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靳玉志:2026年华为ADS 4及L3商用,2027年城区L4进入商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3 10:23 1

摘要:目前情况是已经有L3、L4解决方案,华为强推业已成熟的L3,且2026年进入L4试商用。而大部分友商在竭尽全力拖时间,避免被华为ADS降维打击。

华为车BU CEO靳玉志:2026年华为ADS 4及L3商用,2027年城区L4进入商用

工信部等八部门文件:加快有条件批准L3商用。国家L3商用文件即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L2、乘用车AEBS、动力电池标准、门把手等四个强制性国标,均是为L3落地商用铺路。

目前情况是已经有L3、L4解决方案,华为强推业已成熟的L3,且2026年进入L4试商用。而大部分友商在竭尽全力拖时间,避免被华为ADS降维打击。

国家以安全及生命大于天,也在加速推进L3商用。

工信部前部长苗圩:汽车工业决胜在智能化下半场。

1、华为车BU CEO靳玉志:2026年L3规模商用,2027年城区L4进入商用。

1.1 华为乾崑智驾ADS 4暨L3解决方案,全球断带式领先——华为车BU CEO靳玉志官宣2027年城区L4进入商用

华为于2025年4月22日在上海举行的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上,正式发布了新一代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乾崑ADS 4。这次发布会阵容强大,有包括奇瑞、赛力斯、奥迪等在内的11家合作车企高管到场。

在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CEO靳玉志分享了关于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洞察和华为乾崑智驾的最新进展。L4级 (高度自动驾驶) 商用时间表 2027年 城区L4进入商用阶段,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和干线物流等场景也将逐步实现商业化落地。

华为乾崑智驾ADS 4的发布,标志着其智能驾驶系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它并非对前代的简单升级,而是一次从架构、感知到体验的全面革新,为高速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商用铺平了道路。

乾崑智驾ADS 4:迈向高阶自动驾驶的量产基石。

华为乾崑智驾ADS 4通过其创新的WEWA架构、强大的感知硬件、全面的安全系统以及无缝的用户体验,构建了一套面向未来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它不仅是现阶段智能驾驶的“天花板”,更重要的是,它通过ADS Ultra版本,为高速L3自动驾驶的正式落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与商业化信心,让我们看到了高阶自动驾驶走进日常生活的清晰路径。

随着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产线总裁乾崑智驾

2025年9月,华为推送乾崑ADS 4和鸿蒙座舱5,问界M9、问界M8、问界M7 2026款、尊界S800等升级车型已进入L3试商用及小蓝灯时代。

1.2 WEWA核心架构:从“规则驱动”到“场景驱动”的进化

ADS 4的核心是革命性的WEWA架构。该架构由云端的World Engine世界引擎和车端的World Action Model世界行为模型共同构成。这意味着系统不再仅仅依赖预设的规则做出反应,而是能够像“老司机”一样,理解和学习海量的真实驾驶场景,从而做出更拟人、更智能的决策。这是实现全场景智能驾驶的关键一步。

1.3 以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等感知硬件的融合感知系统:构筑全天候、全场景的感知堡垒

为了精准感知复杂多变的环境,ADS 4装备了一系列先进的传感器。它配备了192线固态高精度激光雷达,提供了更稳定、成本更优的远距离探测能力;新增的舱内激光视觉传感器,兼顾了驾驶员状态监测与车内交互,另一套实施路径以验证L3可行性;而4D毫米波雷达及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则进一步消除了感知死角。这套强大的硬件组合,共同构建了一个无死角的感知网络,极大提升了在夜间、雨雪等恶劣天气下的通行能力。

1.4 安全系统:全维防碰撞的终极追求

安全是智能驾驶的基石。ADS 4升级了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其防护范围涵盖了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五个维度。无论是高速行驶的突发状况,还是城市路口的“鬼探头”,系统都能提供主动、及时的安全干预,将行车风险降至最低。

10月16日,北京,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张兴海:“鸿蒙智行问界辅助驾驶里程达38亿公里。“坚守‘非安全不智能、非安全不电动、非安全不豪华’的理念,视安全是最大的豪华,不断夯实智能安全体系。”张兴海表示,赛力斯率先在行业内提出以场景定义安全的理念,基于190+项用车场景需求,340+项安全功能,构建“生命保护”“车身防护”“健康呵护”“隐私守护”四大智能安全技术体系,贯穿端到端全流程,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再到智慧安全,为用户提供“人、车、物”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

1.5 用户体验:无缝衔接的“车位到车位”旅程

在用户体验层面,ADS 4带来了两大飞跃。“车位到车位P2P 2.0” 功能实现了从起点车位到终点车位的全程连续智能驾驶,现在甚至能够自主通过高速公路ETC,让高速导航驾驶变得真正连贯流畅。而“泊车代驾VPD 2.0” 则进一步解放了用户,车辆可在复杂的地下停车场实现跨层巡航、自主寻找车位并完成代客充电,将停车这一高频场景的体验提升至新高度。

