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张景坤与作曲家王富强联袂诠释《芙蓉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4 18:29 1

摘要:“不在春夏去斗艳,大器晚成在秋后,待到百花凋零时,独领风骚一枝秀……”近日,一首以成都市花芙蓉为吟唱对象的新歌《芙蓉花》登上天府热搜,受到听众、网友的关注和喜爱。歌曲以其清新雅致的词风、优美流畅的旋律和深情动人的演唱,成为又一曲唱响天府之美的音乐佳作。

高级记者 黄基秉

抗战老兵、词作家张景坤

“不在春夏去斗艳,大器晚成在秋后,待到百花凋零时,独领风骚一枝秀……”近日,一首以成都市花芙蓉为吟唱对象的新歌《芙蓉花》登上天府热搜,受到听众、网友的关注和喜爱。歌曲以其清新雅致的词风、优美流畅的旋律和深情动人的演唱,成为又一曲唱响天府之美的音乐佳作。

记者采访中得知,《芙蓉花》由95岁的著名词作家、抗战老兵张景坤作词,著名作家、音乐家王富强作曲,原武警文工团歌唱家王妮娜演唱。

《芙蓉花》的作词张景坤先生系山东枣庄人,1931年5月出生,自幼受执教私塾的先父熏陶,习古文,背诗词,涉猎国学经典。1944年7月参加革命,从事抗日演出活动,1945年1月参加新四军四师运河支队宣传队,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辗转于5个部队文艺团体,参加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兖州战役、淮海战役等,荣获抗日战争纪念章、解放战争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四等功若干次,见证了战场上将士们的英勇与荣耀。同时,他将诗歌词曲作为武器,团结人民、鼓舞战友、打击敌人。

解放战争中张景坤创作的《小李打靶》《剿灭匪特》《光荣花》等一系列怀念战友、鼓舞士气的歌曲,在部队里广为传唱。1951年,张景坤随鲁中南军区文工团奉命入疆,先后任新疆军区文工团队长,文化部创作组长、文艺科长、文化科(处)长,负责军区部队的文艺创作和领导工作,在天山脚下扎根28年,守卫祖国西北边陲。他三进喀喇昆仑山,五上帕米尔高原,九登天山,《咱们新疆好地方》《边卡就是我的家》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从他笔下流淌出来。

1978年张景坤转业到苏州市,先后担任市文化局副局长和文联副主席。歌词代表作品主要有《咱们新疆好地方》《江南柳》等。出版著作有《张景坤自选集》(1至4卷),《张景坤诗词歌曲集》,歌词集《美哉•苏州》,歌词集《绿色的梦》,词文集《山水集》,词文集《花木集》,散文集《帕米尔记行》等10余部。在全军全国省(市)以上获奖作品100余件。

不幸的是2025年5月张景坤因病去世,享年95岁。其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团荣誉委员、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音乐文学学会荣誉主席、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等,并荣获中国音乐文学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国音乐文学杰出贡献奖”。1991年离休,生前享受正省级医疗费标准待遇。

左一张景坤 右一王富强

为了写好《芙蓉花》,张景坤曾专门前往成都,偕同王富强深入成都多地采风,之后反复修改打磨,才最后定稿。

《芙蓉花》的作曲是素有“巴蜀奇才”“能唱的诗人,能词的作曲家”“多栖高产作家”之誉的歌曲作家王富强。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多重身份的艺术大家,王富强多年里创作了《四川更美丽》《魅力川女一幅画》《商务儿女之歌》《川粮之歌》《四川姑娘》《大美天府桃花源》《成都之歌》《爱在成都等我》《与真情同行》《火焰蓝之光》《自强不息铸辉煌》《新良之歌》《情满华蓥山》《蓉城双骄我爱她》《爱在四川》等多首脍炙人口的四川题材歌曲,其作品既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具备时代的审美特征。

谈及《芙蓉花》的创作,王富强表示:“我和张景坤先生多年里合作了40多首歌曲。接到张景坤老师的歌词《芙蓉花》后,我反复吟诵,被其中蕴含的深情所打动。在音乐设计上,我以四川民歌的音调为基础,融入现代作曲技法,前奏部分用柔美的弦乐描绘芙蓉绽放的画面,主歌部分采用叙事性的旋律线条,副歌则通过音区的拓展和节奏的拉伸,抒发对芙蓉品格的礼赞。

王富强告诉记者:“四川这片热土给予我无穷的创作灵感。从《四川更美丽》到《爱在四川》,再到这首《芙蓉花》,我一直在用音乐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张老生前和我策划创作《芙蓉花》时,我们都有共同的情怀,那就是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艺术作品记录时代、歌颂美好。芙蓉花是成都的市花,也希望这首歌能成为连接成都与世界的桥梁,为‘音乐之都’添彩。”谈及《芙蓉花》的创作初衷,王富强表示,希望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四川之美、成都之美,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贡献文艺的力量。

