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教授:中医六经遇上数字算法,望闻问切变为可测量诊疗参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4 07:41 2

摘要: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间诊室里,郝万山教授面对一位动作迟缓、呆若木鸡的中年女士。家属搀扶着她的胳膊,几乎是“放”在了诊桌前的凳子上。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她的坐姿和双手放在脉枕上的姿势始终没有变动过。

一位老中医让东汉张仲景的智慧,在人工智能时代焕发了新生。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间诊室里,郝万山教授面对一位动作迟缓、呆若木鸡的中年女士。家属搀扶着她的胳膊,几乎是“放”在了诊桌前的凳子上。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她的坐姿和双手放在脉枕上的姿势始终没有变动过。

这是一位精神抑郁症患者,思维迟钝、反应迟缓,几天几夜睡不着觉,悲伤哭泣,自责内疚,甚至认为如果自己死了,全家人就都解脱了。

面对这样的疑难病症,郝万山没有仅仅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而是开始了一场将中医千年智慧与现代数字技术相融合的诊疗实践。

郝万山教授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在中国大约为3000万人患抑郁症,同时还有许多潜在抑郁倾向、抑郁情绪的人群。这一数字让郝万山意识到,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传统中医必须寻找新的路径。

2021年,周口市妇幼保健院互联网医院联合张仲景经方云平台,将“六经辨病、方证对应”核心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把东汉以来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辨证思维和处方经验进行深度整合,形成在线的辅助学习和辅助诊疗系统。

郝万山教授作为首批入驻该互联网医院的专家之一,与其他国内中医大家一同,开始了中医辨证数字化的探索。

对于较为复杂的疾病,可通过经方云会诊平台,汇集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通过远程可视化诊疗指导,帮助基层医生解决疑难杂症,真正实现将优质中医资源下沉到基层。

在郝万山看来,人体就像一个精密的系统,而疾病就是这个系统的失调。他将《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转化为现代人能够理解的系统语言。

太阳病对应免疫系统响应阈值,少阳病关联神经-内分泌网络稳定性,少阴病则映射心肾能量代谢效率。这种思路让“脉象浮数”不再是模糊描述,而是一组可量化的生理信号波动。

在临床实践中,郝万山团队对300名失眠患者进行观察,将他们分为经方组(改良黄连阿胶汤)和西药组(褪黑素及镇静剂)。

结果发现:经方组在“凌晨3点易醒”(心火旺)和“半夜2点惊醒”(肝血不足)等细分症状上改善率超85%,且副作用发生率仅为西药组的1/3。

这不是个案统计,而是基于舌象仪、心率变异性检测等工具的数据化辨证。

郝万山教授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位33岁男性患者,在父亲去世后情绪低落,入睡困难,睡眠浅表,惊悸不宁,白天困倦,四肢倦怠乏力。

郝万山诊断为阳郁痰阻型不寐,治宜和少阳,益心胆,化痰浊,宁神志。他开了如下方剂:北柴胡15g、黄芩10g、桂枝10g、赤芍20g、陈皮15g、党参12g、茯苓20g、法半夏10g、炒白术20g、石菖蒲10g、远志12g、炒酸枣仁20g、炙甘草10g。

患者服药第6天,入睡安稳,白天精神恢复,食欲恢复,疲倦感消失,服药14剂,诸证皆消。

这个后来被称为“柴桂温胆定志汤”的方子,成为郝万山治疗抑郁性失眠的有效方剂。而如今,这样的经验已经被转化为数字算法,融入在线辅助诊疗系统中。

2024年,一套“基于AI大模型智能人体域网的中医六经辨证智能对话健康管理系统”技术方案被提出。

该系统通过采集用户健康信息,将数据传输至AI中医六经辨证大模型服务器,将数据进行归一化,把数据转换为中医六经辨证术语模块综合分析。

系统包括智能人体域网模块、用户交互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中医六经辨证术语AI大模型、健康管理模块和反馈模块。

智能人体域网模块实时采集用户生理数据,用户交互模块与用户对话式交互获取健康信息,数据处理模块对信息进行预处理。

通过中医六经辨证术语AI大模型分析数据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顺序等级: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生成辨证结果,根据健康管理模块提供个性化健康方案,反馈模块将方案反馈给用户。

郝万山曾遇到一对年轻夫妇,两人同时感冒发烧,吃了同样的西药和中药协定处方,却都不退烧。

那位快言快语的妻子说:“大夫我是可以报销的,他是不可以报销的,你开中药的话你就开我一个人的名字,把剂量加的大大的,然后我们回去省事,两个人的药一锅煮”。

但郝万山诊断后发现,妻子得的是风热外感,而丈夫得的是风寒外感。他解释道:“您得的是风热外感,你的丈夫得的是风寒外感。”妻子很不解:“我们俩刚结婚二十天,我们同住一间房,同睡一张床,同吃一锅饭,他怎么受的是风寒,我怎么受的是风热呀?”

