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外卖史:唐朝到清朝,外卖行业是如何一步步兴起并完善起来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4 11:31 1

摘要:无论是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还是周末宅在家里的“懒癌患者”,只需动动手指,各式美食就能送到家门口。

文:狂人鉴史

如今,外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还是周末宅在家里的“懒癌患者”,只需动动手指,各式美食就能送到家门口。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早在1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外卖”就已经悄然兴起。

从唐朝到清朝,外卖服务不断发展完善,服务对象从达官贵人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甚至传播到海外。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代外卖的那些事儿,看看老祖宗的“懒人经济”到底有多超前!

▶唐朝外卖:达官贵人的专属享受

虽然"外卖"一词最早出现在宋朝,但在唐朝,类似的外卖服务已经初具雏形。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长安城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商贾和文人。

繁荣的城市经济催生了餐饮业的蓬勃发展,酒楼、茶馆遍布大街小巷,食客们络绎不绝。

据《唐国史补》记载,唐德宗时期,有一位名叫吴凑的官员刚被提拔为京兆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

按照惯例,他需要宴请前来祝贺的宾客,以示谢意和庆贺。

然而,古代设宴并非易事。

需要提前准备食材、烹制菜肴,耗时耗力。

吴凑坐在书房里,眉头紧锁,为即将到来的宴会发愁。他翻阅着菜谱,盘算着食材,却总觉得时间不够。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小吏轻轻敲门走了进来。

看到吴凑愁眉不展的样子,小吏试探性地问道:"大人,可是为宴会的事情烦恼?"

吴凑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小吏眼睛一亮,说道:"大人何必如此烦恼?东西两市的饭店都有准备好的宴席,只需带着锅碗瓢盆去取即可。就算是三五百人的宴席,也能立刻办好。"

吴凑惊讶地抬起头,半信半疑地看着小吏:"当真有这等便利之事?"

小吏信心满满地回答:"千真万确!小人曾亲眼所见。那些饭店的厨子们技艺精湛,菜品丰富,保证能让宾客们赞不绝口。"

吴凑思索片刻,决定一试。

他立即派出几名得力助手,带着精美的食盒和温盘,火速赶往东西两市。

不多时,几名助手满头大汗地跑了回来,手里抬着香气四溢的食盒。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食盒打开,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呈现在眼前:金黄酥脆的炸春卷、香气扑鼻的东坡肉、色泽诱人的糖醋鱼……每一道菜都令人垂涎三尺。

吴凑惊喜地看着这些菜肴,不禁赞叹道:"没想到这外卖之法如此神奇,既省时又省力!"

当宴会开始时,宾客们纷纷称赞菜肴的美味。有人问道:"吴大人,您家厨子的手艺真是一绝啊!"

吴凑微微一笑,不好意思地说:"惭愧,这其实是城中名店的手艺。"他随即向宾客们介绍了这种便利的"外卖"方式,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从那以后,"外卖"逐渐成为长安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这座繁华的都市增添了几分便利与活力。

唐朝外卖的特点:

1.服务对象: 以达官贵人为主,普通百姓难以享受。

2.外卖形式: 酒楼提供宴席打包服务,主人足不出户即可设宴。

3.外卖包装:使用温盘(一种保温器皿,由上下两层瓷构成,中间注入热水保温)。

使用食盒(一种盛放食物的长形抬盒,方便携带)。

▶宋朝外卖:黄金时代,“闲汉”送餐

到了宋朝,外卖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市民阶层崛起,城市商业空前繁荣。

《东京梦华录》中首次提到“外卖”一词,并详细描述了宋人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更外卖软羊、诸色包子、猪羊荷包、烧肉干脯、玉板、鮓豝之类。”

宋朝的夜市热闹非凡,各种小吃、甜品、凉菜应有尽有,而这些美食大部分都提供外卖服务。

宋朝外卖的特点:

1.服务对象: 从达官贵人普及到普通市民。

随着宵禁的取消和夜市的开放,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点外卖不再是达官贵人的专利。

2.外卖服务:

酒楼、茶馆、饭店,甚至街边小铺都提供外卖服务。外卖品种丰富,从高档宴席到街边小吃,应有尽有。

3.点外卖方式:

大户人家派家仆到饭店“下单”。普通百姓到店“下单”,并说明配送时间和地点。

也可以请“外卖小哥”配送。

4.外卖小哥:

被称为“闲汉”,在酒楼附近徘徊,主动询问客人是否需要跑腿服务。

宋孝宗经常派人购买李婆杂菜羹、戈家甜食等,并支付高额跑腿费。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闲汉”送餐的场景。

宋朝外卖的繁荣,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

经济繁荣: 市民消费水平提高,对餐饮服务的需求增加。

商业发达: 餐饮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纷纷推出外卖服务。

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为外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明朝外卖:专业化,骑马送餐

明朝时期,外卖服务进一步发展,开始向专业化和标准化方向迈进。

明朝外卖的特点:

1.服务范围:

酒楼、茶馆提供外卖服务,包括日常餐饮和大型宴会。

案例: 《水浒传》中西门庆通过外卖举办宴会。

2.特色外卖:

糕点外卖尤其受欢迎。

南京“桂花厅”的桂花糕香甜可口,中秋节期间供不应求。

为了满足远郊顾客的需求,店家雇用“外卖骑手”骑马送餐。

3.海外传播:

郑和下西洋,将中国的外卖服务传播到东南亚和非洲。

明朝外卖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体现了当时餐饮业的成熟和商业的繁荣。

而骑马送餐的出现,则预示着外卖配送方式的不断创新。

▶清朝外卖:包装升级,注重美观

清朝时期,外卖服务更加注重包装和保温。

清朝外卖的特点:

1.服务场景:

人们在游玩时预订饭店外卖,饭店送餐到船上。

《扬州画舫录》中记载的扬州游船外卖。

2.宴会外卖:

清代文学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描述了一次“满汉全席”外卖。

酒楼的伙计将菜品打包,放入特制的保温箱中,用马车送到宴会地点。

3.外卖包装:

食盒和温盘更加注重美观和保温。

例如《红楼梦》中贾府订购外卖宴席。

清朝外卖服务的升级, 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餐饮服务品质的追求。

▶结语

从唐朝到清朝,外卖服务经历了从雏形到成熟,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从国内到海外的发展历程。古代外卖的兴起和发展, 体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繁荣和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

如今,虽然外卖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或许,古代外卖的某些方面,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先进。

比如, 唐朝的温盘和清朝的保温箱,不就是现代保温外卖盒的雏形吗?而宋朝的“闲汉”和明朝的“外卖骑手”, 不就是现代外卖配送员的先驱吗?

古代外卖文化,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也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古代外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如果你对古代外卖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别忘了点赞、关注,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哦!

来源:爱你万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