歌唱家王妮娜

《芙蓉花》演唱者王妮娜系原中国武警政治部文工团青年歌唱家,国内首位声乐与二胡双专业获得者,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理事,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宣传推广大使,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传播形象大使,演唱作品《主心骨》荣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曾参加庆祝建军9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百年等众多央视、国家级大型文艺演出。代表作有《主心骨》《奶奶》《礼行天下》《杏林春暖》(中医药文化主题歌曲)《开心的日子》《春暖中国》《领航春天》《妈妈》等。

多年前,王妮娜就首唱了王富强作曲的中国高铁公益宣传歌曲《流动的画廊》(孔鸿声作词、王富强作曲、王妮娜演唱),其演唱清澈甜美,演唱深情细腻,极富艺术感染力,颇受听众好评。“第一次看到《芙蓉花》的歌谱,我就被这首作品打动了。”王妮娜分享她的演唱心得时说,“能够演唱《芙蓉花》是我的荣幸!在录音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情感层次的把握。演唱主歌部分时,我用较为轻柔的声音,仿佛在观众耳边细语;进入副歌后,则放开嗓音,让情感自然流淌。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唱,让听众不仅能感受到芙蓉花的美丽,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成都城市精神。希望我的演唱能够打动更多听众,让芙蓉花的芬芳随着歌声飘向更远的地方!”

《芙蓉花》问世后,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赞誉作品艺术成就。成都市芙蓉文化研究会会长、芙蓉画家杨学宁认为:“在音乐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作品能如璀璨星辰,瞬间吸引我们的目光,张景坤作词、王富强作曲、王妮娜演唱的《芙蓉花》便是这样一首佳作。歌词以‘芙蓉花开在晚秋’起笔,将花朵比作‘英雄披彩球’,既暗合芙蓉‘拒霜花’的别称,又赋予其刚健豪迈的人格化特质。词作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辩证的审美哲思,凸显其兼容并蓄的生命张力。更难得的是歌词对奉献精神的诗意诠释。整首歌词以花喻人、以景明志,在传统意象与现代精神的交融中,完成了对高洁品格与坚韧生命力的双重礼赞。

从曲调来看,《芙蓉花》的旋律宛如山间清泉,灵动且富有生命力。创作者巧妙地运用音符的跳跃与流转,构建出独特的音乐空间。开篇,以舒缓的旋律引入,仿佛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一幅静谧的画卷,薄雾笼罩着的芙蓉园,静谧而美好。随着旋律推进,节奏逐渐加快,像是微风吹拂,芙蓉花枝轻轻摇曳。这种节奏的变化,赋予了歌曲丰富的层次感,宛如芙蓉花从含苞待放到肆意盛开的全过程。在间奏部分,还融入了一些民族乐器的元素,那悠扬的笛声或清脆的琵琶声,恰似林间的鸟鸣、花瓣的轻颤,将芙蓉花生长的环境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为歌曲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东方韵味,让整首曲子既贴合现代听众的审美,又不失传统文化的底蕴。

演唱者唱腔堪称一绝,为这首歌曲注入了灵魂。她的嗓音清澈纯净,如同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晶莹剔透。在演唱过程中,她对情感的把控精准到位。当唱到芙蓉花的美丽与娇羞时,她的声音轻柔婉转,细腻地描绘出芙蓉花的婀娜姿态;而在表达对芙蓉花坚韧品格的赞美时,又能巧妙地提升音量,加强语气,让声音中蕴含着一种力量,展现出芙蓉花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精神,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芙蓉花的一切。芙蓉花开,音韵情长。

一曲《芙蓉花》,将曲调、唱腔、歌词完美融合,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幅用音乐与文字绘制的芙蓉画卷,引领我们走进芙蓉花的世界,感受它的美丽、坚韧与温柔,使我们在聆听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品味中获得心灵的滋养,感悟自然与芙蓉赋予的品格、意境与力量。”

专访过张景坤先生的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孔鸿声认为,著名军旅作家张景坤在《芙蓉花》歌词中写道:“不与牡丹攀华贵,不与红梅比风流,不与梨花赛素雅,不与桃李争风头”,这是张老不忘初心、忠于革命、不倚老卖老、不居功自傲、不贪图享受、不谋取私利的自律品德和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令人敬佩和学习!王富强为《芙蓉花》所谱的优美曲调和王妮娜对此歌的深情演唱,既是对《芙蓉花》作品在创作深意上的进一步升华,更是对张老不朽人生的尽情赞美和亲切怀念。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原常务理事、湖南词人邝厚勤评论说:“《芙蓉花》是一首以礼赞芙蓉花为主题的咏物抒情歌曲。歌词构思精巧,语言明白晓畅,主题鲜明,形象集中,充分揭示了芙蓉花晚秋绽放、色艳多姿、不争春光、独献芳华的精神内涵。歌曲运用音乐素材极其简洁,巧妙地将四川民歌与江南丝竹评弹糅合一体,具有浓郁的民歌风韵,音调清新飘逸,旋律流畅,节奏舒缓,优美动听。歌曲演唱音色亮丽,音质纯净,发声科学,吐词清楚,情感处理细腻,富有灵性和艺术感染力,将词曲作者在作品中要抒发的情感精准地传递给了受众。”

