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是一种精神状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18:33 2

摘要:毕竟如果要给内娱名言的含金量称个重,能够与“结果都那样”较量一番的,估计只有那英那句:“妈的,最烦装*的人。” 那英的直言快语,让她自带黑红体质,几乎每出一桩新闻、上一个节目,她都免不了挨一顿批、翻一笔旧账。

作为最会搞事情的综艺节目之一,今年的《花儿与少年》请那英来做“大姐”。节目播出前,谁听了都不免暗搓搓期待:今年的花学又要整新活了。

毕竟如果要给内娱名言的含金量称个重,能够与“结果都那样”较量一番的,估计只有那英那句:“妈的,最烦装*的人。” 那英的直言快语,让她自带黑红体质,几乎每出一桩新闻、上一个节目,她都免不了挨一顿批、翻一笔旧账。

但节目播出后,那些嘲笑英子低情商、狂妄、耍大牌的声音并没有如预料那般出现。年轻人称她为整治娱乐圈的真性情60后,开始 360° 考古那英的各种幽默事迹,甚至为她送上抽象届的最高待遇——把她做成表情包。

而花少观众爱的是她永不扫兴的高能量状态,不少年轻人甚至已经把她拉入新的互联网家庭群,称赞她是“妈妈级”的旅游搭子。

这一次,时代终于赶上了那英的精神状态。

节目一开始,英子就已经显现出“魔丸降临”的预兆。

录制前,英子就知道自己脑子轴,告诫自己少说话。结果第一次和小妹张雅琪见面,就把小妹手机上提醒自己“千万不要用力过猛”的屏保朗读了出来,让小妹一时羞得缩在角落里。

“魔丸”英子主打的就是嘴巴在前面跑,脑子在后面追,理智上劝自己,情感上做自己,永远不知道下一句从英子嘴巴里冒出来的会是什么话。

要是换成别人,这些事必然会掀起一番腥风血雨,但放在英子身上,不管是花少团还是观众,大家都相当冷静——毕竟,这属于英子的稳定发挥。

章子怡老师就是“英语”的著名受害者之一。当年在《中国最强音》的采访里,记者问英子对章子怡在音乐节目里担任导师这事有什么看法,英子直言不讳:

“我祝她成功吧,这个很难做的……唱歌这技术,隔行如隔山,这是我对她的劝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找她做导师,可能她在造型上起到了作用。”

而镜头一转,章子怡当时就站在英子旁边接受采访,被这番话噎出尴尬的笑,只不过毫无察觉的英子此时已经潇洒离去。徒留“起到造型上的作用”的热梗,叱咤互联网多年。

那英与陈奕迅一起录制《中国新歌声》

去年在《歌手》守国门时,英子也顺手贡献了不少小品。直播中,有汪苏泷回应微博热搜的环节,不明缘由的英子直接从主持人手中夺过手机翻看词条,结果在看到“汪苏泷 难听”几个大字以后,直接对身旁的汪苏泷大呼:“怎么又说你难听啊!”

就像英子自己说的:“我能存活到今天,其实挺不容易的”。脸上藏不住一点心事的她,在过去那些年少不了被各种“耍大牌”“脾气差”的报道缠身。

但随着造星行业越来越病态式地苛求明星的完美人设,大家才渐渐和那句“最烦装的人”有了更多共鸣,也热衷去重新发现英子身上亲切的“活人感”:

拿了奖,高兴得拉上旁边的人亲一个嘴,去颁奖,也高兴得现场点名别人亲嘴;拍戏被导演要求减肥,于是在采访里闷闷不乐;因为不得不亲手淘汰优秀的学员,坐在导师椅子上抹眼泪;嘴上说着学英语,学着学着就去搓麻将了......

