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马斯克逆天目标:特斯拉AI如何称霸?【大小马聊科技83】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3 14:31 2

摘要:今天我们大小马要开一个新系列【巨头AI】,每集聊一家科技巨头公司是怎么搞 AI 的。第一集我们就请到了老朋友,MoneyXYZ 一口新饭的 Ray,一起聊聊特斯拉的 AI 策略、产品和未来预测。

今天我们大小马要开一个新系列【巨头AI】,每集聊一家科技巨头公司是怎么搞 AI 的。第一集我们就请到了老朋友,MoneyXYZ 一口新饭的 Ray,一起聊聊特斯拉的 AI 策略、产品和未来预测。

上集我们还聊到特斯拉市盈率都已经这么高了,那你现在还坚定持有特斯拉吗?

你们做这个节目的时间点简直太好了,刚跟我说做节目,他的股票就又开始涨了,所以以后还是要多做一些关于特斯拉的节目。我从 18 年底开始投资特斯拉,一直到他进入标普500,我们卖了一小部分,然后买了一个民宿,然后我当时发的一个愿,就说我这个民宿赚的每一分钱我都要买成特斯拉的股票。

那从它进入标普 500 之后,大概半年以后我就又开始购买,把我的民宿所有的收益,额外又加了很多,全都买成了特斯拉股票。我最后一次买入是我去 Austin 坐 Robotaxi 回来之后我又买了一大批,一直到现在都是在 hold 。所以我回答你问题就是我一直在买,一直持有,而且还计划去持有很长的时间。 刚才听你聊到特斯拉 Robotaxi,包括大卫也去奥斯汀体验了,是因为你们感受特别好,特别看好特斯拉这块业务吗?

很多时候你必须得是我们说有一句话叫做 seeing is believing,你必须得真正地看到它,那其实作为我们特斯拉投资者,我们等这一天其实等了很长的时间,包括在去年我参加一些直播里面,我实际上我是吐过槽的,如果特斯拉在今年它还不去做这个试运营的事情的话,非要等到神经网络已经发达到在世界各个角落都可以去跑,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再去做这个 Robotaxi 的业务,那我觉得它实际上就是有点第一方向错了。

第二就是 too late。那很高兴今年它终于做这个事情,而且跟我当时的预测的是非常的吻合的,所以我就第一时间我一定要去看一看,我就想亲眼看一看这是不是真的,它们是不是真的在认真地做这个事情,我也想体验一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因为我之前做过 Uber,我专门考察过 Uber,我这一次坐完特斯拉 Robotaxi 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因为这个东西太 boring。

我跟 Ray 哥咱俩应该是前后脚,我跟 Ray 哥的感受是一样的,就是坐在那个车上很无聊,我觉得一个自动驾驶能做到让乘客觉得很无聊,真的是非常牛。当然那个时候特斯拉的股票还不是一个挺高的点,我那一次出来之后,我又连本金加杠杆,我又干进去一堆。

不过我们这个节目是不推荐大家任何股票或者是加杠杆的,大卫这种策略我是非常反对的。

我们要唾弃的,当时我也在买,但我从来没有加过杠杆。你长期投资能够熬得过短期的这些波动的。

我其实也是很早期就入股特斯拉,结合马斯克说的,他自己也说,就是市值能再翻番,其实就是看两大业务,一个是 Robotaxi,一个是机器人业务,那不只是看特斯拉这一家,我觉得看现在很多的这种科技公司,我是觉得其实没有所谓的技术壁垒,只有时间差。

今天我们看到特斯拉 Robotaxi 好厉害, FSD 怎么样,过半年,过一年大家都能这么做了,包括机器人的业务,今天我们看到宇树或者松延动力做个后空翻很厉害,过一会其它机器人都可以做了。我觉得其实看的就是这个领先的技术时间差里面,你到底能积累多少短时间没有办法被取代的优势。

