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善治聚合力,法筑根基兴长安——西安长安区“八五”普法工作综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4 18:04 2

摘要:自“八五”普法工作实施以来,西安长安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聚焦重点对象、重要领域,积极构建全民普法“大格局”,推动干部法治素养稳步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持续增强、区域法治环境不断优。

自“八五”普法工作实施以来,西安长安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聚焦重点对象、重要领域,积极构建全民普法“大格局”,推动干部法治素养稳步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持续增强、区域法治环境不断优。

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等活动73次,邀请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及高校校(院)长作专题报告累计69次,组织开展年度学法用法考试6415人次;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建立“三单两书”普法工作制度,向24家单位印发《普法重要工作提示单》,推动各单位各部门法治宣传教育向纵深发展;各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年度述法制度,连续三年组织70多家单位召开领导干部述法评议会,共计18家单位做了年度述法报告,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深度融合到立法、执法、司法全过程。

一是突出宪法、民法典宣传。以“12·4”国家宪法日、民法典颁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学宪法·知宪法”公益大讲堂、“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等宣传活动,着重关注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权益保护,依托普法宣传车、公共区域LED屏等载体广泛覆盖宣传范围,累计举行主题宣传活动216场次,受众30万人次,法治精神深度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二是紧扣重要节点法律宣传。制定阶段性普法重要工作提示单,结合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秦岭保护宣传周等专项时间段,抓好“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鲜明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五年来,围绕重要时间段及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法治宣传累计459场次,覆盖群众60余万人次,全民对法治精神的认同度与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

三是抓实关键少数普法教育。深化党内法规学习宣传,依托学习强国、陕西干部网络学院、学E西安等平台拓展学习渠道,邀请党校专家开展专题辅导,系统学习党内法规,推动党内法规和党纪学习教育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累计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宣传640次,培训党员干部1.3万人次。严格落实新任公务员宪法宣誓制度,每年组织新录用公务员开展任前培训,进行宪法宣誓,筑牢新生力量法治信仰根基。

一是进机关,强化素养提能力。建立健全机关学法用法制度,将学法用法情况纳入公务员年度考核内容,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培训,举办专题讲座、法律知识培训等活动163场次,组织法律知识考试3次。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习法律26次,各级行政机关每年组织领导干部集体学法活动4次,常态化夯实学法根基。

二是进社区,融合法治惠民生。在社区设立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角,将法治元素融入崔家营公园建设,不定期组织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律咨询和活动。整合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律师、普法志愿者等力量,创新开展普法小剧场等特色活动,推动法治宣传与社区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累计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256次,提供咨询服务589次,覆盖群众8.2万人,法治文化元素全面融入社区宣传。

三是进乡村,精准服务暖民心。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农村一线,聚焦邻里纠纷化解、权益保障等重点内容,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加强对农村“两委”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通过田间普法、集市宣传等接地气的形式,普及土地流转、婚姻家庭等法律法规。在全区222个行政村,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共计培养227户,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743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

四是进学校,护航成长强根基。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强化学校与机关单位的双向交流互动,实现全区151所中小学(含职高)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法治副校长深度参与法治教育、学生保护、安全管理、预防犯罪等工作,累计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范校园欺凌、开学第一课、宪法宣传等主题活动累计180余次,参与师生3万余人次。

五是进企业,精准赋能促发展。深入开展“两行动、两措施”,联合陕西法秦律师事务所和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领域教授,挂牌成立长安区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配合西安市“一带一路”商事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法治体检”和普法宣传活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企效能逐步提升。

六是进网络,宣传覆盖扩影响。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优势,开设“以案释法”“普法课堂”“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专题宣传专栏,做好针对性、专业性普法宣传,打造线上法治宣传主阵地。在《陕西法制网》《西部法制报》等媒体平台同步宣传,累计发布稿件2053篇,被央级媒体转发36篇、省级媒体转发425篇、市级媒体转发656篇、区级媒体转发936篇,进一步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一是基层治理,筑牢法治根基。新增“陕西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长安区子午街道抱龙村,以创促建、以建促治,群众法治意识和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显著增强。扎实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训工程,培育法律明白人1732名,实现辖区每个村(社区)至少5名“法律明白人”,成功调节矛盾纠纷10605起,组织网格力量参与普法宣传83场次,基本实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菜单式普法”工作模式,打通基层法治供给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行业治理,规范领域秩序。通过精准、深入的普法,提升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法治素养,使其实现从“被动守法”向“主动尊法”转变;行业人员在普法中突出解决特定痛点,填补群众行业空白;多部门协同联动,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普法合力,促进法治建设从“普及条文”到“治理赋能”的转变,形成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为行业治理创造良好的领域秩序。

三是依法行政,优化法治环境。持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每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推动执法流程标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辖区刑事犯罪率低于同年全市平均水平,五年来,行政应诉案件252件,负责人出庭252件,负责人出庭率100%,组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庭审旁听53次,旁听人员达282人次,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浓厚。

来源:正法视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