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鲜半岛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关键战略屏障,日本当初便是通过控制朝鲜半岛,以此为跳板向东北地区渗透,由此也反映出朝鲜半岛对我国地理安全的重要性。历史上的朝鲜半岛曾长期在中原王朝的秩序体系内,但历朝历代却从未将朝鲜半岛完全占领,只是局部统治,或建立宗藩关系,这究竟是为
朝鲜半岛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关键战略屏障,日本当初便是通过控制朝鲜半岛,以此为跳板向东北地区渗透,由此也反映出朝鲜半岛对我国地理安全的重要性。历史上的朝鲜半岛曾长期在中原王朝的秩序体系内,但历朝历代却从未将朝鲜半岛完全占领,只是局部统治,或建立宗藩关系,这究竟是为何呢?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西与山东半岛隔黄海相望,南跨朝鲜海峡与日本九州岛相邻,东侧面向日本海,只有北侧面向大陆,与中国和俄罗斯相连,整个半岛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
朝鲜半岛与我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1120年,商朝灭亡后,纣王的叔父箕子,带领遗民迁往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箕子朝鲜,周武王封其为“朝鲜侯”,此时朝鲜半岛便开始与中原建立宗藩纽带关系。
秦末汉初,燕国将领卫满因战乱流亡朝鲜半岛,推翻箕子朝鲜建立卫氏朝鲜,卫氏朝鲜管辖的疆域包括当时半岛上的高句丽、真番、临屯、沃沮、夫余五地,后因自恃强大,试图脱离汉朝控制,拒绝向中原朝贡,被汉武帝派兵剿灭,此后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被纳入中原直接管辖统治范围,汉朝在此设立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史称汉四郡,其中,乐浪郡大约在如今朝鲜的平安南道,玄菟郡在如今朝鲜咸镜道,真番郡在朝鲜黄海道、京畿道各一部分,临屯郡则在朝鲜江原道,统治长达400余年。东汉、魏、晋时期,乐浪、玄菟区域和郡治曾发生变化,但朝鲜半岛并未全部在中原王朝版图之内。
魏晋后期,高句丽崛起攻占汉四郡,中原王朝退出对朝鲜半岛局部统治,直到唐朝与新罗联合灭高句丽后,短暂在半岛高句丽故地设置安东都护府,后受安史之乱影响,安东都护府被废止,新罗完成了对朝鲜半岛的统一,并长期对中原王朝称臣。
元明清时期,则一直与朝鲜半岛保持宗藩关系,“朝鲜”国号便是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所赐,此后朝鲜半岛使用中原王朝年号,定期朝贡,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才结束这种持续长达2000多年的宗藩体系。
朝鲜半岛是我国东北平原地理上的一道重要屏障,一旦朝鲜半岛被攻克,东北将门户大开,对我国将构成巨大威胁,历史上也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既然如此,中国古代王朝为何却从未将朝鲜半岛全部纳入版图,直接掌握这道屏障不好吗?
首先,朝鲜半岛地形75%都是山地,半岛北侧和东侧,山脉纵横,仅有西侧零星地区属于少量平原,以北与中国传统统治区之间还隔着长白山、鸭绿江、图们江等,古代时,陆路运输主要依靠骡马,这就导致从北侧进入朝鲜半岛光是翻越长白山就要数月,同时还会深陷沼泽泥潭等困境,粮草补给损耗率高达70%,隋朝时期,隋炀帝就曾三次远征高句丽,每次都动用数十万大军,但最终都会因粮草耗尽,民力枯竭失败。即便能够耗费大量兵力和财力攻下朝鲜半岛,后续的驻军、设立行政机构所需的成本又是一笔巨大支出,毕竟朝鲜半岛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只占半岛总面积的17%左右,并且粮食产量极低,亩产不足中原水田的三分之一,加上半岛生产能力不足,资源匮乏,对这里实施统治,食盐等生活物资都需要从中原进口,这就导致直接统治半岛只会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需要付出的代价太高。
因此,中国古代王朝更注重“守中治边”的战略策略,对边疆地区更多的是采用建立宗藩关系维持联系,比如如今我国周边的越南、缅甸、不丹、尼泊尔、琉球群岛等,历史上都曾与中原王朝建立宗藩关系,这种体系,既不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也能为中原王朝提供安全保障,比直接统治要更高效。
来源:地理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