我看特斯拉我觉得是有三个,第一个肯定就是它的品牌,第二个就是在一个行业里面很快速地搞一个可以大规模量产的新产业链的能力。第三个就是全球化的能力,这三个我是觉得是它的真正的壁垒,也是让我还是一直持有的关键。

我其实也看了不少特斯拉 Robotaxi 的体验视频,包括也听你们说,但是从一个体验者来说的话,说实话我感觉他的 Robotaxi 并没有让我感觉特别的惊艳,甚至还有不少的 bug,因为我在国内其实是体验过像文远知行、萝卜快跑这些 Robotaxi。

或者是无人自动驾驶车的话,感受也是跟你们一样,无感,但是我后来又想了一下,那特斯拉特色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它其实是前装车,不是像后边那些加各种大帽子、激光雷达什么的,所以它就是在本身的 Model Y 上面做 Robotaxi,成本会能控制。另外就像 Emma 说的,其实它是打一个时间差,而且是打一个地域差,它自己是可以在美国做这种前装车,甚至以后在全球都是可以预计到的,它这个 Robotaxi 可能成为它主要的业务的收入,或者利润来源。

包括我看木头姐她的方舟投资公司,她就预测 2029 年特斯拉市值可以达到 8.2 万亿美金,这个数字还挺夸张的。不过我一回想她之前的这些预测,包括马斯克也经常给她背书,说木头姐是能看透特斯拉最好的人,她们公司预测特斯拉特别准,她的预测未来特斯拉的收入占比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在 Robotaxi 上,甚至比现在卖车的收入利润还要更高,而且她甚至没有把之后我们要聊的特斯拉机器人的收入利润放进去,都是估测市值能达8.2万亿,EBITDA利润可以达到 4400 亿,就是这么高的水准,所以让我觉得对特斯拉 Robotaxi 还是有点要更仔细地研究它。

其实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观察,正好丹尼你觉得诶,你坐萝卜快跑,包括就是坐 Waymo,你觉得其实也跟特斯拉差不多嘛,都是很无感,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很相似的东西,就是特斯拉你能做到,别的公司也能做到,或者说应该是别的公司先做到,你特斯拉才做到,所以你有什么特殊的。

但其实本质上特斯拉的 Robotaxi 跟 Waymo 的 Robotaxi 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本质上就是一个 scalablity,就是一个可规模化。那里面就两点,第一个就是它的技术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纯视觉的端到端的 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

另外一个大家都知道就是 Waymo 依靠硬件和激光雷达以及混合的这些,它并不是,拿老余说的话,就是端不到端的这些 neural network 拼凑起来这么一个东西。

那我们看特斯拉它的运营,它的地图的推进的范围,虽然说还有一个安全员,很多人很诟病这个事情,但是很快就会没,但是你去看那个地图的推进的明显就跟 Waymo 在干架对吧?最早时候比它小,很快弄出了一个很奇怪形状的一个地图,后来又几倍的一个地图,然后你再看湾区,这个月底我要去湾区,有机会我也想坐一下湾区的 Robotaxi。

你看一下就非常断崖式的一个领先,它这个地图所覆盖的区域,这是 Waymo 搞了多少年,到现在还依然是在很小的一个区域里,所以它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那只是从技术上,另外一个就是从这个生产上。

刚才 Emma 提的我觉得特别好,就是说打一个时间差,这时间差里积攒的是什么?那我觉得这个要从两个维度看,第一个如果说我们说这种纯的大语言模型,比如说 OpenAI,或者说叫什么 Anthropic,或者说 Gemini 等等,那它们确实是一个时间差,中间很快它们就会变得非常接近,就是彼消我长的这种概念。但是特斯拉的一个时间差里还有一个东西,就是我们说的生产,你这个车是要一辆一辆造的,这个车就会放大时间差所带来的概念。因为现在特斯拉一天能生产多少辆车?

