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0日,长江职业学院一场特殊的“擂台赛”引人注目——38名国家奖学金候选人依次登台,在限时5分钟内,通过PPT展示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成长与成绩。这是该校2025年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会的现场,也是其坚持了12年的独特育人实践。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俊 鄂胜波)10月20日,长江职业学院一场特殊的“擂台赛”引人注目——38名国家奖学金候选人依次登台,在限时5分钟内,通过PPT展示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成长与成绩。这是该校2025年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会的现场,也是其坚持了12年的独特育人实践。
入围此次国奖的文化教育学院2023级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邓欣蕊,不仅学业优秀,还参与寻亲行动23次,直接助力3个家庭重获团圆。同时,她还在暑期带领“语”你同行志愿服务队深入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镇,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其团队入选教育部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获得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电子电器与集成电路赛道金奖的人工智能学院2023级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李帅说:“准备答辩的过程,也是对大学生活的一次系统复盘。”
经过一天激烈角逐,27名综合素质突出的学子最终胜出。长江职业学院于12年前引入公开答辩机制,彻底改变了“一考定乾坤”的局面。
本次答辩现场,学生自发观摩达400多人,加上各学院初选答辩观摩学生,总计超过3000人。2024级数媒专业学生张登月说:“这种答辩方式令人信服,我发现了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要更加努力奋斗,争取明年入围国奖。”
“光成绩好,不一定能拿下国奖。”该校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人介绍,现行规则下,获得候选人资格要求学业成绩在专业排名前10%,但最终谁能脱颖而出,必须在答辩环节接受全面检验。“我们设置了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不能只埋头书本,更要抬头看路,注重全面发展。”
“台上5分钟,台下几年功。这些同学的故事,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荆楚好老师、医药护理学院辅导员张晓英感慨道。她记得,曾有学生带着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来答辩,也有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长达数月,还有学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为学校赢得荣誉。
长江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童静菊表示,这一创新实践将国家奖学金评选从单纯的“评优”环节,转变为一堂生动的“育人”实践课,打破了单一的学业评价标尺,激发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
作者:张俊 鄂胜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