英子在 2004 年在《好想好想谈恋爱》中的本色出演,更是成了网友们的考古圣地。英子全是感情没有技巧的演技,成了大家发疯时最爱用的嘴替。

大家爱的,其实就是英子身上有着名为“真实”的感染力。所以她能唱出都市女性的哀愁,也能接地气地和他人共振情绪。也许就是凭着这种不畏惧瑕疵的生命力,英子才能一路从录音机长红到 iPhine 17。

在《花少》这趟旅行里,英子同样也凭着这副高能量的身子骨,领着队友一路在马达加斯加操练:

在森林公园里一边顶着 108 的心率、放着 rap,吭哧吭哧蹦迪爬山,一边带着大家“啊唔啊唔”学狐猴叫;

徒步拉练了一天,回程路上被节目组临时通知减少行李,气到在车上就地开办演唱会,点名轮流唱《不将就》,向节目组发起版权费攻击;

晚上回到住宿,一看手表才走了 8000 步,根本没玩够,于是一会儿参观队友备采,一会帮着工作人员搬行李,一会儿敷着面膜去各个房间串门。

一路看下来,英子走到哪都自带 bgm,能量多得让人想伸手进屏幕里把她的电池抠掉。

出现在机场,依旧能量爆棚的那英

但尽管看起来“聒噪”,仔细看的朋友也一定会发现,英子的高能量并不扰人,相反,她总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情感和能量。

在飞机转面包车赶了 20 多个小时的路程后,大家都对今晚安排的夜游活动支支吾吾。车上唯一电量充足的英子感知到大家的勉强,于是站出来拿定取消夜游的主意,还宽慰大家“看了图片就是看过了”。

在室友陈数感冒的时候,肚子开始隐隐绞痛的她也完全没有表现出异样,陪着她等待队医,为她戴上自己能测血氧的手表。知道陈数爱美,还在床头悄声安慰她“今天的眉毛画得很好”。

那英、霍汶希、许茹芸(从左至右)在《乘风破浪》后台亲密合照

哪怕是后来肠胃炎爆发,她也没有扫兴地离开,还会拉着当地孩子们的手一起转圈、跳舞,打起精神积极回应关心。哪怕自己一口饭菜都不能吃,也会操心马思纯的面有没有泡“囊”了,会在等人的时候帮忙把餐桌上的苍蝇赶跑,会蹲下来和备菜的大家一起聊天。

她就像是一颗洋葱,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剥开,就会发现呛人的烟雾气弹里,是一颗真挚而柔软的心。

对英子来说,用同一种语言唱同一首歌,是一件足以让人落泪的事;观鲸导游可以是一个鼓励孩子们去做的职业;在梦里遇见了“带有巧克力的薯片”,醒来就应该去寻找它。

拿小妹写着“不要用力过猛”的屏保“开玩笑”以后,她也会蹲下来和小妹平视聊天,告诉她别让自己太累,用自己的方式帮小妹卸下压力。

一觉醒来房间被水淹了,英子的第一反应是找来更懂英文的导游龚俊去处理问题,全程都没有对任何人施以压力。甚至在等待当地工作人员清理的时候,靠音乐“连上了蓝牙”,就这样和几位当地朋友在“水池”里跳起舞来。

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单1/4决赛,那英为比赛挑边

那英身上有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大智若愚。钝感和敏感在她身上被调和,她能够以一种意外但不扰人的声量去动员别人,又能用柔软触角感知别人的犹豫和渴望,并永远及时地给予积极的情绪回应。

这就是一种“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心态。作为歌坛前辈,她知道人心的复杂,但作为旅行团队里的一员,她也愿意在生活中珍惜微小的奇迹,低下头去抚摸生活的细枝末节。

尽管英子有她自成一派的处世哲学,但是和对待大部份女明星一样,大众还是热衷于从她的情感风波中拼凑出一个“容易受伤的女人”。

2004 年,英子和前足球运动员高峰的恋情被后者的“私生子”争议不断搅和。向来敢爱敢恨的英子并没有公开指责感情中的另一位女性,而是在给歌迷的信中,表示自己会支持高峰承担起作为父亲应有的责任。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节目中,那英作为舞台C位出场

