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2日,巴西出口商把11月船期大豆报盘再提2.9美元/蒲式耳,10月累计涨幅20%,创历史峰值。中国进口商当天即暂停新增采购,并把130万吨订单转给阿根廷——9月23日阿方将出口关税从26%降至零,到岸价比巴西低80美元/吨。据海关总署发布,截至10月2
中国四招拆招大豆“价格突袭”
10月22日,巴西出口商把11月船期大豆报盘再提2.9美元/蒲式耳,10月累计涨幅20%,创历史峰值。中国进口商当天即暂停新增采购,并把130万吨订单转给阿根廷——9月23日阿方将出口关税从26%降至零,到岸价比巴西低80美元/吨。据海关总署发布,截至10月25日,中国已锁定11月到港的620万吨南美大豆,其中巴西份额由72%降至38%,阿根廷、乌拉圭、俄罗斯合计占47%,实现“西半球涨价、东半球补位”。
快速切换来源的前提是库存蓄水池。中储粮4月轮出105万吨储备豆,商务部监测显示,10月沿海油厂原料库存43天,高于35天警戒线;全国豆粕库存9.4万吨,环比增28%。充裕库存使油厂开机率维持在41%,豆粕现货价一周内自高点回落700元/吨,抑制了终端跟风炒作。
需求端同步“减豆”。农业农村部10月通报,全国生猪、肉鸡低蛋白日粮覆盖率已达93%,配方豆粕用量由21%降至13%,相当于年减大豆需求1500万吨。饲料工业协会数据印证,9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环比增3.2%,豆粕消费量却降5.7%,价格传导系数由0.8降至0.3,需求弹性明显扩大。
金融工具提供“价格围墙”。大连商品交易所统计,10月前两周国内产业客户新增套保头寸38万手,锁定850万吨进口成本;农发行“保值贷”同步发放42亿元,贷款利率下浮30个基点,鼓励企业把波动风险转给期货市场。期现价差由月初的+380元/吨快速收敛至+90元/吨,投机升水被挤出。
国产豆提供战略纵深。黑龙江农业农村厅公布,2025年轮作补贴每亩350元,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1.42亿亩,高产高油品种单产突破160公斤,总产2300万吨,可替代约900万吨进口压榨缺口,形成“进口断档、国产顶上”的最后闸门。
六日之内,巴西出口商即下调12月船期报价12美元/吨。事实证明,中国用“多元进口+库存缓冲+技术减需+金融避险”的组合拳,把一次外部价格突袭化解为可预期波动,既守住了饲料成本,也反向压缩了海外卖方的抬价空间。
来源:暖阳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