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继续卖“娃哈哈”产品:人到中年的宗馥莉,终于学会了妥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18:47 1

摘要:在对“娃小宗”沸沸扬扬的猜测中,有多位娃哈哈经销商证实,已接到由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业务员的通知,要求其缴纳保证金,以确保2026年继续销售“娃哈哈”品牌产品。这一动作,距离品牌替代传闻——启用全新品牌“娃小宗”、逐步替代“娃哈哈”主品牌的计划——仅过

在对“娃小宗”沸沸扬扬的猜测中,有多位娃哈哈经销商证实,已接到由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业务员的通知,要求其缴纳保证金,以确保2026年继续销售“娃哈哈”品牌产品。这一动作,距离品牌替代传闻——启用全新品牌“娃小宗”、逐步替代“娃哈哈”主品牌的计划——仅过去41天。

短短一个半月,从“弃用”到“回归”,宗馥莉的决策转向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其实这并非一次轻率的回撤,而是一位43岁女性企业家在中年阶段,面对复杂市场环境、品牌资产价值与企业传承使命时,所作出的理性而务实的抉择。

新品牌“娃小宗”要上市的消息传了很久,外界推测宗馥莉是要计划在未来逐步替代“娃哈哈”作为核心品牌。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宗馥莉试图摆脱父亲宗庆后时代烙印、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标识。彼时,“娃小宗”被赋予年轻化、时尚化、健康化的定位,主打无糖茶饮、功能性饮料等新兴品类,目标直指Z世代消费群体。

这一战略看似符合当下消费趋势——传统品牌老化、新生代偏好新锐品牌、健康理念崛起。宗馥莉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企二代”代表,拥有美国留学背景、多年宏胜集团操盘经验,对品牌焕新与国际化有着清晰认知。

“品牌需要与时俱进,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事实上好的接班人总是会从对上一任的否定开始,没有部分的否定就没有新生,但娃哈哈的局面太复杂,宗馥莉貌似没有平衡好内部矛盾。

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隔着经销商网络、消费者认知与渠道惯性这三座大山。

“娃哈哈”三个字,不仅是一个商标,更是中国快消品行业近四十年积累的超级符号。自1987年创立以来,娃哈哈凭借AD钙奶、营养快线、纯净水等爆款产品,构建了覆盖全国、深入县域甚至乡镇的庞大经销体系。据公开数据显示,娃哈哈巅峰时期拥有超200万家终端网点,年销售额一度突破700亿元。

当宗馥莉试图以“娃小宗”取代“娃哈哈”时,经销商的反应迅速而真实。多位区域经销商向媒体透露:“‘娃小宗’我们没听过,消费者更不认识。现在让我们主推一个新品牌,等于从零开始建渠道,风险太大。”更有经销商直言:“没有‘娃哈哈’三个字,我们的铺货难度至少翻倍。”

这种阻力并非源于保守,而是市场规律的体现。品牌资产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哈佛商学院研究表明,强势老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信任度、识别度和情感连接,是新品牌难以在短期内复制的。尤其在下沉市场,“娃哈哈”仍是品质与安全的代名词。

宗馥莉显然迅速意识到了这一点。41天后,她选择回调策略——保留“娃哈哈”主品牌,继续授权经销商销售,同时将“娃小宗”作为子品牌或创新线并行发展。这并非战略失败,而是一次及时的纠偏。

1982年出生的宗馥莉已经步入中年,她正处于企业家生涯的黄金阶段。43岁的她不再如青年时期那般急于证明自己,而是更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多方利益平衡。此次调整,恰恰体现了中年企业家特有的成熟与担当。

首先,是对经销商体系的尊重。娃哈哈的成功,离不开数以万计经销商的长期投入。强行切换品牌,无异于切断他们的生存根基。宗馥莉选择保留“娃哈哈”授权,是对渠道伙伴的负责,也是维系企业生态稳定的必要之举。

其次,是对父亲遗产的理性继承。宗庆后离世后,宗馥莉全面接手娃哈哈。宗庆后留下的不仅是企业,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包含对产品质量的坚守、对渠道伙伴的诚信、对民族品牌的使命感。放弃“娃哈哈”品牌,在情感与道义上都难以被广泛接受。如今的回调,是对这份遗产的珍视与延续。

最后,是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握。在经济承压、消费信心尚未完全恢复的2025年,激进的品牌更迭风险极高。宗馥莉选择“稳中求进”——以“娃哈哈”稳住基本盘,以“娃小宗”探索新增量,双轨并行,进退有据。

宗馥莉的这次战略调整,并非回到原点,而是站在更高维度重新布局。可以预见,未来的娃哈哈或将呈现“双品牌”格局:“娃哈哈”继续承载经典产品与大众市场,维持现金流与渠道稳定;“娃小宗”则作为创新试验田,聚焦新消费、新场景,承担品牌年轻化的使命。

这种“老树发新枝”的模式,在国际快消巨头中屡见不鲜,如可口可乐、雀巢等都有类似的尝试。

宗馥莉的挑战,是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需要她既要有对传统的敬畏,又要有对未来的远见;既要稳住基本盘,又要敢于突破边界。

妥协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明智妥协后的调整可以视为一次深思熟虑后的再出发。对于步入中年的宗馥莉而言,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在复杂现实中做出最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选择。娃哈哈的回归,不是倒退,而是一场更为稳健、更具智慧的中年突围。

来源:天恒说时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