你到现在 Waymo 总共也就才 2000 辆车,所以这个时间差好像你感觉理论上这个技术可能很快,所谓的这些 Benchmark (基准)你可能也许会出现一家公司,它说 end to end,我的纯 vision 的 model 我能够跟特斯拉一样,但是第一它没有这个车。

第二个我觉得很多人忽略的一点,就是它跟 OpenAI 大语言模型不一样的是,我们所有的 AI 的模型最后都要有一个验证的一个过程,你只有验证通过了你才能够去部署。在物理世界 AI 里的验证,你是需要在物理这辆车上去验证的,你没有那么多的车,你去靠你的仿真,你是做不到验证的,你是真的需要去跑的。

可是你没有这些车,你就做不了这些验证,所以这就是特斯拉,即使是你看似技术上的一个短的一个时间差,但是它在硬件上积攒的壁垒是非常非常大的。那我就想引用一句话,我前两天看我特别有感触,他说当我们在讨论生产汽车的时候,大家忘了特斯拉其实是一个 AI 公司,但是当我们在讨论 AI 的时候,大家又忘了特斯拉是一家造车的公司。

这个我特别认同,大家当谈论 Robotaxi 的时候就忽略了特斯拉的制造能力,因为我之前改装过这些车,我也知道后装车的难度。尽管很多公司都说我们的 Robotaxi 也是跟主机厂、跟汽车公司合作的,我们也都算是准前装,我们把这些激光雷达等等都给到主机厂的生产线,最后完全不是一回事,就是这种方法,它在 scalable 上面来说,就是大规模上来说,跟特斯拉就不在一个纪元,就不在一个时间轴。

另外一点我想说的是,我觉得很多人忽略了特斯拉应该是头一家公司,能把车主的车变成赚钱工具的这么一家公司,它不是为了像国内的 Robotaxi 公司或者 Waymo 一样,为了 mobility,为了出行这件事情去干了这个车。

特斯拉这个车当时我在奥斯汀坐嘛,跟咱们家里买的 Model Y 没有任何的区别,而且它甚至是你坐到这个车上,它可以把你原来特斯拉 APP 上的这些听的歌什么的给你 mirror 过去,给你平移过去,所以它会改变整个出行领域。

就是你买这个车你可以用融资租赁的方式,你把它租出去,它可以像 Airbnb 的房子一样帮你赚钱,这是一件非常有革命性的事情。

我之前也聊过,我说在 Airbnb 出来之前,这个世界上好像很难存在一种商业模式,叫 buy too let,就是我买一房子我给不起那么多钱,我就付了点首付,然后这房子自己赚钱,自己还月供。那有了这个 Airbnb 之后,每一个个体把房子租出去,它这个房子作为一个 asset,作为一个资产,就盘活了。那特斯拉它干的这件事情也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事情也是很多人没有提到的,就包括人形机器人,包括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大家忽略了它在材料降本上的能力。我之前跟一个公司的创始人聊过,也是做人形机器人的,他说他们的机器人怎么样。我说你知道你跟特斯拉的供应链比起来,你就啥也不是,因为特斯拉的相机,它的人形机器人用的相机就是它车载的相机,它电池就是车载的电池,它的计算单元就是它车上的计算单元,它有超过 70% 的料,使用的是特斯拉原来它的供应链里的料,它的车一年是上百万台。

你有什么能力,你跟我说你的人形机器人能比特斯拉做的还便宜,就没有可能嘛对吧?但既然你这东西在技术上你不可能比特斯拉领先,那你其实在硬件上你也不可能比特斯拉便宜。他说因为我们这东西现在 Made in China 对吧,我们 Made in China 便宜。我说活该挣不到钱。

大卫但是关于 Robotaxi,上周我们不是一起见了文远知行的创始人韩旭,他的一个理论就是说,这种运营商做 Robotaxi 的难度像登月一样,一个私家车出去跑滴滴,这个难度其实是像登火星一样,所以正常来说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这个你怎么看?

