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披露了一起典型诈骗案件:骗子以“免费火锅”为诱饵,骗走600多名老人4200万元。这家免费火锅店只接待老年人,吃完火锅,“小管家”就劝老人投资“内蒙古养牛项目”,一万元认养一头牛,每月收利息。拿了两个月利息、又去草原实地考察后,老人们
记者 王雨萌
近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披露了一起典型诈骗案件:骗子以“免费火锅”为诱饵,骗走600多名老人4200万元。这家免费火锅店只接待老年人,吃完火锅,“小管家”就劝老人投资“内蒙古养牛项目”,一万元认养一头牛,每月收利息。拿了两个月利息、又去草原实地考察后,老人们对项目深信不疑。等到了第3个月,火锅店关门跑路……
又是“精准降维”的诈骗剧本,又是满满“情绪价值”的投资陷阱,又是被贴上“贪小便宜”和“屡劝不改”标签的老人……除了这些,直播间里的“情感杀猪盘”,算法喂养下的“银发网瘾族”,也成了数字时代的老人们面临的新困境。
重阳又到,在原本尊老敬老、祈福安康的传统节日里,这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更值得思考。老人们为何频频中招?不能简单归咎于他们“落后”或“固执”,其背后,是复杂的社会与情感因素。
就像一场精准的狩猎,为何骗子总能击中目标?骗子比我们更“懂”老人,更像是一种讽刺。
我们懂“道理”,他们懂“心理”。我们懂得告诫父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却不懂他们内心深处对“不被时代抛弃”的渴望。骗子不懂大道理,但他们深谙:一顿免费的火锅,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更能给予一种“被特殊优待”的尊严感,这是他们撬开信任之门的第一块砖。
我们提供“解决方案”,他们提供“情绪价值”。当父母遇到问题,我们习惯于给钱给办法,或者直接替他们解决。而骗子提供的,是持续的情绪按摩——“小管家”日复一日的问候,粉丝群里“家人们”的交流,构成了一个温暖的“乌托邦”。对于孤独的老人而言,这种哪怕明知是虚拟的亲密关系,都比任何物质更具诱惑力。
我们看到“风险”,他们看到“需求”。我们看到的是投资项目的漏洞百出,而骗子看到的,是老人渴望证明自身价值、为家庭继续做贡献的内心需求。他们将骗局包装成“养老项目”“帮扶事业”,让老人在投入金钱时,同时获得一种“我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还能为家里增加收入”的精神满足。
这种精心包装又嘘寒问暖的攻势,连我们也未必能看清,何况是缺乏子女陪伴、社交圈狭窄的老人。
对于老年人而言,晚年生活面临的不仅是身体的衰老,更深层次的是精神上的孤独空虚和价值感的失落。我们对老人的关爱,也应该从“生活照料”延伸到“精神关怀”。
对子女而言,我们能否在忙碌之余真正走进父母的世界,了解他们正在接触什么,担忧什么,渴望什么,远比空洞的说教有效。对社会而言,“守护网络”越织越密,社区、银行、派出所等已经联动防范,但是“网络”的末端还需要更多的温度和耐心。对监管而言,事后打击与事前防范,还可以更“狠”更“早”。现在国家对涉老诈骗,一直保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全力挽损。但是骗术不断翻新升级,网络环境依然复杂,为老年人筑起数字时代更安全的防线,仍面临新的挑战。
别让我们的父母,在经历了大风大浪,遍尝了酸甜苦辣之后,却在网络的小河沟里翻船,在晚年被一场骗局践踏尊严。不止于重阳,让我们从日常一次真诚的倾听和陪伴开始,与他们一起守护美好的夕阳红。
来源:鲁中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