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发行的10元纸币,价值上万元,谁有一张就发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3 18:14 1

摘要:要说大家家里能找到的老版10元纸币,现在几乎都来自第四套人民币,也就是那张熟悉的“1980年版10元”。这张纸币曾经是无数人手中的主角,陪伴了一代人的记忆,如今早已退出流通。自2018年正式退市后,它也逐渐登上收藏市场的舞台,成为不少藏友关注的热门品种。

要说大家家里能找到的老版10元纸币,现在几乎都来自第四套人民币,也就是那张熟悉的“1980年版10元”。这张纸币曾经是无数人手中的主角,陪伴了一代人的记忆,如今早已退出流通。自2018年正式退市后,它也逐渐登上收藏市场的舞台,成为不少藏友关注的热门品种。

不过现实是——大多数普通版1980年10元,市场价格其实并不算高。哪怕是品相全新的散张,目前也就11到14元之间浮动,涨幅有限。可就在今年的拍卖市场上,却发生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一张只有35分评级、品相不佳的80年10元,居然卖出了8000多元的高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揭开其中的秘密。

在2025年4月的上海泓盛春季拍卖会上,一刀完整的百连号1980年10元纸币成功拍出3000多元,折算下来每张价值约36.8元。要知道,这可是一捆面值总共1000元的纸币,单张能翻出三倍溢价已经相当可观。

这捆纸币之所以能拍出这样的价格,关键就在于它的冠号与号码序列。这一百张纸币的编号从“AD26091101”到“AD26091200”,其中包含多种特殊号码组合——

有“尾4同”的豹子号(1111),有视觉独特的“朦胧号”,还有少见的“金马号”。

对于纸币收藏爱好者来说,这些特殊号码的出现,让整捆纸币的收藏意义和艺术性都大大提升。而且整捆未拆封、保存完好的状态,更是加分项。

比起上面的百连纸币,更令人意外的是,一张只有35分评级、肉眼可见褶痕和磨损的1980年10元,在拍卖会上竟拍出8000多元

要知道,35分在纸币评级体系里,属于“重度流通品”,通常难以入藏。那它凭什么能卖出如此高价?

答案就在于——它是一张错版币

这张10元纸币的正面整体下移,导致上方空白明显、下缘图案几乎贴边,属于典型的“移印错版”。正常纸币在设计时,上下图案是对称的;而这种错位的情况极为罕见,属于印刷环节中出现的工艺偏差。正因为如此,它的价值完全脱离了面值逻辑,被视为“孤品”。

在纸币收藏界,错版币一直是最受追捧的特殊门类。它们不是人为造假,而是印刷环节中偶然形成的“天然瑕疵”,所以独一无二、不可复制。

常见的错版币主要有以下几种:

移印币:图案偏移或重影,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张下移印刷的80年10元。

漏印币:某一层颜色或防伪元素缺失,常见于多色印刷中。

福耳币:纸张印刷时有一角折叠,导致展开后多出一截“耳朵”。

水印倒置币:防伪水印印反,透光观察即可发现。

其中,“福耳币”在市场上尤其受欢迎。去年拍卖会上,一张1980年10元“福耳错版纸币”拍出了1.15万元的高价。它的纸边多出一大块“耳朵”,印刷图案甚至被截断,看上去独特又罕见,成为藏家眼中的“天价奇葩”。

不少人会问:人民币印刷这么严格,这些错版怎么还能流出来?

其实,这类纸币的产生大多源于生产环节中的意外。比如印刷时纸张折叠、卡纸或防伪层错位等,导致图案偏移或留白。正常情况下,这类纸币在质检环节会被剔除销毁,但偶尔仍会有“漏网之鱼”流入市场。

尤其像“福耳币”这种类型,往往是在印刷前纸张折叠、印后未完全展开的情况下,被机器切割成型,从而形成独特的边缘形态。收藏者在观察时,往往能在纸币上找到轻微折痕,这也是它“天然瑕疵”的佐证。

看似普通的1980年10元纸币,如今却能在市场上展现惊人价值。从整捆百连的3000元,到错版币的8000元、万元成交,它告诉我们——收藏的魅力就在于“发现”。

也许你手里的一张旧钞,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只要藏着一点与众不同的细节,它的命运就可能完全改写。

毕竟,每一张老纸币,都是历史的切片,而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别人忽略的那一角。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