当然运营商他要 take cares of human life 对吧?它是需要关注最后坐车人的安全等等,问题是人家特斯拉卖车的它难道不关注吗?就是这几百万台车在路上,它当然关注的其实也是方方面面的。那特斯拉如果是自己作为运营商,它要关注,如果是中间有一个中间层,就像如果我买一个房子,我把它租 Airbnb 租出去,那我也会请一个 property manager 对吧,我也会有一个专门运营房子的经理,他也会关注这件事情,就是中间一定会有这么一个公司,是特斯拉自己也好,是别人也好,来关注跟客户之间的体验,客户之间的安全,甚至保险等方方面面。

到时候有中间商赚差价。有可能,如果我买 Model Y 这个事情就像我买房子一样,我能算得出了回本的周期,那我就付一个首付,买 10 台车,付个首付,我不就是一个小地方的一个小运营公司了吗?

另一种包租婆的形式了。

我觉得这样的评价其实本身就是不值得参考,为什么?因为你在说一件你都没有做成的事情,这不是说一个很成熟的一个行业,你能够做出这样的一个判断,我们经常好像自己去给它造一个所谓的一个框架,拿一个所谓的专家的一个知识说,这个东西不能这样做,然后中间商什么运营商做这个像什么登火星,你连火星都没有登过呢?你都不知道登火星有多难。

那 Robotaxi 这个事,我们说的是 Robotaxi,真正意义上的 Robotaxi,而不是说在火车道上跑的这个 lighter 的这种,所谓的是 Robotaxi,OK 你 Robotaxi 都不可能挣钱的时候,你就不要谈你是一个 Robotaxi,你就是一个试验品。所以你没有办法来预测,或者你来说这个东西什么能什么不能,因为你也没有做成,谁都没有做成,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我觉得我们不要忽略了 AI ,Robotaxi 它是一个 AI First 的一个东西,那将来的运营各方面,包括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正在往一个 AI First 运行的一个方向在走,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那些成本、那些运营、那些复杂度,可能在将来的 AI 的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所以还是那句话,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你不能拿你现在刻舟求剑,你拿你现在一个线性的过去的一个经验,就好像你过去赶驴车是怎么回事,这个驴怎么能自己跑呢是不是,你不能拿这个来推测未来的事情?

确实有的时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你作为自动驾驶驾驶运营商来说,肯定就觉得会说自己的壁垒会更加高一些。

其实通往自动驾驶的道路是多元化的,我也强调过一个观点,就是 L4 不等于 Robotaxi,虽然我们听到大部分的公司在宣传,包括我们公司也在说我们做是 L4,可是 L4 是技术能力, L4 不代表 Robotaxi,一个 Robotaxi 其实要覆盖非常多的范畴,包括你的量产能力,你们的投送能力对吧?

你这个车你在中国生产的再便宜,那很多国家你去不了,这也白瞎。还有就是说你在当地的维护能力,其实反过来讲,我不会踩国内的公司或者抬美国的公司,我们单纯从特斯拉来说它,首先这个车它就是一款全球化的车,然后它在训练数据模型方方面面,它的泛化性又非常强,所以当我把这道菜端到你面前的时候,你自己去判断它是不是一个值得吃的菜。还有一点我想说,就是刚才 Ray 哥也说了,不能以刻舟求剑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其实我们看自动驾驶,我们回首过去十年,我经常说我是在三个维度上来看这个事情,一个是我们的硬件的能力,无论是相机、激光雷达、毫米波、导航仪这些都是硬件。另外就是我们的算法迭代能力,就软件迭代能力,还有一个就是芯片的能力,早年包括原来我们在百度做自动驾驶的时候,实际上激光雷达可贵了,就当时买一个破 Velodyne 的激光雷达,那个大花盆顶在脑袋上 10 万美金。就当时大家开玩笑说,哎呦天呐,这个车上雷达都 10 万美金,那别说挣钱了,就这车都宝贝的不行。

然后后面呢,就是咱们在国内的公司解决了激光雷达,包括其他硬件的成本问题,我们再看就是芯片,那芯片其实现在就分为几大家族纯自研的,其它的外采,无论是英伟达系列还是国内的地平线系列,那这两个其实的进化速度都很快。那慢的是什么?慢的是算法的迭代和算法背后的数据能力,这个不是说你有钱,一天两天一下子就能上的,之前跟一个另外一个国内主机厂的研发总监聊,说我们现在投了多少钱,然后我们现在有多少辆车,我说你现在有多少辆车?

