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明清水,共建共享”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即日起,清水县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文明清水 你我共建”专栏正式启航。我们将通过四大专题,全方位记录清水向着全国文明城市迈进的坚实步伐:聚焦文明风尚的“文明360”,展现建设动态的“创城在行动”
【开栏语】“文明清水,共建共享”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即日起,清水县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文明清水 你我共建”专栏正式启航。我们将通过四大专题,全方位记录清水向着全国文明城市迈进的坚实步伐:聚焦文明风尚的“文明360”,展现建设动态的“创城在行动”,直面问题促整改的“文明监督台”,传播文明理念的“文明广角”。文明城市的蓝图,需要每一位市民用行动擘画。让我们携手,从点滴做起,共同建设一个更具品质、更有温度、更加美好的幸福家园!
一座城市的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的文明。一抹抹流动在城市的“志愿红”,就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清水县,这抹“志愿红”,活跃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各条战线,犹如一只只“萤火虫”发挥着自己的光热,他们为市民送去了关爱,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能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大大提升文明城市温度和情怀。
近年来,清水县在深化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常态长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生动实践中,志愿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始终将"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以"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为核心,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创建之路,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幅内外兼修、颜值靓丽、品位提升的美丽画卷正在清水县大地徐徐铺展。
健全长效机制 夯实文明创建根基
清水县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和品质提升为文明城市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需要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现“治标”和“治本”的有效结合,持续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近年来,清水县作为甘肃省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始终将“和谐宜居”理念贯穿于城市治理全过程,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风尚等领域探索出一条具有西部县域特色的创建路径。构建起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创建指挥部,将创城体系同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保障民生福祉密切结合起来的“文明安居”治理体系。
在健全工作机制的同时,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包街包巷包小区”周五固定志愿服务日活动,即时发现解决城市问题;长效化推行“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设立党员先锋岗320个,近两年,已开展志愿服务1.2万人次,解决小区居民生产生活问题500多件;创新“文明积分制”,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2023年以来,已累计兑换奖励惠及1.8万户家庭。
倡导全民参与 激活文明创建动能
在文明创建的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楼院以及创建的主要节点处,都会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带着清洁工具,捡拾纸屑烟头,清除小广告;在主要交通路口疏导交通,劝阻不文明行为;在社区楼院向居民发放市民手册,普及文明卫生健康知识,在“社区共建”“河长制”“交通志愿”等创建工作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扮靓城市这个“大家园”。
清水县坚持城乡联动,全县组建“红领巾”"红马甲"等志愿服务队300多支,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普法宣传等5000余场主题活动,覆盖群众超10万人次。依托3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新"菜单式服务+故事式宣讲",开展各类惠民活动2200余场。近10年来评选1.3万余名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推进智慧治理,建成"雪亮工程"和智慧安防小区,通过"网格化+信息化"管理,矛盾化解率达99%,精致、舒适、安全、宜居已成为这座城市最响亮的标签。
强化宣传引导 凝聚文明创建共识
清水县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构建“理论宣讲+实践浸润”教育体系。组建“清水红”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信仰讲堂”1200余场,用方言讲述红色故事与文明新风。依托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年均接待超10万人次 。通过红色文艺汇演、主题展览等活动,推动信仰教育从理论灌输转向情感共鸣。同时,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曝光相结合,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电视台等平台开设“创建”专栏,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对文明创建知晓率、支持率。
如今,徜徉在文明硕果满枝头的清水大地,每个人都会深深的感受到,文明已经成为这里的一种自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景;这里的每个人,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来源:陇上放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