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秋雨几多愁。最近,北方古城太“潮”了。西安古城墙长起青苔,砖缝里甚至开出花来;山西运城新绛县三官庙网红“小土豆”(元代彩色泥塑),遭雨水侵蚀,脸垮掉大半;山西晋城泽州县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不得不临时闭馆修缮维护……
一场秋雨几多愁。最近,北方古城太“潮”了。西安古城墙长起青苔,砖缝里甚至开出花来;山西运城新绛县三官庙网红“小土豆”(元代彩色泥塑),遭雨水侵蚀,脸垮掉大半;山西晋城泽州县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不得不临时闭馆修缮维护……
气候反常带来“包月降雨”。陕西全省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1.6倍,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多,仅次于2021年。这是陕西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二强的连阴雨。所幸,西安古城墙几百年前就设下了“排水机关”。城墙顶部略向两侧倾斜,雨水打上去会顺势流走;垛墙水槽导水,不易积水,也不易渗进墙体。如今,古城墙装上了由3000多个监测点、1300多个传感器组成的智能系统,平台接入天气预报、降雨量等数据,“快雨一步”实时预警风险。
相比古城墙,软泥材质文物更难对付雨水湿气。青莲寺、玉皇庙,都是国保中的“国宝”单位。《黑神话·悟空》怒发冲天的女神“亢金龙”,其真身就静静矗立于玉皇庙。青莲寺是我国仅存的3座唐代寺院之一,里面保存6尊唐代彩塑,其中,垂足大佛更是全国唯一。连日雨水之后,如果接着是大太阳,博物馆内的木建、雕塑、壁画彩绘和油饰就像干裂的泥皮,容易崩开。湿度一高,木蜂、蛀虫还会蚕食木构建、雕塑与壁画。
山西晋城,青莲寺的“最强打工人”努力在风雨里扛住。 | 视觉中国
数据显示,2012年—2021年是有记录以来“史上最湿的十年”。在不讲常理的雨水湿气面前,文物保护如何更好应对?
在杭州良渚,工作人员给古城墙体抹上纯天然植物精油,抑制苔藓和微生物的滋生;在苏州园林,用石墨烯封住假山裂缝,却仍保留石头自由呼吸的空间;还有江南修复古桥的经验,利用地质雷达探测与无人机勘测,精准定位隐患,避免木建筑“小裂缝拖成大坍塌”。当然,像西安古城墙、晋城青莲寺,联动气象监测,传感器随时上线,把空气湿度紧紧盯住,不失为“快雨一步”的好办法。
另外,提个醒,我们既要守护好重点文保单位的“主动脉”,也别漏了散落乡野的“毛细血管”。唯有织密监测网、补齐技术短板,才能让文物在历经千百年风雨后站得更稳。
栏目主编:范兵、张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