郝万山指出,这是因为两人的体质不同——妻子平素是个阴虚火旺的体质,做事风风火火,容易心烦急躁;而丈夫是一个性格内向的,比较沉稳沉静的人,平素是一个阳虚寒盛的,经常手脚凉凉。

于是,他给两人开了不同的药,并且告诉她们:“要是这一付药退不了烧的话,我明天晚上还有门诊,你们找我时候不用挂号。”第二天晚上,两人高高兴兴地来了,说:“大夫我们这次可不是看病,吃了你的药一次我们全出了汗,退了烧了。”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它不仅仅是针对外来致病因素,也针对人体内的反应状况,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一种优化的选择。

而今天,这种个性化的辨证思维,正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让更多患者受益。

当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够模拟郝万山这样的名老中医的辨证思维。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者可以找出郝万山处方中的规律。

一项研究收集了郝万山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期间的门诊病历资料,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及关联分析。

研究共纳入病例697例、纳入处方696首,合计纳入药物162味。

归纳出郝万山治疗失眠的核心组方为:柴胡、党参、半夏、黄芩、桂枝、甘草、陈皮、远志、石菖蒲、酸枣仁、茯苓、白芍。

常用加减药物组合为:五味子+麦冬、焦神曲+焦麦芽、淡豆豉+栀子、杜仲+桑寄生、熟地+当归、荆芥+防风等。

这些研究成果现在已经被数字化,融入到中医辅助诊疗系统中,使更多的普通医师能融入到医圣张仲景及历代名老中医专家的诊治过程中,帮助普通医生提升诊疗能力。

郝万山教授从医几十年间,不仅治愈了无数患者,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少阳胆腑热实证”理论。

这是对《伤寒论》的创新理论,区别于传统“少阳兼阳明里实证”学说。该病症以邪热与胆腑精汁凝结为病机特征,临床表现为心下急痛伴随呕吐加剧。

这一理论突破传统“少阳无实证”观点,确立六腑皆可成实的中医辨证体系。

如今,这套理论也正在被数字化,成为中医六经辨证算法的一部分。

基于AI大模型智能人体域网的中医六经辨证系统,能够对个体化监测通过心率传感器数据、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血糖及运动综合数据,转换为中医术语模块。

然后通过AI中医六经辨证大模型分析数据,定出中医的六经辨证数据和均方值,综合健康值进行评估,有助于提前综合判断疾病可能趋势可能的问题,采取提前对个体预防措施。

郝万山教授

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诊室,到周口市妇幼保健院互联网医院,再到基于AI大模型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郝万山教授完成了一场中医辨证与数字算法的跨时空对话。

他让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在人工智能时代焕发了新的生机,也让中医辨证完成了从经验到数字的华丽转身。

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中医思维的传承与创新。正如郝万山所说:“中医的辨证论治,不仅仅是针对外来致病因素,也针对人体内的反应状况在内,所以它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一种优化的选择。”

当辨证遇上算法,当古老的中医智慧遇见现代人工智能,一场中医诊疗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而郝万山,正是这场革命的引领者。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和学术文献撰写,旨在介绍中医数字化发展的相关进展,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具体病症请咨询专业医师。

合规声明

本文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相关规定,不涉及医疗广告内容。

史料授权

本文中引用的病例和医案均来自已公开的学术文献和研究资料,不涉及患者隐私泄露。

参考文献

1. 首批名中医入驻周口市妇幼保健院互联网医院(2021)

2. 郝万山教授论治抑郁性失眠3例(2023)

3. 基于关联分析郝万山教授治疗失眠的处方规律(2022)

4. 郝万山治疗情志病用药规律研究(2019)

5. 少阳胆腑热实证理论介绍

6. 基于AI大模型智能人体域网的中医六经辨证智能对话健康管理系统技术方案(2024)

7. 郝万山教授关于抑郁症的诊疗观点(2025)

8. 郝万山教授论治抑郁性失眠3例(2023)

9. 郝万山:辨证论治—一种优化的选择(2017)

10. 辨证论治的非单调逻辑模型(2011)

来源:世事传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