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6 万只蛋鸡被紧急扑杀,几乎占了北海道蛋鸡总数的十分之一。可让人想不通的是,不过是一场鸡场疫情,怎么就把全北海道的蛋价搅得翻了天?那些让鸡群丧命的病毒,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46 万只蛋鸡被紧急扑杀,几乎占了北海道蛋鸡总数的十分之一。可让人想不通的是,不过是一场鸡场疫情,怎么就把全北海道的蛋价搅得翻了天?那些让鸡群丧命的病毒,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每年秋冬到次年春季是日本的禽流感流行季,今年日本北海道出现了大面积的禽流感事件。
位于疫区周边的札幌、旭川首当其冲,疫情公布后的第一周,超市里的鸡蛋价格就涨了8%,原本150日元一盒的鸡蛋,如今要花162日元才能买到。
更让人着急的是库存,部分超市早上开门不到两小时,盒装鸡蛋就被抢空,工作人员只能贴出“每人限购1盒”的通知。
非疫区的东京、大阪虽暂时稳住了价格,只小幅上涨3%,但批发商们已开始悄悄囤积库存。“
东京某农产品批发商的负责人透露,他们近期的鸡蛋进货量比平时多了20%,就怕11月中旬出现全国性涨价。
小型拉面店也扛不住,把招牌菜“玉子烧”的单价从120日元提到130日元,即便如此,利润仍比之前少了三成,
为了缓解市场恐慌,日本农林水产省紧急出手,从鸡蛋供应充足的九州、四国地区调运200万枚鸡蛋到北海道,相当于当地三天的消耗量。
同时联合大型商超推出“平价蛋专区”,每天固定时段供应低价鸡蛋,限制每人单次购买不超过2盒。
可就算这样,不少主妇还是担心:“离圣诞节越来越近,做蛋糕、饼干都要用鸡蛋,要是到时候还这么紧张可怎么办?”
就在市场为蛋价焦虑时,防疫部门正忙着追查病毒的源头,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养鸡场周边的湿地,那里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
果然,在距离养鸡场5公里的湿地里,检测人员从3只野鸭的粪便样本中,发现了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感病毒。
更关键的是,这些病毒的基因序列与养鸡场里检测出的毒株相似度高达98%,
“基本可以确定,候鸟是病毒的传播者”,北海道农林水产局的防疫专家解释,近期正是野鸭从西伯利亚南迁的季节。
它们在湿地停留时,粪便可能通过风力吹到养鸡场,或者被雨水冲刷进饲料槽,污染了鸡群的食物。
可光有候鸟传播还不够,涉事养鸡场自身的防疫漏洞,才让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更离谱的是,饲料储存仓库的窗户坏了好几扇,一直没修,有员工反映“之前就经常看到野鸟飞到饲料堆附近找东西吃”,但没引起管理层重视。
而且,鸡场的消毒频率也不达标,规定是每3天消毒一次,可实际上一周才消毒一次,病毒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快速扩散,
为了彻底查清病毒来源,日本还启动了跨境溯源,和俄罗斯、中国等候鸟迁徙途经国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
俄方很快提供了远东地区的候鸟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有12种候鸟从西伯利亚迁徙到北海道,其中5种曾被记录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接下来要重点追踪这些候鸟的迁徙路径,看看是否还有其他潜在的感染点”,防疫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只有找到所有风险点,才能避免疫情再次发生。
46万只蛋鸡被扑杀的消息,让不少养殖户头疼,按每只蛋鸡产蛋期1.2万日元的产值计算。
这次损失超55亿日元,还不算扑杀、消毒的额外开支,后续重建鸡舍、重新引种至少要6个月,这段时间连场地租金都得自己扛。
好在政府很快推出了专项补贴,扑杀的家禽按每只1.5万日元补偿,比市场估值高20%,能覆盖一部分直接损失。
北海道农林水产局还提供年利率1.2%的低息贷款,用于鸡场重建,暂停营业期间的场地租金、员工工资也能补贴50%。“
北海道蛋业协会也没闲着,组织了10名防疫专家上门,帮佐藤制定“重建防疫方案”,免费安装3米高的防鸟网。
把原来的手动消毒设备换成自动喷雾系统,还帮对接了札幌的大型超市,签订“重建后优先采购协议”,“
以前总觉得防疫是走过场,现在才知道,这些措施才是养鸡场的保命符”。
鸡场的疫情不仅让养殖户遭殃,还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倒了整个北海道的禽肉产业链。
北海道肉类株式会社是当地最大的禽肉加工厂,平时每天能加工2万只鸡,可疫情后,下游餐饮企业怕消费者抵触禽肉,一下子取消了15%的11月订单。
工厂不得不减少2条生产线的开工时间,原本三班倒的工人,现在只能上两班,月薪少了近1万日元。
冷链物流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原本负责运输疫区蛋品、禽肉的线路全停了,只能转而运输蔬菜、水果等非疫区农产品。
可农产品运输利润低,运费收入比之前下降25%,札幌一家小型物流公司已经申请临时停业,
出口业务更是雪上加霜,日本禽肉本来很受东南亚市场欢迎,可疫情后,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突然加强了检疫,要求提供“非疫区证明”和额外的病毒检测报告。
通关时间从3天延长到7天,因为检疫延误,错过了交货期,被客户取消了,损失了近200万日元,现在只能先把重心转回国内市场,等疫情过去再说。
一场禽流感,让北海道的蛋价飙涨、养殖户受损、产业链震荡,也揭开了禽业防疫的短板。
候鸟传播的隐患、鸡场防疫的漏洞,提醒着我们:防疫不是某一个人的事,需要政府、企业、养殖户共同努力。
只有把防鸟网扎紧、消毒措施做严、产业链协同做好,才能真正抵御疫情风险。
这场危机既是教训,也是契机,让整个行业重新认识到防疫的重要性,为未来构建更安全的禽业体系打下基础。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