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秘书长、一级编剧樊明君感言道:“文词赋比兴,旋律音画图;演唱脆甜润,悦耳沁心扉。清澈澄亮《芙蓉花》,文纯曲畅传芬芳。蓉城金秋,芙蓉绽放,蜀川歌坛,《芙蓉花》香。芙蓉花开在晚秋,不与桃李争风头,五颜六色你俱有,大器晚成在秋后。张景坤作词的歌曲《芙蓉花》,赋比兴缤纷五彩,奉献颂独领风骚。秋风的温暖响亮,秋日的天高云淡,秋雨的细密绵长,秋月的静谧悠远,秋花的靓眼养颜,都在王富强作曲的丝竹管弦旋律中荡漾。王妮娜的演唱如一串晶莹的银铃,在通透的秋日阳光下被裹着花香的和煦微风不期摇响,清脆甜润,温婉深情,芬芳花蕊,美听美心。”

四川大学音乐文化学硕士胡冬晴月撰文称:“《芙蓉花》以简洁明快的民谣旋律为底色,构建出一幅超越季节局限的生命画卷。歌词摒弃传统花卉意象的娇柔范式,通过四组排比句式,精准勾勒出芙蓉花不媚俗、不趋时的独立品格,恰如成都这座城市从容内敛的精神气质。歌曲以‘晚秋’时空定位开场,赋予芙蓉花一种逆周期的生命智慧——‘不在春夏去斗艳’并非被动缺席,而是主动选择绽放时序。这种‘大器晚成’的哲学,既是对东方审美中厚积薄发理念的传承,亦暗合当代人对个体成长节奏的重新思考。演唱未刻意强调技巧,以近乎素颜的声线贴合花朵的本质,恰如芙蓉花‘五颜六色你俱有’却毫不张扬的谦逊。歌词将植物特性与地域文化巧妙粘连。

芙蓉作为成都市花,在此歌中既成为城市精神的植物符号,更升华为一种人生价值的隐喻:拒绝被卷入比较体系的从容,在专属时节绽放的自信,以及‘酿造美丽献地球’的奉献型幸福观。当流行音乐普遍追逐瞬时的听觉刺激时,《芙蓉花》选择以传统民谣的质朴骨架,承载历久弥新的东方美学思考。它提醒听者:真正的‘独领风骚’从来不是喧嚣的胜利,而是忠于自我生命节律的静默坚守——这或许正是成都这座千年都市的文化密码,也是芙蓉花年复一年染红成都秋日的哲学意味。”

作曲家王富强

高级政工师、心理咨询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谢诫勉点评说:“没想到,芙蓉花的美丽和高雅,一首歌曲能够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效果远超古今文人墨客。歌曲发表仅短短两天,点击欣赏量突破两万,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词作者张景坤,思想深邃、慧眼独具地精准捕捉芙蓉花的魅力精髓,并十分得体地写入歌词。在赞美芙蓉的同时,借物言志,倡导‘不攀、不比、不赛、不争’,‘酿造美丽献地球’的芙蓉风格,在人心浮躁的当下,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思想文化意义。曲作者王富强、演唱者王妮娜,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用优美的曲调、甜美的歌声,丰富、升华了歌词内涵,使《芙蓉花》更加鲜活、亲切,更富有感染力。”

“这首家父生前与著名作家、作曲家王富强携手创作的歌曲《芙蓉花》,歌词语言质朴,既写出了‘晓妆如玉暮如霞’的娇美姿态,也道出了‘傲霜临风立枝头’的坚韧品格,道理深邃,由表及里,曲调优美动听,深情款款,次第开放。歌曲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体现出创作者的感情升华,称颂了甘为付出的豁达胸怀和奉献社会的高风亮节,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更容易引发听众的共鸣。值得推崇与赞赏的是,《芙蓉花》是我父亲的收官之作,亦是他的人生写照,家父和作曲家王富强先生的共同创作过程,是九秩高龄老人和年富力强者之间的一种“忘年交”合作,是互尊互敬、花木有情、足慰红尘的传递,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值得品味、欣赏和珍藏!”《芙蓉花》的作词张景坤先生的女儿张熠这样告诉记者。

据悉,《芙蓉花》目前已在全国各大音乐平台上线,其中中国原创音乐基地有11万多的访问、阅听人气,四川、江苏、重庆等地已有风格多样的翻唱版本。

这首凝聚着三位艺术家心血的作品,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唱响天府之韵,传播四川之美。

成都市花芙蓉花

本文责编:高级编辑 旭峰

来源:锦水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