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普峰会告吹,俄乌谈判进程受挫,特朗普直言“不想浪费时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3 17:30 1

摘要:特朗普亲口宣布,他和普京将在未来14天内会面,地点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这本是两人又一次正面对话的机会,也是多国媒体关注的重头戏,消息放出后,美国内外都在揣测,这次是不是俄乌局势出现转机的前奏。

安叔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而俄乌谈判受挫的原因,特朗普为什么中断峰会。

布达佩斯原本要迎来一场国际大戏。

特朗普亲口宣布,他和普京将在未来14天内会面,地点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这本是两人又一次正面对话的机会,也是多国媒体关注的重头戏,消息放出后,美国内外都在揣测,这次是不是俄乌局势出现转机的前奏。

但时间还没走过一周,这场刚刚被点燃的希望之火就被一盆冷水浇灭,特朗普突然宣布,布达佩斯会谈取消,他的说法很直接,说“要不然就是浪费时间”。没有留面子,也没有回旋余地。外界一下子懵了。刚说完要见,转头就说不见,那通电话到底发生了什么?

线索出现在那天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电话沟通,这通电话实则是上周四特朗普与普京对话后的跟进举措。

在那次交流后,相关事宜需进一步推进,此通电话便是为此而打,以延续和深化双方的沟通,按设想,是为布达佩斯峰会做前期铺垫,但电话没讲出什么新内容,反倒让美方产生了退意。

从卢比奥得到的信息看,俄方立场根本没有改变,表面看是沟通,实际还是老调重弹。俄罗斯依旧坚持一个老要求:要停火,必须先签署和平协议,内容要写明保障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领土诉求。在俄方看来,没有这些文字承诺,就不可能停火。

特朗普团队的思路是,先让战火停下来,然后通过一系列谈判慢慢推进,最后再看看能不能达成协议。但俄罗斯不接受这种节奏,它要的是先谈条件、先写保障,再谈别的。

这不是第一次围绕谈判顺序发生分歧,数月之前,俄方已然明确表态,期望顿巴斯四州尽数归属于俄罗斯,同时吁请国际社会认可这一系列领土变动。

与此同时,需将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详尽载入协议之中,如此方能确保协议内容的完整性与严谨性,为后续相关事宜的推进提供明确指引。美方显然不会对这些诉求全盘接纳。

有段时间,局势似乎松动过,俄罗斯释放出某种妥协信号,说不必四州全要,可以只谈几个核心区域,比如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这一软化让特朗普一度看到了突破口,于是迅速推动安排元首会晤。

但事情到了卢比奥与拉夫罗夫通话那天,局面又变了,俄罗斯在对话中重新提出早期的全部主张,并未沿用之前“只要部分地区”的松动态度,从顿巴斯到克里米亚,每一项都被重新摆上谈判桌。

这等于直接把前期铺垫全盘推翻,特朗普这边原以为普京准备退让几步,自己可以在14天后取得一份“有进展”的外交成果,但卢比奥在和拉夫罗夫通话时发现,俄罗斯的条件又退回原点,等于之前几轮的沟通全部打了水漂。

这时候,问题就不仅是外交节奏问题,而是底层目标不一致,俄罗斯仍是那一套说法:不签协议,不停火。美方却要先停战,再谈协议。两边互不让步,哪怕表面上有些姿态变化,但关键点始终未动。

特朗普这次的反应也透露出某种焦虑,他曾试图用“元首对话”这种方式打破僵局,希望借助个人沟通建立一种超越传统外交程序的快速路径,结果却被对方利用节奏反复加码条件,谈判甚至出现倒退。

而俄罗斯显然在博弈中非常老练,一开始抛出大口径要求,后面释放一点妥协,引诱美方积极响应,一旦对方表现出愿意让步的信号,它就迅速把之前压下的条件重新端出来。这种“回马枪”式的谈判手法,正是卢比奥在通话中感受到的。

于是,美国方面决定踩下刹车,取消峰会,不是不谈,而是要换个姿态,重新评估俄罗斯的策略和底线。

布达佩斯会晤被取消后,另一个看点很快浮出水面。泽连斯基紧接着飞抵华盛顿,与特朗普举行闭门会谈,这是他和特朗普自2月以来的又一次面对面磋商。不同的是,这次没有媒体直播,也没有现场曝光,但据会后透露,双方并未达成一致,氛围也谈不上融洽。

泽连斯基这次访美的核心诉求仍是武器,他希望在美方对俄关系可能回暖前,再次明确乌克兰在西方阵营中的优先地位,他随后又转赴欧洲,与多国领导人会谈,继续推进武器援助计划。

欧洲这边也没闲着。在泽连斯基密集接触的同时,法国、德国和波兰等国开始加快对乌援助的评估流程,尤其在特朗普取消与普京会晤的背景下,欧洲国家开始重新聚焦战争风险升级的可能性。

整个局面进入了一个奇怪的循环,美方在试图用高层会晤推动谈判,但发现对手根本不打算就范;俄方在不断变换立场,试图在混乱中争取更多;而乌克兰则在夹缝中想方设法稳住西方的军事援助,三方关系中,每一方都有各自的诉求,每一方都不能完全信任彼此,导致谈判桌上就如同盲棋一样。

有人用“倒退”来形容当前局势一点也不夸张,从特朗普与普京的通话开始,再到卢比奥与拉夫罗夫电话破局,最后到峰会取消,短短一周内,节奏紧急下降,原本寄望于布达佩斯峰会可以打开一个突破口,如今看来不过是一场梦。

自从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俄乌双方、欧美阵营、乌克兰与北约成员之间,一直处在反复协调与博弈之中,谈判桌上出现过无数次“临近协议”,却总在最后一刻因一方立场生变而归零,所以这场节奏的混乱并不是个例。

而特朗普也低估了普京的策略强度,他试图用快速安排高层会面的方法达成外交突破,结果在短短几天内就被对方反将一军,而俄罗斯则继续保持其典型的强势姿态,不断拉高底线,消耗对手耐心。

这种谈判风格并不陌生,从克里米亚危机开始,俄罗斯就擅长使用“拖、逼、谈、再拖”的方式。在乌东问题上,一方面制造战场现实,另一方面不断把谈判往对己有利的方向引导,一旦对手出现犹豫,它就进一步施压。

在面对这种情况,特朗普不得不选择撤退,并终止了峰会的继续,他原本以为普京会愿意做出有限的妥协,好让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拿下一分外交战绩,但是普京的反馈却让特朗普练练吃瘪,不得已中断节奏。

这一轮反复,也说明一个基本事实:战争还在继续,和平没有捷径,在没有任何实质让步前,哪怕见面也只是摆拍。

整场事件提醒各方,没有谁能靠一次电话就改写地缘棋局,没有哪一场会面能跳过谈判的基本逻辑。每一个立场不变的回合,每一次节奏回撤的决策,都是背后策略体系的必然表现。会谈可以取消,火线却不会停息。现实战场与话语交锋之间的缝隙,仍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主旋律。

安叔认为,普京在谈判策略中的拉扯能力十分强大,引得特朗普连连吃瘪,真正的和平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满足一方利益后才能实现的,对此你们认为呢?

来源:康复科医师安恒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