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起来,手机拿起来先看天气预报,里面的算法妥妥包含AI,现在已经能够慢慢给你实现一个城市不同的区,给你不同的气象预报了。
日更10年|第3064篇
AI 已经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这两天和朋友聊起AI+生活的深度,就一起盘点了一下我们一天的AI 含量。
早上起来,手机拿起来先看天气预报,里面的算法妥妥包含AI,现在已经能够慢慢给你实现一个城市不同的区,给你不同的气象预报了。
然后打开播客,准备做早餐,播客里的内容,我已经分不清有多少百分比是AI参与了,毕竟现在让扣子做个播客,从选题到文案到录制,它能一键搞定。
而且还能每天七八更,只要方向和定位你搞定了,它就会源源不断生产。
这几天看到有几个婚姻类情感类的播客,内容有点同质化,感觉像是批量生产的。
吃饭的时候拍照发给了AI给你识别并判断热量的app,它会告诉你早上这顿饭热量多少,对比自己身高体重体脂数据,还会给你一个评分和改善建议。
反正包子馒头肯定不行,纯蔬菜水果也不行,得有碳水保证你的早上能量消耗,也得蔬菜水果补充你的维生素。
吃饱喝足去上班,手环上记录着你的身体数据,会算出这一路你的步数,你的心率,还有你消耗的卡路里。
刚好和早上拍照以后得出的卡路里对比一下,大部分时候,这一路走的连早饭的 1/10都消耗不了。
路上有时候会听个播客,有时候也会刷抖音。
抖音里的世界,已经被AI深度占领了,比如采访一个AI,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是AI系列。
还有我最喜欢的AI创作的远古神话系列,比如三海经里面的各种神话生物,太美了!
还有梦境系列,把那些你描述不出来的怪诞视觉呈现出来,这也许未来会成为艺术美学的一种。
当然除了内容,AI还可以帮你整理,比如那些十分钟以上的政策分析,金融分析,你可以在评论区@豆包,让他给你总结这个视频的内容并发给你。
这也许会大大拉低长视频的完播率,但是也会让很多人开始有耐心看长视频博主的内容,甚至成为他们的粉丝。
这个@AI在评论区,让他发表看法,总结概要,甚至扩展思考的功能,在公众号上也可以,你可以分分钟去让它帮你判断是不是谣言,有没有其他内容补充,问他最客观的看法, 避免你被情绪内容所引导。
未来AI会在内容领域的任何一个触点出现,评论也好,二次创作也好,横向对比也好,让你对每一个内容的参与程度,不仅仅止于看,而是加入病创造。
上班以后,因为做内容相关,AI可以说一整天都在一起。
从创意的手里,到工作流的管理,到会议纪要,到内容审核,最后数据分析等等,几个大模型一直在对话,从未间断。
不过也会出现意外——比如和AI聊着聊着,容易八卦,容易去问一些有的没的问题,所以现在日常会开一个大模型,专门用来吐槽用——因为它会给你无限的包容和情绪价值。
中午点外卖,美团已经上了小美——你只要和他说想吃什么,它给你选。
下午会议从预约到总结,甚至中间的跟进,它都一直在你身边。
下班回家以后,AI眼镜里的娱乐世界,那个会根据你的对话驯养的,懂得你的心情和语言的AI宠物,就会变成我们的日常,它们甚至会变成你的理想家园和亲密伙伴。
AI眼镜带上以后,就是来到另一个世界了,你可以躺着一动不动飞跃阿尔卑斯山脉。
AI宠物也一样,你和它聊的越多,它成长的越懂你,主动的关怀问候,理解你的心情,也会提醒你的睡眠和早起——这是一个由你自己训练的私有宠物陪伴小模型。
其实本质上我感觉是在养娃,甚至可以用家族的信息慢慢在它这里形成家族文化传承....
在 2025 年 10 月份的一天里,你看AI已经可以深度介入我们的生活了!
这些产品都已经是我们普通人可以用上了,期待三-五年后,再次记录一下,再次颠覆我们眼界的,有AI陪伴的一天。
来源:蛋壳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