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项目还将对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包括6座传统仓库、1栋办公楼和4处设备用房,改造总面积达9.83万平方米。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天津滨海新区悄然落子一处关键布局——
总投资近40亿元的智慧冷链物流与集疏运体系项目正式启动。
这一由天津天食国际农产品公司统筹的庞大工程,不仅将建成京津冀地区规模领先、
技术先进的冷链物流枢纽,更将重构区域生鲜产品流通生态。
双核驱动:打造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
此次滨海新区的冷链物流布局采用“双核驱动”模式。
其中智慧冷链项目作为核心载体,投入22.13亿元,规划用地371.5亩,
将新建4座专业冷库、2座网红食品专用库、8座干冻一体化仓库、
4座沿街商铺及1座综合服务中心,新增建筑面积逾23万平方米。
同时,项目还将对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包括6座传统仓库、1栋办公楼和4处设备用房,改造总面积达9.83万平方米。
与之配套的集疏运项目二期则投入17.6亿元,占地988亩,重点建设11座沿街商铺及配套路网、管网系统。
这一项目将强化物流园的集散功能,依托天津港区位优势和高速公路网络,构建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通道。
项目的规划设计直指当下冷链物流痛点。
温区细分的专业冷库解决了不同品类生鲜的存储需求,避免了交叉污染和串味问题;
专设的“网红食品库”迎合了电商直播业态的快速发展,为新兴销售模式提供专属仓储解决方案;
干冻一体化仓库则通过空间集约利用,为商户提供了更灵活的存储选择。
综合服务中心整合了检验检测、结算支付、信息发布等多项功能,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显著提升了物流园区的运营效率。
滨海新区这一布局充分利用了其区位优势。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京津冀与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农产品流通节点,有力支撑“环首都1小时鲜活圈”建设。
沿街商铺规划的“前店后仓”模式,将实现批发交易与仓储物流的无缝衔接,大幅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时间和成本。
据悉,该项目将广泛应用物联网、区块链、自动分拣等前沿技术。
通过建立全程温湿度监控系统和产品溯源体系,不仅实现了库存管理和订单处理的智能化,更确保了冷链物流的品质与安全。
这种技术赋能将使得消费者能够通过手机实时了解产品储运环境,大大增强食品安全信心。
这一大型冷链物流枢纽的建成,将对京津冀地区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它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冷链设备、智慧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损耗和成本,最终惠及广大消费者。
目前,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待全部建成后,滨海中储物流园将形成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园区,成为北方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未来,京津冀居民餐桌上的生鲜食品,很可能都将经由这一枢纽中转流通,区域农产品供应链效率将迎来质的提升。
这一布局不仅关乎物流效率,更关系到区域居民的生活品质。
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北方农产品流通格局正在悄然重塑。
来源:Esz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