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布能换劳斯莱斯,他却用400亿去赌奢侈品梦,如今终成老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3 13:18 1

摘要:2025年1月,上交所把1号处分文件,落在了山东如意科技和实控人邱亚夫的头上。

一米面料能换一辆劳斯莱斯,但400亿却买不回一个奢侈品帝国。

2025年1月,上交所把1号处分文件,落在了山东如意科技和实控人邱亚夫的头上。

这个曾把羊毛卖出天价的男人,本可以富贵一生。

最终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连带把自己送上了老赖名单。

1997年,国营毛纺厂济宁如意的职工食堂里,弥漫着焦虑的气息。

负债率高达90%,工资已经拖欠三个月,这家工厂距离倒闭,只剩最后一口气。

39岁的邱亚夫被推上厂长位置,没人愿意接这个烂摊子,但他不得不接。

17岁就进厂当学徒,在这家工厂干了整整22年,一路从车间主任到厂长助理,他太清楚问题出在哪——产品落后,产能过剩。

如意厂出的布料又厚又粗,根本卖不上价。

不仅仅是如意,全国的毛纺织产品都严重过剩,大家都在低价厮杀。

邱亚夫以"考察设备"为名义,带着技术骨干去了欧洲。30天时间,他们参观了49家企业。

第一次走进意大利的纺织车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梭子和高速剑杆织机,是从来没有见过的。纱线轻薄如蝉翼,面料柔软得像云朵。

更让人震撼的数字是——1克羊毛,在国内只能拉40米,但在欧洲能拉200米。

同样的羊毛面料,欧洲的产品价格是国内的5倍,重量却只有国内的五分之一。

这就是技术的代差。

邱亚夫一行人白天装生产线,晚上回酒店复盘细节,最后总结了200多条"技不如人"的缺点。

回国后的干部会议上,邱亚夫扔出一句话:"要么改,要么死。"

他力排众议砸下2亿买设备,联合山东纺织工学院和西北纺织工学院,死磕精纺呢绒面料。

2亿,几乎掏空了如意的全部家底。

车间里的老师傅们摇头,觉得厂长疯了。

但这笔钱没白花。不到三年,如意生产的面料达到国际标准。

邱亚夫带着样品再次去意大利参展,那些曾经不屑一顾的欧洲买家,开始主动问价。

如意的国外订单翻了一倍,当年利润达到1200万。

几年之后,"如意纺"横空出世——1克羊毛能拉500米,1平米面料能卖1万块,比济宁房价都贵。

而最顶级的小羊驼绒面料,1米卖到6.8万。一匹布,就能换一辆劳斯莱斯。

LV、Gucci、Hermes这些国际大牌,都抢着上门用如意的面料。

邱亚夫给公司定了"两个不动摇":坚持纺织服装主业不动摇,坚持高端产品、高价定位、高端用户不动摇。

2007年,如意集团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这一年,邱亚夫49岁。

从无人敢挑的“烂摊子”到深交所敲钟,他只用了10年。如果故事就此结束,邱亚夫会是中国制造业的励志样本。

可惜贪心这东西,一旦种下,就会疯长。

让邱亚夫心态失衡的,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如意的面料,1米卖1万块。但国外大牌拿去做成西装,一套能卖17万。

邱亚夫决心要把如意变成"中国的杰尼亚",从面料供应商升级为全球大牌。

"我们一直给人家做嫁衣,结果人家赚大头。"邱亚夫对媒体说。

自己培育品牌太慢,他要用资本的力量,砸出一个时尚服装帝国。

2010年,日本男装品牌Renown瑞纳资金链断裂,如意通过短短3个月谈判,出资40亿成为第一大股东。

这家成立于1902年的百年老店,在日本有超过2500家门店,曾是日本第一大服装品牌。

在邱亚夫看来,如意完善服装产业链的第一步就从这笔交易开始。此后,如意“买买买”成为常态。

2013年,收购澳大利亚棉业巨头澳大利亚库比棉场;

2014年,如意成为德国男士西装生产企业PeineGruppe的主要股东。

2016年,13亿欧元收购法国轻奢集团SMCP,旗下Sandro、Maje和ClaudiePerlot三大服饰品牌就此归入“如意系”;

