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那些四十岁以上的亲戚朋友,突然就不爱买新衣服了?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那些四十岁以上的亲戚朋友,突然就不爱买新衣服了?
不是没钱,是真不稀罕了。
以前见人就问“这牌子贵不贵”,现在人家低头看看自己身上那件灰蓝夹克,说:“这都穿五年了,领子磨得发亮,但不漏风。
”你别说,真有道理。
他们不再用标签证明自己,而是用穿着的舒适度说话。
一件能当睡衣穿的羊绒衫,比十个logo值钱。
你去京东搜“基础款男衬衫”,排第一的不是阿玛尼,是那种没名字的纯棉款,复购率高得吓人。
不是他们懒,是真懂了——衣服不是用来换的,是用来过的。
有人把穿旧的牛仔裤拿去修裤脚,花二十块,比买条新的还开心。
这不是抠门,是明白东西该用到哪为止。
最有意思的是妈妈们的朋友圈,不再晒奢侈品包包,改晒社区团购的防晒衣。
三五个人拼单,一人买三件,互相试穿,挑出最透气的那件,再发个“姐妹们这材质真不赖”的语音。
她们不聊明星代言,只聊“这面料有没有甲醛检测报告”。
以前觉得她们迷信品牌,现在才知道,她们只是把钱花在了看得见的地方——比如能防紫外线的袖口,比如抗菌的内衬。
你去商场转一圈,专柜导购还在喊“新款上市”,可中年人早就不在那儿排队了。
他们蹲在直播间,看主播把一件运动裤扯开给你看内层的织法,听他说“这纱线是再生涤纶,回收了八个矿泉水瓶做的”。
没人催你下单,但你就是忍不住点“立即购买”。
不是被营销骗了,是被一种踏实感击中了。
他们的衣柜里,没有当季爆款,只有“能穿到退休”的东西。
一件羽绒服撑了七年,不是因为穷,是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好东西,不需要年年换。
教育支出涨了,体检单厚了,旅游次数多了,衣服的钱,反而省下来了。
这不是消费降级,是活得更清醒了。
他们不再用衣服给自己贴标签,而是用衣服给自己留空间——留出时间陪孩子,留出精力照顾父母,留出心情去公园遛弯,不赶路,不装样。
你要是问他们为什么不再追潮流,他们会笑一笑:“年纪大了,不想跟风,只想跟自己过日子。
”
这话听着平淡,可比任何广告都戳心。
来源:林中安睡的野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