节奏,以及晶圆和现货价格的实时表现,这些数据会很决定性。

从技术面看,DRAM和NAND的涨价逻辑各不一样。DRAM更直接地受AI服务器的拉动,尤其是DDR4这一类老制程在部分产线被停产之后,短期内供应紧张,价格波动幅度就大。NAND的涨幅则更多在晶圆端的不同容量产品之间出现分化:某些容量的晶圆价格一季之内就能看到两位数的涨幅。这个差异会传导到整机厂、服务器厂的采购成本上,长远会影响到整机价格、云服务商的扩容节奏和预算安排。

产业链上几个转变值得盯着看。大厂在不断调整产品线,把资源往毛利更高的品类倾斜,低端产能被边缘化。中小企业则在寻找切入口,他们可能专注利基型DRAM,或者通过和存储厂商合作做封测,以提供替代产能。客户那头也在调整策略,为保证货源有的厂商选择在设计上做妥协——改用不同规格的内存,或调整架构来适配现有供给。这都是供需紧张阶段会看到的直接后果。

要跟踪这事儿,接下来几件事比较关键:看几家大厂在财报和产能计划里会不会释放新的信号;观察AI客户的采购节奏能不能持续,订单是不是像公告里说的那样稳步到位;盯住晶圆价和现货价有没有出现急速回落或反向变动。市场上已经有集邦咨询在2025年第三季度出的现货和晶圆环比数据,天风证券在10月22日的研报也讨论了从“周期”向“结构”转变的可能,上证报在10月的多篇报道把AI和产能缩减写成了主要驱动力。兆易创新在8月发布的半年度报告里披露的营收和利润数字,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数据之一。

这事儿说到底,对普通人来说,买电脑或换手机时多比比价、多看规格,别仅凭“会涨”就盲目囤货。对关注投资的人,别把全部希望压在一句“超级周期”上,行业剧烈波动性和技术迭代会随时改变规则。接下来几个月,市场会把财报、产能调整和AI客户动向这些信息逐步消化,接二连三的披露会把行情推向下一步。

来源:活泼漂流瓶uy8ZSV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