2017年,以22亿港元控股高端男装集团利邦控股,一口气吃下六个国际男装品牌。

紧接着又以1.17亿美元的价格,从香港上市公司YGMTRADING收购了英国风衣品牌雅格狮丹;

除了国际品牌,如意还全盘收购了国内知名品牌西装“庄吉”,将其变为自己全资子公司。

10年时间不到,如意对外砸出去了400亿,旗下控股了40多个品牌。

2018年2月,如意斥资6亿欧元收购了瑞士奢侈品牌 Bally 的多数股权,更引来媒体惊呼:"当心,中国的LVMH来了。

一年之后,如意又收购了美国英威达公司服饰和高级面料业务,其中包括全球知名服装面料品牌莱卡。

邱亚夫对外宣称:"意大利、英国、法国、日本四大时尚之都的高端品牌,如意收购了三分之一。"

巅峰时刻,他控制4家上市公司,40多个奢侈品牌,占全球奢牌的三分之一。

按照邱亚夫的规划,如果这些品牌整体上市,如意在全球时尚及奢侈品集团能排第16位。

济宁当地的媒体用"商业奇迹"来形容邱亚夫,说他是"从纺织工人到时尚教父"。

但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致命问题——

这400亿,是怎么来的?

邱亚夫玩的,是典型的资本游戏。

先通过短期借款和发债拿到初始资金。收购股份后,再把股份抵押或打包上市,获得下一轮收购资金,俗称"空手套白狼"。

比如2016年如意收购SMCP之后,第二年就推动其上市,如意通过股权质押套出2.61亿欧元。这笔钱,用来收购下一个品牌。

击鼓传花的游戏,核心在于节奏不能停。这种玩法要成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资金链不能断,必须能持续融到钱。

第二,收购的企业要能赚钱。

但邱亚夫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而他收购的这些海外品牌,成色实在太虚,

日本瑞纳,2020年3月申请破产保护,2500家门店灰飞烟灭。

香港利邦,被银行追债,2021年退市破产。

美国莱卡,原本计划科创板上市,最后不了了之。

瑞士Bally,因承诺的6亿欧元融资没到位,陷入经营困难,最后"人财两空"。

40个品牌,接连倒下,到最后只剩2个。

400亿打了水漂,如意的债务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2020年4月,邱亚夫开始松口,不谈梦想了:

"外界对我们收购时尚品牌的一个大误解,是我们希望像传统时尚业巨头那样通过资本运作来搭建品牌矩阵,从而成为所谓的中国版LVMH,其实不是的。"

但财报不会因为梦想的淡化而淡化。

这时的如意集团,主旋律已经成了还债。

2020年3月,"19如意科技MTN001"债券到了付息日,如意集团无法支付利息,选择延期。

9月,公募债券"18如意01"赎回日到了,如意集团把债券违规回售给私募平台。

这已经不是资金紧张,而是彻底没钱了。

2022年,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发了一则"执行悬赏":

大家可以举报邱亚夫的财产线索,提供线索并执行到位,能拿10%的奖金。

重赏之下,也没找到勇夫。

因为邱亚夫已经没啥财产可供执行了,他本人更是被打上"老赖"。

2024年,因信披违规等问题,邱亚夫被认定"10年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同年10月,他把董事长位子交给了女儿邱晨冉。

这不是传承,是在"传雷"。

4

2022年到2025上半年,如意集团累计亏损21亿。

2024年营收才4.49亿,却亏损了5.77亿。

今年上半年,营收1.54亿,亏损扩大到9572万。一家曾经1米面料卖6.8万的公司,现在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

从1975年17岁进厂,到2025年67岁成为老赖,邱亚夫的纺织人生恰好50年。

前30年,他是技术狂人,把1克羊毛拉成500米,把济宁毛纺厂做成行业第一。

后20年,他是资本赌徒,用400亿买了40个濒临倒闭的品牌,最后连自己都赔进去。

两个邱亚夫,一个在济宁的车间里偷师意大利,一个在香港的交易所里玩空手套白狼。

前者创造了奇迹,后者制造了笑话。

如果当年守住那匹天价布,邱亚夫会是另一个故事,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那匹能换劳斯莱斯的布,最终换不回400亿的教训。

来源:一号位故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