他说我们这车型一个月有差不多几千台,我说你开玩笑,你几千台的量还不是每一台都装了智驾,他们说他们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有这么1万块显卡,1万块显卡就别拿出来得瑟了对吧,1万块显卡在其它的巨头面前就是一个小零碎。

所以在这种军备竞赛的格局下,你的数据量和你的车的保有量这是一个良性的滚动循环,就是你的车的保有量越多,你的数据越多。如果你当时在这个车上又做了一些关于数据结构化的布局,你就是越来越好,就越好越好。那如果没这么做,比如说我这里,当然我可以提一个公司名,就像蔚来,蔚来的 SKU 是非常多的,它有非常多的车型,而且这些车型之间在各个版本很难有一个统一的 AI 中台,也就是说当年有些车型它根本就不能服务后面的车型了。

包括硬件的不同,你看蔚来最早的时候还有好像是放了 4 块英伟达的 Orin,那又咋地?后面的 AI 的迭代能力,根本就不能把你之前这套硬件用起来,车主在上面都是白花钱。我拿这个举例子,就是说它就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了已经,你的车队的保有量,你 AI 中台的能力,你获取数据的能力,以及你最后在训练端的所拥有的算力,它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很多投资者忽略的,那这些都是特斯拉的强项。

大卫,怎么感觉你的身份是净打击我们中国企业信心呢?

不是,我只强调事实,我并不带着一个立场对吧。我在国内跟很多公司都合作,我包括跟雷达公司,我们都是好朋友,但是我强调的是这个事实。反过来讲,如果我强调是立场的话,那我也知道怎么帮助这些企业去脱困,比如说我们如何帮助雷达公司,如何帮助地图公司去脱困,那就是把这东西做便宜,就是靠非常便宜来挤占这个市场,就是我这个激光雷达已经跟相机差不多价格了,那这个时候它的格局是什么样的?就是话有三说对吧。

刚才你们提到两点我觉得很有意思。第一个就是说特斯拉的硬件复用的问题,就是说它百万辆车,然后又跟它机器人的这些硬件是非常通用的。而且其实不只是硬件通用,包括之后的芯片的战略,其实都是会在机器人或者是车上都去做。虽然它 Dojo 做得不太成功,但是它的这些 AI 的能力之后也都会在大规模地复用,这个其实跟大疆或者苹果的策略也都挺像的嘛。

第二个让我觉得很有启发的就是刚才 Ray 说的,特斯拉它是在能大量产的硬件公司里头最懂 AI 的,AI 公司里头最懂大规模量产的,

这个其实不只是车了,还有就是马斯克在最近的 ALL-IN 的峰会上,他其实也说,就是说他们做机器人三大特点,第一个就是要懂 AI,可以理解物理世界,第二个就是它可以大规模的量产。

最后一点我觉得是有点画疑问的,就是说这个机器人要有灵活度,接近人手的复杂的机械手,就可以像人一样完成很多手部的精细的操作能力。马斯克他认为目前只有特斯拉能做到这点,但是我们又看很多中国的公司,无论是现在这些机器人去搞各种运动会,或者是马拉松什么的,其实都没有特别在复杂的机械手上面去发力,而是向整个的肢体操作、运动能力、跑、跳、翻跟头这方面去,我觉得这个其实是跟特斯拉的机器人发展方向一个很不同的一个区别,感觉马斯克就没有特别强调它的运动能力,但是中国这些,你看无论是国家组织大会的推动,还有这些中国的各种展示片去发力,其实很多都是在表演各种的跳秧歌啊,所以关于这两个方向你们是怎么看的?