9月15日,余承东:安全是最大的豪华,鸿蒙智行累计避免可能碰撞226万次。

华为乾崑9月出行报告:截至9月30日,51.3亿公里辅助驾驶里程,3.2亿次辅助泊车,避免291次可能碰撞。

1.6 45E算力保障高阶智驾,L3级自动驾驶已准备就绪

作为系统的旗舰方案,ADS Ultra被明确为高速L3专属方案。为了确保其绝对可靠,华为已在云端完成了高达10亿公里的高速L3仿真与验证。这一庞大的数据积累,不仅证明了其技术方案的成熟度,也标志着华为的L3级自动驾驶已经具备了量产商用的技术与安全条件。

2、从ADS 4及L3看技术趋势ADS 5及L4挑战

尽管ADS 5的信息尚未证实,但通过分析ADS 4的能力和行业动态,我们可以窥见一些通往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技术趋势和待攻克的难题。

2.1 技术趋势

• “去高精地图化”探索:行业确实在努力降低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华为ADS 4通过升级“车位到车位”体验,优化了在停车场、高速收费站等场景的连续性。

•仿真驱动开发:华为采用的云端World Engine世界引擎,通过AI生成极端驾驶场景进行训练,这正是加速算法成熟、为L3/L4级自动驾驶积累经验的关键路径。

•跨系统协同:华为发布的XMC数字底盘引擎,旨在对车身、悬架、转向等系统进行中央集中控制,实现整车最优控制。这种底层控制的深度协同,是提升智能驾驶安全性和体验的基础。

2.2 L4级自动驾驶面临的实际挑战

•极端环境的感知:正如其他自动驾驶企业在测试中所遇困境,极端气候(如中东的高温、沙尘)对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稳定性仍是严峻考验。ADS 4虽提升了全天候感知能力,但实现L4级全场景的稳定通行仍需突破。

•法规与责任认定: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已面临法规和责任认定的瓶颈。更高级别的L4要实现大规模落地,合法合规是无法绕开的前提。

为了加速推进L3商用落地,华为推出了辅助驾驶无忧服务权益:在2025年11月3日前下定鸿蒙智行旗下车型,获得4000元辅助驾驶无忧服务权益,涵盖多类辅助驾驶场景,提供至高300/500万元保障。

3、华为ADS 5及L4的实施技术路线探讨

3.1 华为ADS 5及L4的技术路线探讨

华为ADS 5要实现L4,其实现技术路线至少有以下三条:

(1)4激光雷达既是L3解决方案的融合感知系统的基石,也将成为L4解决方案的融合感知系统基石。本文认为,目前尊界S800、问界M9、享界S9T、新享界S9,阿维塔12(10月28日上市)等车型,感知硬件既是L3,又是L4。

东风追光宣布500线激光雷达,不排除是华为提升感知系统能力及距离的最新实践。

(2)128通道相控阵雷达与192线激光雷达的融合感知系统。

(3)问界M7和宝骏华境S尝试的舱内激光视觉方案,验证L3商用能力,达到提升融合感知系统的视觉方案。

特斯拉FSD依靠摄像头的纯视觉能够跑通L3,那么增加激光视觉感知系统的华为ADS,自然能够跑通L3及L4。激光视觉感知系统是华为坚持多传感器交叉验证,保障漏检误检的基石。

3.2 实验室的高阶智驾技术探索与突破,重新定义“智能驾驶天花板”——华为其他实施路径探索

•全息感知矩阵:仿生视觉+量子雷达融合。

ADS 5首次将仿生光学摄像头与量子点雷达深度融合,通过自研的“时空对齐算法”,实时生成道路的3D全息模型。该系统不仅能识别传统障碍物,还可通过微动态分析(如轮胎形变、路面震颤)预判潜在风险,夜间及暴雨环境下的感知误差率降低至0.001%。

•“认知引擎”跨维度升级:从反应到预判。

基于超大规模驾驶场景大模型,ADS 5的决策系统具备“跨时空推演”能力。例如,当系统探测到前方车辆突然减速时,会同步分析周边车辆的历史驾驶行为、实时胎压数据甚至司机面部朝向,提前3秒生成最优避障方案。

•全球首款车路云一体“神经节点”。

通过5.5G通信模块与智慧道路基础设施实时交互,ADS 5可获取超视距信号灯状态、弯道曲率等关键信息。在隧道、城市峡谷等GNSS信号失效区域,定位精度仍能保持厘米级。

3.3 量产落地:从“功能驱动”到“场景贯通”

3.1是现有L3、L4解决方案。

3.2或是L4、L5的实施路径探索。

无图城市NCA覆盖率达100%:摆脱高精地图依赖后,ADS5可在任意公开道路启用高级别自动驾驶,包括复杂无标线村镇道路。

极端天气通行能力提升300%:通过量子雷达穿透暴雨/沙尘,结合红外摄像头热成像分析,系统在台风天气下仍能保持稳定运行。

能源效率革命:算力提升50倍的前提下,功耗降低60%,依托碳化硅芯片与液态冷却系统,实现能效比跨越式优化。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