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覆盖三个校区、118个班级的艺术盛会,串起了“课程浸润—活动锤炼—文化滋养”三位一体的红色美育生态链,推动思政教育从“说教式”走向“沉浸式”,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学生血脉,让家国情怀在艺术表达中自然生长。
日前,无锡市连元街小学2025年“班班有歌声”合唱评比活动拉开帷幕,激昂的旋律在校园回荡,稚嫩的童声饱含深情。
这场覆盖三个校区、118个班级的艺术盛会,串起了“课程浸润—活动锤炼—文化滋养”三位一体的红色美育生态链,推动思政教育从“说教式”走向“沉浸式”,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学生血脉,让家国情怀在艺术表达中自然生长。
本次“班班有歌声”合唱评比活动备赛过程历时近一个月,活动以“班班唱”为载体,紧扣学校品格提升工程“红色思政链涵养儿童‘我们感’的连元行动”的核心,旨在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A. 以歌为媒,打造“可听可见”的思政课堂
该校将“班班有歌声”深度嵌入美育课程体系,在基础音乐课中增设“红歌鉴赏与传唱”模块,结合不同学段特点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低年级通过情境化演唱、红色故事讲述,感知革命情怀;中年级开展节奏训练与情感表达指导,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高年级则引入合唱编排与舞台表现,强化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感。
“孩子们不再只是‘会唱’,而是‘懂唱’‘情唱’。”该校党总支部副书记徐晓岚说。在《儿童团放哨歌》的教学中,该校教师带领学生查阅历史资料,模拟儿童团站岗放哨的情景;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时,美术课同步开展“我心中的祖国”主题绘画展,实现跨学科协同育人。
B. 以赛促育,构建“全员全程”的成长链条
“班班有歌声”活动从歌曲遴选、队形编排到服装设计、舞台呈现,均由师生共同完成,班主任、音乐教师多方联动,形成育人合力。
“这不是一次比赛,而是一场集体的精神成长。”该校德育处主任丁丽洁感慨说。为了唱好《少年有志》,全班学生自发查阅新时代楷模事迹,将“强国有我”的誓言融入歌声之中。孩子们在排练中学会倾听、懂得配合,在歌声中建立起“我与班级”“我与祖国”的深层联结,切实增强了作为集体一员的“我们感”。
C. 以文化人,涵养“向上向善”的校园生态
作为学校品格提升工程的核心项目,“班班有歌声”不仅是年度盛典,更延伸为常态化校园文化品牌。“班班有歌声”也成为该校深化品格提升工程、探索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创新的重要实践载体,学校还组建校级红领巾合唱团,开设“红色小百灵”广播站,在校园走廊设置“红歌里的中国”主题展板,结合重要节日开展“红歌快闪”“红色剧目展演”等活动,让红色文化看得见、听得着、传得开。2024年,该校在无锡市中小学校园“班班有歌声”合唱展演中获得特等奖第一名。
从“唱一首歌”到“上一堂课”,从“一次展演”到“一条育人链”,连元街小学正以“班班有歌声”为支点,撬动思政教育与美育工作的深度融合。“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该校党总支书记施丽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红歌这一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唤醒孩子内心对美的追求、对善的向往、对国家的热爱,从而建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赵敏芳)
来源:昊然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