中国这边在造超人,而美国这边在造个人。你看我们国内的这些人形机器人公司,你感觉上天下海的就包括运动会,但是这是不是人形机器人真正要干的事情?我其实也在反思这个问题。我有一天举了个例子,我说咱的身体构造,就是我跟博尔特是一个东西吗?我觉得不是一个东西,博尔特就是生来就是短跑冠军,因为他腿太长了。

如果我要造一个人形机器人,是为了这个运动会而造的,如果为了短跑,我就是把它腿部电机搞大,那如果是做一个前空翻,后空翻,我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形态,所以运动会这个场景不具备什么泛化性。你看做体操的一米五几,一米六几的个对吧?那跳远的是多长的大长腿啊?那短跑是什么腿型啊?它能一样吗?

你不可能设计一个机器人是满足全天候的各种运动的,这个可能也不是人形机器人的初衷。但是我想说他还是有一点好处,这个好处在于唤醒全民族对于机器人的热情。

我也不反对这些特殊的机器人,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我们造这个机器人真正的它有一个定义是,我们要造一个通用型的机器人,这个通用很重要。博尔特他是通用的人类吗?那不是,菲利普斯也不是通用的人类,大卫说这些是有意义的,唤醒大家的激情,那奥运会不也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吗,奥运会运动员不也是这个意思吗?

它不是通用,你看我觉得我可能算是个通用人类,大卫也是一个通用人类,你说你就像我这个对吧?五短三粗的,我会啥?我就会手在电脑上打个字,嘴说点话,大脑动一动,让我去运动会,我运动会人家那开幕式都不让我去,都嫌我这个形象太差,你就别来了,你走步都走不正。

我可能是另外一种的不通用的机器人,所以所谓的通用机制,它得是符合我们人类做的大多数的这种 human task 你所需要的。那你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就是你这个手是很重要的。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特斯拉做 Optimus,它从第二代到第三代,说这个第三代说了很久了,但是一直到现在这个第三代还是没有 review。那它们花的时间其实就花在这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说这个第三代的时候,一直到现在它都没有透露,而且前两天不是 Salesforce 的 CEO 去看它们那个实验室,然后拍了一段视频,说是好像是他的第三代的 Optimus 的一个影片,然后那个手是一个假手,并不是一个真的手,它是不想让你看的,所以它现在要去发力,因为很简单,你宇树可能一脚把我踹飞,但是你那个手你能替我打字吗?

如果我希望造一个人,它能够取代我的一切的事情,那首先你得在电脑上能打字,你能去操作我的电脑,操作我一切现在人能操作的东西,那我们人操作的东西里面的绝大多数是需要一双灵巧的手的,甚至是伊隆马斯克说你应该都能做到穿针引线,那这个穿针引线,我们没有一个奥林匹克大赛说穿针引线的比赛。

但是它是一个通用的,因为这确实是我们的一个 human task,它第二个,它 delay 的一个点就是你会发现那么长时间 V3 它没有出来,它们也一直在强调的,它们在设计这个东西的时候,它们把 scale ability 就是量产放到第一位的,所以它要把这个事情做对,对它来说做对,它除了就是说要符合通用型机器人的这些特征之外,另外一个它觉得要做对的事情就要量产,为量产来设计,所以这是花它们时间最长的,这时候为什么我们很少能看到它那些比较夸张的一个 demo,因为那不是它的目的,就是为了量产能够去取代人。

但是你们刚才说那个机器人运动会,更多是关注像奥运那些东西,其实也不完全是,只是说在传播层面大家看到的是这个,其实那个机器人运动会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场景,就是工业场景、仓储场景、酒店场景、医药场景,这些基本都是用到灵巧手。比如说它工业场景,它就是让机器人去搬东西,然后仓储场景就是把不同的料放在一起,让你去分解,酒店场景就是很多清洁的工作也是要用到手的,只不过这些没有在网上被大规模的传播,所以其实我觉得中国这一系列的大会运动会,起码对于我个人,我是觉得它做了一件事,就是在通向通用机器人之前,给大家找到各种各样的展示的和应用的小场景,这个其实也是帮到我想,我有什么可以用的资源和场景,能够跟机器人这些初创公司结合起来的?