在信里她甚至把原因归咎在自己身上,“请珍惜并更多关心你所拥有的男人,尤其是在他失意或郁闷的时候,否则他将很难抵制外面的诱惑,这可能会造成令你追悔莫及的后果。”直到 2005 年被诊断出产后抑郁症时,英子才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必须要放弃种种纠缠,回头是岸。

这是一段被英子事后评价为“弱智”的感情。英子在采访里也表示,这段感情里自己经常在原则上为对方妥协,想到对方没有接自己的电话,还失魂到会在表演时讲错话、唱错词。但最终自己还是无法成为对方想要的“小女人”

那英孟桐曾低调现身机场

不过不久后,英子就和当时的朋友、现在的伴侣孟桐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在 2006 年年底步入了婚姻。对于英子来说,孟桐是一位非常称职的丈夫,平常会关心她的身体健康,出门会报备自己还有多少天才回家,对待儿子高兴也视同己出。

不管是在《浪姐》还是在最新的《花少》上,英子也都曾经带着笑容吐露过对老公的爱意。一想到如果要去荒岛生活 10 年,她毫不犹豫就表示得带着“像秤砣一样稳”的老公。

但再后来,孟桐和“邻居”的花边新闻也被送上热搜。不少新闻把这个事件视为那英在这段 19 年的婚姻中的真心错付,为英子的恋爱脑惋惜。大众善于想象窥见了一个外强中干的传统女人:她的事业成功得像一席华丽的袍,里面的感情想当然爬满了蚤子。

但别忘了,英子不仅有国宝级的嗓子,还拿过台湾金曲奖的“最佳作词人”奖项,许多经典歌曲都由她自己作词,其中就包括《愿赌服输》。她在这首词里写:感情就是一场需要分出输赢的赌博,失败的人就得愿赌服输——然后呢?然后就是潇洒离开,不要回头。

她从来不是标签里的那个人。回望英子过去的情感漩涡,你会发现英子不会否认自己曾经跌倒,但也永远不会停留在地上。英子不屑于躲在受害者叙事里躲避风浪,也不会因为站在有利的地位就咄咄逼人。

更何况,虽然看似“恋爱脑”,但英子从来没有为此搁置过自己的歌唱事业。曾经有媒体问她是不是要为了相夫教子而淡出舞台,戴着墨镜的英子不屑地回应:“你这消息也太土了吧,谁告诉你的。”

仔细盘算时间线,会发现英子在每一个事业转型的时期都恰到好处地握住了机会:在晚会歌手还是主流的时候,英子就向往港台音乐的原创氛围,毫不犹豫接下了台湾唱片公司递出的橄榄枝;在选秀节目兴起之初,她也迅速就参与了《中国好声音》的录制。

在担任过导师以后,她还能打破隔膜,以选手的身份参加《浪姐》,精进唱歌技巧,也抓住了综艺的新一波流量。而迟迟不出新专辑,也是因为她对音乐工业有着使命感,不希望用碎片化的情绪拼凑出一张专辑。

这是因为,那英向来清楚,婚姻不足以构成评价她的标准,而情感也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力量。

这颗敢爱敢恨的心,源于那英面对真实的勇气:她敢说,敢不吝啬对自己的夸赞,敢表达独特的审美观点;敢爱,敢跟着感觉走,敢去征服爱情的苦涩;也敢继续往前走,让一切一笑而过。

这种勇气与心态,也会滋养出一种女性特有的生命力。当我们看到房主任在脱口秀舞台上调侃婚姻,看到贾玲在《热辣滚烫》里奋力挥拳,其实也看到了同样的生命力——

她们外在澎湃张扬,内在又坚定冷静,每每有浪潮来袭,或许会被淹没,但等到风平浪静的时候,你会发现她们其实一直都在。

文字/嘉昕

新媒体编辑/cici

图片/视觉中国

来源:时尚健康杂志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