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织密监管网络 守护文化阵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4 16:37 2

摘要: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目标,深入推动“扫黄打非”工作,织牢“线上线下联动、齐抓共管”治理网,为文化润疆撑起“安全伞”。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目标,深入推动“扫黄打非”工作,织牢“线上线下联动、齐抓共管”治理网,为文化润疆撑起“安全伞”。

强化统筹

拧紧“责任链”

哈密市深刻把握“扫黄打非”工作重要作用,将其全面纳入平安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推动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盘棋”合力。

在年初召开的全市“扫黄打非”工作会议上,逐项分解重点任务:从商场书店到网吧影院,从网络平台到印刷企业,群众关注的重点区域与环节均被纳入整治清单。由27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工作机制依托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执法动态、排查情况、巡查记录“一键互通”;政法、公安等部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推动“发现问题—整改—处置”流程全面提速;兵地协同也不断加强,与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联动执法,让文化市场“安全网”越扎越紧。

深化协作

搭建“连心桥”

今年4月,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共治”协作活动在哈密市启动,河南省委宣传部业务骨干带着扎实经验远道而来,为全市“扫黄打非”工作注入新动能。从版权执法实操,到软件正版化策略,河南的“实战经验”被系统分享、倾囊相授。讨论环节气氛热烈,有人记录“跨部门联动案例”,有人追问“基层排查方法”,思想火花不断迸发。

走出课堂,双方还深入基层一线,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镇社区“扫黄打非”工作点,大家共商如何将排查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在伊州区东河街道阿牙社区,两地执法经验碰撞出“接地气”的新思路。“课堂学理论+现场找方法+基层解难题”的深度交流,搭起豫哈文化共建的“连心桥”。

精准整治

擦亮“监督镜”

日常巡查已成为哈密文化市场的常态。一句“请出示版权标识”,一声“网吧务必确保实名认证”,背后是全市“净网”“护苗”“秋风”专项行动的持续深化。执法人员的身影活跃在城区书店、街角文具店、网吧及企业车间,从源头到终端,全面清剿非法出版物与不良信息的藏身之所。自年初以来,全市累计检查经营场所460家次,现场整改隐患60处。正是这种常态化的日常监管与精准治理,为哈密文化市场带来了持久清风。

线上阵地同样严守。针对短视频、网络文学、热门直播等年轻人聚集领域,技术监管平台24小时“站岗放哨”,及时发现锁定有害内容并快速处置。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通过网络渠道踊跃举报。目前已累计清理属地不良信息40条,查处违规网站2个。

创新宣传

播洒“润心雨”

哈密市将“扫黄打非”宣传融入群众生活,今年推出的“Citywalk潮玩绿书签”活动,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打卡项目”——跟随志愿者穿行城市街巷,在老书店聆听“正版阅读”故事,在文化广场参与“文明上网”互动问答,将“绿书签”化身为“绿色阅读”宣言。

在“世界读书日”“知识产权日”等节点,宣传活动更加“接地气、冒热气”:社区网格员带着宣传册入户讲解“如何识别盗版书籍”;志愿者在校门口设置展台,教孩子们“远离不良信息”;商场超市的醒目位置,“护苗成长,远离有害出版物”的横幅引人关注。年初以来,全市已开展230余场宣传活动,3.4万份宣传资料、9.2万份宣传品送入群众手中。越来越多人主动加入“扫黄打非”队伍,“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氛围如春风化雨,润入日常。

下一步,哈密市将继续拧紧“责任弦”、织密“安全网”,以更强地政治责任感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守护文化阵地,为哈密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清朗健康的文化环境。

来源:扫黄打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