那其实也是因为这些运动会大会,让我找到了一个我觉得挺新颖的点,比如说机器人跟时尚的结合,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展示,包括有点花拳绣腿的这种运动,会跳舞,还有就是这些很实用的,我刚才说的这场景,可能大家就想象不出来。

正好我们预告一下,我们 10 月初要在法国巴黎整一个跨界的大事,能把中国的科技公司和中国的文艺公司结合在一起,所以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

香榭丽舍大道扭秧歌吗?还是去做维多利亚的秘密。天呐我现在很难想象人形机器人穿上维密的这蕾丝简直辣眼睛。敬请期待。

但是其实就是这个道路,最后通往通用机器人的道路是非常漫长的。起码我们如果看 iPhone或者汽车来说,软件的迭代是快的,但是硬件你真的从迭代到可以通用,起码要 3 ~ 5 代,大迭代。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么多的公司它其实要找到能够落地的场景,就是靠小场景。

关于分析特斯拉的 AI 相关的资料,我推荐大家看三个。第一个材料就是一张图,特斯拉在今年二季度财报里的第一张图就概括了目前特斯拉的整个生态,它这个图的名字就叫 Tesla Ecosystem,尤其是你要重点看它这个图的 C 位是什么。像之前的什么 Cybertruck 或者是大卡车 Semi都是往边靠的。其实中间最主要的三个就是 Robotaxi 加上 Bot,就是刚才聊的机器人,还有就是 AI Compute,其实这个是目前特斯拉,尤其马斯克,他重点最关注的包括马斯克也说之后特斯拉的收入可能有很大部分都是由机器人去带来的。

第二个材料就是我推荐大家去看一看特斯拉的董事会,给马斯克开的最新的薪酬方案,因为马斯克的重心在哪,就基本上就决定了特斯拉的走向。之前我们节目里也说了,我们跟特斯拉有一点很像的,就是都是听大 boss 的,马斯克他的重点方向,你看给他的 4 个产品目标加上 8 个盈利目标,你就能看到他重心方向会是在哪。

比如说第一个目标 2000 万的汽车,这个其实是特斯拉常规项目,之后还要有产品目标就是要达到 1000 万的活跃 FSD 的订阅,还有 100 万的机器人,还有 100 万的 Robotaxi 商业运营等等,其实都是要很扎实的落地,这个饼必须得让大家吃到,马斯克他才能拿到他的薪酬激励。

那第三个材料就是推荐大家看看特斯拉的 Master Plan,它更新的第四代的篇章其实也是重心调整到机器人和 AI 的,到时候我们也会把图贴到我们的视频版。为什么要重点分析特斯拉搞 AI 呢,因为现在很多科技公司也都是看马斯克方向在哪,有点摸着特斯拉去过河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吧。

刚才丹尼你提到 Master Plan 4,说实话它这个 4 最早的时候出来过一个 Preview 的一个类似的版本,当时看我就想这是啥玩意啊?

正式出来之后看完之后依然是这是啥玩意啊?我就读不下去。原来不都写的挺简洁的吗?我也有这个感觉。

对啊,就觉得这是搞什么呀?就好像一个老学究在这写了一堆政治正确的一个美好的一个愿景。说实话我个人是很不喜欢这个 Master Plan 4 的,真正的就像网友们调侃的说,这个真正的 Master Plan 4 就是马斯克的一个薪酬计划,多具体啊。

这个是我们想要的,你说点实际的,这个你多少个机器人呐?什么什么之类的。其实最早的时候丹尼问我问题,就说为什么我们还 hold 着?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回答完整,我们之所以 hold 就是因为特斯拉之前我跟老于我们做的那个采访里面就说的,它确实是在做一个转型,是它的第二个 growth wave,一个增长曲线的一个转型,在去年前年的时候是一个转型,在这个中间的这个节骨眼上,但是现在我认为它现在已经走入到了它的第二条曲线,已经正式开始了,而且如果这次的薪酬计划,我们现在不都要投票这个事情嘛?要投票通过了,那他就是真的是大踏步的走在第二条曲线上。就像刚才丹尼说的,这不就是画饼了吗?这有这些大饼。

