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深了,宿舍的灯还亮着,有人在静悄悄地复习,有人戴着耳机刷题,有人举起手机对着镜头笑笑,说声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屏幕的另一端,有五万个“隐形室友”闯进来。
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陈欣怡
夜深了,宿舍的灯还亮着,有人在静悄悄地复习,有人戴着耳机刷题,有人举起手机对着镜头笑笑,说声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屏幕的另一端,有五万个“隐形室友”闯进来。
这不是小说情节,这是越来越多大学寝室的真实写照。镜头闪烁、话筒嗡鸣,一个休息学习的屋子,变成了舞台展示厅。有人说我们现在过的是一种“楚门的世界”式的大学生活,你以为你在生活,其实在你生活中有很多人在看你。
这场讨论表面上是关于“直播是否扰民”,其实更深层地讨论了隐私、尊重与自由的边界问题。在流量时代,每个人都是“内容”。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是舞台。
宿舍本应该是青春里最柔软的一处,白天它是书桌上相互讨论的声音,夜晚它是互相道一句“晚安”的灯光。这里藏着年轻人的烦恼和欢笑,也藏着最平凡的生活。但是镜头前的我们,是被记录的主角,也是生活的主角。而当直播设备进入宿舍,当镜头无意中指向他人,被拍摄到的不只是画面,更有生活中最细微的安全感。
越来越多人说,不想被“共享”,不想当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直播间弹幕里,“你室友好漂亮”“你们寝室好乱”层出不穷。人们在围观,仿佛没有意识到被看的人并不想被人看,那一种“被看”的羞耻感和不安是无法用一句“别太敏感了”就能消解的。
最该反思的,是我们边界感被一点点稀释。过去,“隐私”是关着的一扇门;现在,一部手机、一场直播,就把门外世界带进了生活。很多主播大概没恶意,就是想分享一下生活,赚点小钱而已,可一旦分享的热情盖过尊重,那份好意就容易变味。
其实这不仅是个体的问题,也是对校园公共空间管理的新考验。宿舍不是绝对的私密空间,也不是绝对的公共场所。它属于每一个居住者,所以也必然需要达成共识和规则。学校应该有更为细致的宿舍使用规范,明确直播行为所占有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表达的权利和他人生活的权利在同一个天平上被尊重。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是“被看见”,自由从来都不是无拘无束的肆意妄为,而是懂得尊重他人之后的自我。我们有资格晒生活,却没权利肆意闯进别人的生活中,学会在“开播”前暂停一下,问一句“方便吗”,这份体贴就是成熟。
在嘈杂的流量时代里,安静本身也变成一种力量。也许最真实的自信从来不需要实时直播来证实,最真的陪伴也不用观众数来支撑。当我们放下手机,关闭摄像头,听室友的笑声,聊生活的小事,那个被屏幕遮蔽的真实才会回到我们手上。
大学生活该是自由的,而自由的底色是尊重,我愿我们都是能在喧嚣世界中守住边界感的人。因为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能够善意的被看见,青春宿舍才会温暖。
(作者系浙江万里学院学生)
1723 人正在交流
#潮评别光吃瓜,输出高见;青评出击,不平就鸣。潮评大奖等你来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宗宗电竞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