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类型一:“这一世,我绝不会重蹈覆辙!” 镜头一转直接冲超市,压缩饼干按箱搬,发电机堆成山,连隔壁大爷的棉大衣都抢着买。刚付完钱,前世背叛他的邻居准凑上来装熟:“囤这么多干啥?” 他冷笑一声:“备着,给你送终。”
在刷B站和抖音、快手时,你可能经常刷到这类型无脑漫剧。
类型一:“这一世,我绝不会重蹈覆辙!” 镜头一转直接冲超市,压缩饼干按箱搬,发电机堆成山,连隔壁大爷的棉大衣都抢着买。刚付完钱,前世背叛他的邻居准凑上来装熟:“囤这么多干啥?” 他冷笑一声:“备着,给你送终。”
类型二:叮!检测到宿主进入上古秘境,触发隐藏任务:抢夺混沌灵果!提示:此灵果被反派二长老觊觎,需在10分钟内获取!”现在知道了吧——我可是系统认证的天命继承人!”
类型三:(敲钟后发言)当年我破产时,有人说我龙傲天这辈子都翻不了身,今天公司上市,市值突破千亿。那些人,现在应该在后悔没跟我一起赌新能源吧?”“通知财务,立刻马上,给跟着我一起创业的老员工,每人发1000万奖金!记住,跟着我,不会让你们错过任何一个风口!”
别以为这类无脑漫剧无人问津,如今打开各大短视频平台,这类漫剧常被推荐在黄金位置,大量中小学生被其吸引。在B站等平台,播放量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此类漫剧更是比比皆是,其已成为继短剧之后的又一新风口。
钛媒体刊登的《抖音、快手、B站纷纷看好,漫剧产能爆发的头号功臣是AI》一文显示,今年上半年漫剧剧目供给量以83%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容,半年时间里漫剧市场对外输出了超3000部作品,流水规模翻了12倍。
01
从短剧到漫剧:
新的风口已来
漫剧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短视频内容生态从真人短剧向动漫化延伸的必然结果。
2024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180亿元,抖音、快手等平台日均短剧播放量超50亿次,验证了“3-5 分钟强冲突内容”的庞大用户需求。
但真人短剧受限于演员成本、场景拍摄与题材限制(末日、玄幻等题材实景拍摄难度高),而漫剧以动漫形态突破这些瓶颈。既能继承短剧快节奏、高反转的核心优势,又能通过动画特效实现“丧尸围城”“异能对决”等真人难呈现的场景,更能吸引Z世代用户。
尽管漫剧在表现形式上不如传统影视剧丰富,内容深度和制作水准也参差不齐,但其核心优势在于制作成本低。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漫剧引入AI技术参与制作,这使得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在短时间内将大量IP快速转化为漫剧产品。
“如果一家公司制作100部漫剧,只要其中两部获得成功,就足以覆盖其他98部的失败成本。基于这一逻辑,不仅阅文等大型内容平台,许多中小公司和机构也开始大规模布局漫剧生产。”有业界人士表示。
前不久,阅文宣布升级“创作合伙人计划”,正式进军漫剧新赛道。将旗下《我的治愈系游戏》《传武》《一品布衣》等网文IP 批量改编为漫剧。阅文还将通过与酱油动漫等头部团队的合作,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合作上线不少于400部漫剧,其中不少于200部改编自阅文IP。
在阅文之外的更多中小企业,用AI技术彻底打破了传统动漫的高成本、长周期壁垒。传统2D动漫单集制作需经历“脚本→分镜→原画→动画→后期”等多道工序,单集成本 5-10万元,制作周期30-45天;而AI介入后,流程被精简至“文本输入→AI生图→动态优化→合规审核”简单几步,成本与周期大幅压缩。这些中小公司,如果使用“可灵+ Stable Diffusion”等组合工具,甚至能实现接近0成本制作漫剧(当然,不包括人力和运营成本)。
可以预计,随着AI制作内容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未来两三年,会出现海量独立的个人漫剧制作者。
02
隐忧出现:
