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候干燥、冷暖多变,易发生季节性疾病。再加上近期云南省大范围降温,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更容易造成疾病的高发。秋季需要警惕哪些常见疾病?又该如何应对?小编整理了这份健康指南请查收。
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候干燥、冷暖多变,易发生季节性疾病。再加上近期云南省大范围降温,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更容易造成疾病的高发。秋季需要警惕哪些常见疾病?又该如何应对?小编整理了这份健康指南请查收。
一、蚊媒“双凶”:基孔肯雅热+登革热
症状预警:发热、皮疹、关节痛是基孔肯雅热典型表现;登革热主要表现为发热、疲乏、厌食、恶心、“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防护核心:
防蚊优先:室内纱门纱窗+蚊香,户外长袖长裤+驱避剂,避开7-9点、15-17点蚊虫活跃时段。
灭蚊清源:定期清积水、刷容器、疏沟渠,水养植物每周换水除虫卵。
不适即就医:出现症状及时就诊,主动告知旅行史与叮咬史。
二、呼吸道传染病:寒露后风险攀升
常见病原: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寒露后病毒存活时间延长。
防护核心:
养成好习惯:咳嗽喷嚏遮口鼻,勤洗手不碰眼鼻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防护不松懈:发热呼吸道不适及时就医,密闭场所、公交、就医主动戴口罩。
重点人群接种:孕妇、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符合条件及时接种流感、肺炎链球菌疫苗。
三、手足口病:儿童健康 “隐形威胁”
流行特点:5岁以下儿童高发,托幼机构、学校易聚集,秋季是流行高峰,经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症状预警:发热伴手、口、足皮疹/疱疹,可能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
防护核心:
居家勤通风,全家勤洗手。
儿童玩具、餐具定期消毒,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彻底清洗。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共用个人物品。
及时接种EV-A71疫苗:6月龄起,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减少重症风险。
四、诺如病毒肠炎:秋冬高发,易集体感染
流行特点:10月-次年3月高发,学校、旅行团易爆发,经污染食物、水及接触传播。
症状预警:成人多腹泻,儿童多呕吐,伴恶心、腹痛。
防护核心:
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必洗手。
饮食饮水讲卫生:吃熟食、喝开水,水果洗净,不食生/未熟海鲜肉类。
污染及时处理:患者呕吐物/粪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换洗衣物戴手套,清洗后彻底洗手。
五、猴痘:做好防护,科学应对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病变部位分泌物、渗出物,性行为、家庭密切接触、医疗护理易感染。
症状预警: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防护核心:
学习防控知识,增强防护意识。
避免接触患者及可疑症状者,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触史。
前往流行地区前,了解疫情做好防护。
遵守出入境规定,配合检疫检查。
内容综合自中国疾控中心
策划:李洁
海报设计:李雪 部分插图使用AI
编辑:杜诗雨
来源: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