那实际上我说我们说投资,具体你投资到底是投资什么?你投资其实就是故事,你说到天,你算了一堆,最后其实你投资的就是一个对未来的预期,你对未来的预期是什么?它就是一个故事。

那问题是这个故事说的你明不明白?你是不是足够相信?那对于我来说我是足够相信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不会去拿它现在的市值,跟它过去的这些事情来对标,就是说,这将来它还是不是能够去翻倍,现在已经那么贵了,那你去看看其它的 AI 公司,你去看看 NVIDIA对吧?那将来变成几个 t(trillion),十几个 t,我认为这个故事从我们整个市场来说,这种高市值这种几个 trillion,十几个 trillion 的这种故事,已经是大家都认为这是不会有什么问题。那特斯拉作为一个 AI 的公司,懂硬件的 AI 公司,那我觉得它走它的这条故事线,至少我是非常相信的。

咱们四个里头应该我是唯一一个没买特斯拉股票的了,它这个饼还没让我吃进去。

所以现在是吃饼的时候了。你得趁老马还没吃到饼的时候,你得先去啃一口是不是?现在不也是给老马端了一盘饼在跟前,大家等着投票了吗?你看前一阵子老马突然去买了一个 billion 的股票,当然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读,那我从我这个角度来看,就是说这就是我的信心,这就是我 skin in the game(利益攸关),我要这个饼,我画这个饼,我也是这么做的,我把我自己的钱放进去。

我觉得有一个好的信号,特斯拉最近都在做品牌形象重塑,或者叫改善它的对外形象。因为之前确实马斯克参与政治会比较多,反抗的人也比较多,你看他现在就做一些科技向善的事,有点像腾讯的 slogan,就是他开的那个 Tesla Diner 餐厅,他都会邀请救援人员在好莱坞,去搞这种公众的福利设施那种感觉,所以我觉得明显感觉到马斯克他现在重心就逐渐在靠特斯拉,而且就是想要去打造一些能更讨人喜欢的角色,不像之前那种一直有点反抗者的角色的感觉。

当然希望是这样,但是你一看这不又跟川普握手了嘛,对吧,所以这个事不好说。那关于马斯克最近的一些 AI 的言论,你们有哪些感觉印象比较深刻的吗?

感谢专业生发品牌达霏欣再次和大小马一拍即合,因为有听众朋友反馈达菲欣的使用效果很明显,问什么时候能返场。你说的朋友不会是你自己吧?

那这次大小马又派发量最稀疏的我,来跟大家讲讲达霏欣,止脱生发认准达霏欣,达霏欣专研生发已经 23 年了,专门分了男女不同浓度有 2% 和 5% 的,一般女生更推荐用 2% 。我都记得了。

温和不刺激,男生就选 5% 的,用着清爽不油腻。不过要是你头皮本身比较敏感,或者刚开始脱发掉的还不严重,那不管男女,先试试 2% 的就更稳妥。

你这发量 2% 就可以了,暂时。再掉一些,就像马斯克年轻时候一样,就得用 5% 的了啊。擦剂本身酒精含量低温和低敏,没啥油腻感,关键它是上市药企,自研自产,品控这块能放心用着也踏实。配合使用自带的上药器按摩好吸收还不脏手。那这期呢,我们也会在评论区抽 5 名听友送出达霏欣防脱洗发水,可以搭配米诺地尔一起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试试这款洗发水,买达霏欣就上京东APP。

我自己感觉印象深刻的就是马斯克,不完全认为 AI 的未来发展是乐观的,他觉得甚至 20% 的可能都会毁灭人类的那种感觉。你们赞同他的这些观点吗?

来源:DannyData小丹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