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内跟腱修复术后的笑容暂抚球迷担忧,但这场重伤掀起的赛程争议,反倒愈演愈烈。一边是鲁内母亲带头炮轰ATP赛程压榨球员,另一边的反驳声却直击要害 这口锅,ATP未必背得起。
鲁内跟腱修复术后的笑容暂抚球迷担忧,但这场重伤掀起的赛程争议,反倒愈演愈烈。一边是鲁内母亲带头炮轰ATP赛程压榨球员,另一边的反驳声却直击要害 这口锅,ATP未必背得起。
争议的核心早已不是“赛程重不重”,而是“谁在逼球员参赛”。鲁内受伤的斯德哥尔摩250赛本就不是强制赛,他在上海大师赛带伤完赛后,仍远赴瑞典背靠背出战,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团队被出场费驱动的自主选择。所谓“ATP强制赛压榨”的说法,从根上就站不住脚。
穆雷前教练马克·佩奇的最新言论,更给这场争论浇了盆冷水:“球员公开攻击巡回赛,是自杀式商业策略,没人愿意看百万富翁抱怨。”他戳破了关键真相:辛纳缺席三个月、错过四站大师赛,照样稳坐积分榜第二。顶尖球员从不是“被迫参赛”,只是缺席会损失年底分红,但这笔钱完全能靠表演赛和出场费补回来。
更扎心的是网球圈的“阶层温差”:顶尖球员嫌赛程密,底层球员却在为参赛机会抢破头。ATP 2024年刚推出针对Top250球员的最低工资保障计划,但多数排名100名开外的选手,仍要自己承担高额差旅费,甚至雇不起专属教练,一轮游的奖金可能都不够覆盖成本 。对他们而言,顶尖球员“可选择放弃”的赛事,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生存机会。
所谓“强制赛”本就是伪命题,既无罚款也无禁赛,顶多损失分红,连德约都曾因参赛不足错失这笔钱。当顶尖球员抱怨“太累”时,或许忘了:他们的“选择题”,是无数底层球员连触碰资格都没有的“奢侈品”。
这场争议的终点从不是“该不该精简赛程”,而是“谁才有资格谈‘累’”。鲁内的伤该警醒的是参赛决策,而非甩锅赛程,毕竟真正没的选的人,从来没机会站出来抱怨。
来源:体育发烧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