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重庆市奉节县民政局秉持“慈善为民、依法行善”宗旨,以开展“善满山城·爱尚诗城”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慈善事业与民生建设深度融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公益慈善与民生建设深度融合
刘 芳
近年来,重庆市奉节县民政局秉持“慈善为民、依法行善”宗旨,以开展“善满山城·爱尚诗城”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慈善事业与民生建设深度融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建强服务阵地
奉节县民政局整合30余家公益慈善组织和60余家爱心企业,成立奉节县公益慈善服务联合会,创新推行“政策联通、队伍联合、工作联动、阵地联享、品牌联创”的“五联”模式,实现慈善资源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县公益慈善服务联合会常态化开展“渝悦养老·孝善奉节”孝善助餐、“情暖校园·与爱同行”爱心捐赠、“爱尚诗城·公益同行”慈善服务等活动,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
在分层分类培育基层慈善组织方面,奉节县民政局将诗城志愿者协会等3家志愿服务组织认定为慈善组织,指导33个乡镇(街道)组建公益慈善志愿服务队,覆盖应急救援、心理咨询、慈善救助等领域,实现“一乡一队伍、服务全领域”。在全县392个村(社区)成立“爱尚奉节互助协会”,链接社会资源为留守老人、特困人员、慢性病患者等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引导群众互帮互助。
搭建公益平台
奉节县民政局积极打造“爱尚诗城”慈善救助公益平台,制定“群众需求+个性化帮扶”慈善救助清单,建立“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常态化转介绿色通道,对政府救助无法覆盖或救助后仍有困难的家庭给予“再兜底”帮扶。2024年以来,奉节县民政局已整合社会资源实施个性化帮扶项目46个。
奉节县民政局打造“五色联盟”基层慈善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红色关爱”联盟依托村(社区)“两委”,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等特殊群体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帮扶准”;“金色致富”联盟联合社区社会组织,为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服务;“绿色健康”联盟依靠社工、村医等力量,为精神障碍患者等提供个案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蓝色互助”联盟以志愿者为骨干,为留守困难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等服务;“紫色圆梦”联盟链接社会资源,通过实物认捐、资金配捐等形式,满足困难群体个性化需求。
激发全民热情
奉节县民政局通过多渠道宣传、多形式活动、多载体浸润,推动“行善举、暖人心”理念深入人心。联合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推出“慈善在奉节”系列短视频、“身边的慈善故事”专题报道等作品,并通过多平台传播。以“中华慈善日”“重庆慈善周”“奉节慈善月”为契机,常态化开展“慈善嘉年华”“慈善义卖”“爱心义演”等活动。举办全县公益慈善集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募捐”方式,打造全民参与慈善新场景。建设慈善文化广场,让群众在休闲中感受慈善文化。依托“孝善食堂”开展公益助餐行动,深入村(社区)为留守老人提供惠民午餐。在村(社区)建立社区公益慈善超市,让群众通过参与慈善服务积累积分兑换物资,培育“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的社会氛围。
强化规范管理
奉节县民政局先后修订出台《慈善款物管理办法》等文件,确保慈善组织规范健康发展。通过慈善中国平台、官方网站、公示栏、新闻媒体等渠道,公开慈善款物接收、使用、项目进展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捐赠人回访机制,定期向捐赠企业、爱心人士反馈善款使用情况,以透明赢得信任。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监事会监督作用,对善款接收、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定向捐赠项目实行“一事一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高效。(作者系重庆市奉节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