小学生爱上无脑AI漫剧
今年以来,我刷了大量漫剧。不得不承认一个现状,这类型漫剧,除了极少数能够传播正向能量和正向价值观以外,大多是娱乐至死的产物,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
总体来说,这类型漫剧有这么几个特点,短剧衍生、AI制作、无脑刺激。
漫剧延续短剧“强冲突、快节奏”核心特质,没等用户失去耐心就有情节反转,完全匹配短视频平台用户的碎片化观看习惯。热门漫剧均遵循 “1 分钟入戏、3分钟高潮” 的短剧叙事公式。
早期的漫剧由人力团队创作,现在大多引入了AI辅助,甚至让AI参与制作的主要环节。Sora、可灵、ELSER.AI等产品的出现,让漫剧的创作不再局限专业团队,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
更重要的是,大多漫剧为了吸引眼球,追求无脑刺激的设定和剧情,让观众在感官刺激的同时沉迷其中,平台和制作方获取巨大流量。
咱们成年人看到这类型漫剧,虽然浪费了时间,但危害相对有限。不过,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大量未成年人,甚至中小学生,是这类无脑漫剧的核心受众群体。
我家里的两个小孩,一个5年级、一个3年级,是这类漫剧的常客观众,一到周末趁大人不注意,就看漫剧,一看就是一小时以上。我很担心他们深陷虚拟刺激,逐步脱离现实社交。
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塑形关键期,有些漫剧刻意放大的“暴力取胜”“颜值至上”的逻辑极易被内化为认知。这种1分钟入戏、3分钟高潮的叙事模式,也容易让中小学生习惯无需思考的即时满足,养成思维惰性的恶习。
还有些漫剧,为追求“爽感”,作品常将以暴制暴包装为正义。如校园霸凌复仇剧情,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对暴力行为的容忍度显著提升。
更严重的是,AI篡改经典IP(如《大头儿子》被植入家庭矛盾剧情,用恶搞表情包代替温馨家庭画面,四大名著也成为被恶搞的常客),可能会瓦解低龄儿童对真实社会关系和传统文化的信任基础。
03
冷思考:
漫剧市场何以健康发展?
在这个商业利益至上的时代,平台和制作方明知中小学生是核心受众,却仍以成人向爽感为创作导向,忽视低龄群体的认知特点,将流量收益置于成长责任之上。
我们不禁要问,漫剧市场该何以健康发展?
如何不再让粗糙烂制的漫剧充斥市场,需平台、制作方、家庭以及教育界形成联动。
平台作为流量分发的核心环节,必须打破唯流量论,将社会责任嵌入算法设计。比如在青少年模式中优先推荐,或对播放量达百万的正向作品额外发放分成奖励,让做优质内容获得实际商业回报。同时,现有青少年模式不能仅停留在限制时长,需进一步细化内容过滤。
还要通过AI识别漫剧中的脏话、暴力画面,自动拦截或弹窗提示需家长陪同观看,同时简化家长管控路径,支持一键屏蔽特定题材漫剧,解决孩子用家长账号绕过监管的现实问题。
制作方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漫剧市场的内容底色。首先,摒弃快批快销的短视思维。因为长期来看,能沉淀粉丝的仍是有温度、有价值的内容,比如结合校园生活的成长故事、传递科学思维的科普剧情。在改编亲子向IP时,不得植入家庭矛盾等负面情节,避免瓦解低龄儿童对真实世界的信任,要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正确观念,而非单纯追求爽感。
市场健康发展不能仅依赖外部监管,家庭与学校的主动参与同样关键。家长需从被动阻止转向主动引导。与其禁止孩子看漫剧,不如花时间筛选优质内容,比如平台标注的亲子适宜作品,通过共同观看加剧情讨论,帮孩子区分漫剧虚构与现实规则,一起进步成长。
有必要说明,漫剧市场的健康发展,并非要否定AI降本、商业变现的合理性,而是要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只有监管、平台、制作方、家庭形成各尽其责、相互协同的闭环,漫剧市场才能从短期火爆走向长期健康,真正成为丰富大众文化生活的有益载体。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