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闲置资源 边角地长出“黄金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2 22:22 2

摘要:金秋十月,大豆飘香。10月19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伏龙村看到,不少农家房前屋后的边角地,甚至秋收后的高粱地、玉米地里,目及之处都被金黄的大豆叶覆盖。一株株豆秆上结满密密的豆荚,籽粒饱满,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如今,在新乐镇,这些曾被遗忘的边角地,正长出富

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

□刘晓梅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金秋十月,大豆飘香。10月19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伏龙村看到,不少农家房前屋后的边角地,甚至秋收后的高粱地、玉米地里,目及之处都被金黄的大豆叶覆盖。一株株豆秆上结满密密的豆荚,籽粒饱满,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如今,在新乐镇,这些曾被遗忘的边角地,正长出富民增收的“黄金豆”。

近年来,为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新乐镇将目光投向农户家周边的边角地、零星撂荒地和房前屋后闲置地。在尊重村民意愿基础上,按照“小块整合、分类利用、效益优先”的思路,引导村民在夏秋作物收获后,于边角地套种一季大豆,让闲置土地焕发新活力。

伏龙村4组64岁的王中贵是村里的大豆种植户,除了边角地,还在高粱、玉米地套种大豆,总面积超过5亩。看着即将丰收的大豆,他笑容满面:“以前边角地只种玉米、高粱或饲草,效益不高。现在套种一季大豆,地不闲了,每亩还能多收100多公斤豆子,按市价能卖1000元左右,是看得见的实惠。”

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过去村民按传统经验种大豆,苗弱病多,亩产只有几十公斤。如今村民愿意种,是因为从品种到技术实现了全方位革新。

选种上,推广高蛋白、抗病抗旱新品种,药剂拌种后出芽率超95%。种植模式上,推行“玉米+大豆”“高粱+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实现大豆不减产、多收一季粮,解决冬季地闲问题,土地利用率提升50%。

冬大豆丰收,离不开精耕细作。该镇建立“农技员联系村”机制,技术人员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指导。播种时控制行距和苗数,田间管理精准施肥,结合人工除草与生物防控,将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

该 镇 积 极 探 索“ 大豆+”增值路径。通过招商和引导返乡人员发展豆芽、腐竹、腐乳等加工,豆渣发酵后用于养猪养牛,构建“种植+加工+养殖”循环链,提升附加值。目前,该镇已有腐竹加工、芽苗生产企业和生猪、肉牛养殖大户10余家,既最大化边角地效益,也激活了村民种植积极性,为村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