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有人曾经告诉过你“我一直都知道”,或者在你做出错误决定后责备你没有做“显而易见”的事情,那么你已经明白为什么他们认为这很清楚——以及为什么他们错了。
让你误判过去的心理陷阱
“这太明显了! ”他们说道。“我完全预见到了! ”另一个人充满自信地喊道。
如果有人曾经告诉过你“我一直都知道”,或者在你做出错误决定后责备你没有做“显而易见”的事情,那么你已经明白为什么他们认为这很清楚——以及为什么他们错了。
今天,我们将讨论一种悄无声息的心理扭曲:后见之明偏误(也称偏差)。
你已经见过无数次了。它是一种机制,会破坏你的记忆力,助长你的自信,阻止你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做出正确的决定——最重要的是,它会让你误判自己和他人的过去。
当我们回顾时,一切似乎都很明显(但事实并非如此)。
#双11带货挑战赛#
1. 后见之明偏误:著名的“我早就知道了”
人们倾向于认为过去的事情比实际情况更容易预测。
该理论由菲施霍夫于 1975 年提出,此后已在数百种情况下得到证实:体育预测、政治选举、法庭裁决、医疗诊断......它总是以同样的方式运作:一旦你知道结果,这些知识就会改写你的记忆,让你相信过去是显而易见的。
总是一样的——当你回头看时,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
最糟糕的不是犯错,而是相信自己什么都没学到。你以为你知道,你感受到了。如果你当时更用心一些,你会做的更好。或者你以为别人应该预见到,因为你现在相信这一切都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你和他们都无法预见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2. 后见之明偏误的三个问题
这种偏见在三个关键层面上影响着我们:
学习: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就不会分析哪些信息让你感到惊讶,或者哪些信息你忽略了。这样你就跳过了至关重要的学习步骤:错误。
自信:因为现在看来显而易见,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或者应该是正确的。这增强了你对过去的信心,进而也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由于过度自信,你开始承担过度的风险。
社会评判:你会严厉地评判别人,因为他们没有预见到现在看来如此清晰的事情。作为老板、朋友或伴侣,你往往会想:“他们早该知道。”
在医学、经济或法律等领域,这种偏见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医生可能会认为另一个人“应该诊断出”某种情况,而忽略了当时的不确定性。经济学家可能会声称危机“显而易见”,而忽略了其他人面临的模糊性。
我们都觉得:如果我们处在别人的位置上,自己会做得更好。
典型案例
1. 常识性问题:“我差点就这么说了!”
只需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看到奇迹发生……
提出一些类似“中国长城有多长?”或“越南战争何时结束?”的问题。在一项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对这些问题给出他们最可能的猜测。在看到正确答案后,他们被要求回忆起最初的估计。
结果如何?
一旦知道答案,人们就会记得自己当时的答案比实际更接近正确答案。即使被警告存在偏见,这种影响仍然存在。
这是无情的。
2. 体育和选举:“这很明显!”
事后看来,每个人都看得很清楚……
有研究调查了人们如何回忆他们之前对足球比赛和美国选举结果的看法。在了解结果后,研究人员询问人们在得知结果之前,他们认为这些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发现什么了?
总是一样的:一旦他们知道结果,他们就会记住这是最有可能的选择。
换句话说,他们调整了自己的记忆以适应现实——仿佛他们早就知道了一切。事实上,他们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改写了记忆。
3. 司法系统:“他们应该预见到这一点”
后见之明偏差在法律背景下会产生令人不安的影响。
研究表明,法官在了解案件结果后,往往会裁定被告“应该知道”其行为会造成伤害。诸如“显然存在安全问题”或“他们应该预见到这一点”之类的说法在判决后调查中很常见。
他们忽视了在结果公布之前情况有多么不确定。
同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却浑然不知……
“我知道我们应该向左转”(迷路后)。
“我一直知道他们会离婚”(当你曾经认为他们是完美的一对时)。
“很明显,这家公司会失败”(即使你对其进行了投资)。
后见之明偏差如此强大,以至于如果你是对的,你会以为自己很确定;如果你错了,你会以为自己只是有点怀疑。你会不断改写过去,以与现在保持一致。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对此存在争议,但有两种解释较为突出:
不可逆更新:一旦你知道了结果,你的大脑就会更新记忆,使一切都吻合。既然你已经知道了真正的结果,就很难想象还有其他可能性。事后看来,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相对记忆强度:最终结果比你最初的猜测更清晰,因此会影响你的记忆。你认为之前的估计更接近事实,仅仅是因为正确答案更容易在你的脑海中浮现。
可以避免吗?
这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减轻。
这种偏见最大的危害在于它阻碍你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为了克服它,可以记录决策日志:写下你的决定、你当时掌握的知识,以及你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之后,根据当时掌握的信息,评估你的推理是否正确。
只有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才能真正为未来做出进步。
后见之明偏差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知道的比实际的多,看到了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并且认为别人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它是学习、谦逊和同理心的敌人——但现在你知道该如何对抗它了。
困难的不是回忆过去。
困难(也是更重要)的部分是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欺骗自己。
✍️轮到你了:你有什么技巧(比如写日记或冥想)可以帮助你从过去的经历中学习吗?
💭每日名言: “我们与过去打交道,只是因为我们能够使它对现在和未来有用。”——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生平自述》
来源:快乐小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