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能源”指的是它的动力来源(风、光等),“自动驾驶”指的是它高度智能化的运行方式,而数字电网就是接入新能源动力和实现自动驾驶所必须的、遍布全身的高压电路、控制通信网络、传感器、高精地图以及处理所有信息的“自动驾驶芯片和算法”。
数字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是什么关系?
打个简单的比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就像是要把一辆传统燃油车升级成一辆“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
“新能源”指的是它的动力来源(风、光等),“自动驾驶”指的是它高度智能化的运行方式,而数字电网就是接入新能源动力和实现自动驾驶所必须的、遍布全身的高压电路、控制通信网络、传感器、高精地图以及处理所有信息的“自动驾驶芯片和算法”。
没有数字电网这套“灵活、智能的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就寸步难行。
↓↓↓
无法驾驭不稳定的新能源,就像普通汽车无法承受飘忽不定的动力,驾驶员也难以驾驭;无法协调海量的分布式电源和用户,就像无法手动调度成千上万辆共享汽车和行人。
也就是说,数字电网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载体。它让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绿色电力系统,变得可知可控,最终实现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
数字电网建设成效如何?
一起来看
主网方面PART 01
“合理分区、柔性互联”主网架形态基本构建
数字电网载体作用凸显,打造清洁能源输送格局
西电东送实现新突破
西电东送电量再创新高——“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西电东送通道维持“八交十一直”,送电能力5800万千瓦。2024年西电东送电量达到23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其中清洁能源占比约81%,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0.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成功支撑历史最高负荷、新能源最高渗透率下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南方电网昆柳龙直流工程昆北换流站。(李品 摄)
藏粤直流超级工程启动建设——2025年9月,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四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藏粤直流启动建设。这条跨越2681公里的能源大动脉,输电能力1000万千瓦,也是我国首个跨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仅需9毫秒便能点亮粤港澳大湾区的万家灯火。预计每年可输送雪域清洁电能43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一半。
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召开。(赖增鹏 摄)
五省区主网架发展提质增效
广东成功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柔性直流互联主网架,首次在负荷中心实现“柔性互联”,显著提升电能调配的灵活性与效率。云南形成“四横三纵一中心”、广西构建“四横两纵”、贵州打造“三横两联一中心”的主网架格局,逐步织就覆盖西部地区的“电力高速网”。海南亦全面启动500千伏“口”字形环网主网架建设,为岛屿电力系统系上“电力安全带”。
夜色中的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陈振良)
省间灵活互济取得新突破
推动建成闽粤电力联网工程,实现福建、广东两省电网互联互通。黔湘渝三省市、湘粤两省实现电力互济。今年10月,南方电网、国家电网首次实现跨电网经营区电力现货交易,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联通机制全面达成,电力现货资源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成为现实。
闽粤电力联网工程。
南方电网、国家电网首次实现跨电网经营区电力现货交易。(来自央视报道截图)
电力互联互通持续深化
粤港澳加速形成“电力共同体”,累计对香港送电3300亿千瓦时、占其用电量四分之一,对澳门送电750亿千瓦时,占比超九成。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与澜湄国家共建15条互联线路,累计电力贸易量突破740亿千瓦时。
中老500千伏跨境联网工程(老挝段)首基铁塔基础浇筑仪式。(南网澜湄国际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系统推进
500千伏及以上重要输电线路灾害风险智能感知全覆盖,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机巡全覆盖。
南网超高压公司柳州局在500千伏线路上安装8套分布式故障诊断装置,提升输电线路的故障监测能力。(南网超高压公司供图)
配网方面PART 02
配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配电网是电网服务用户的“最后一公里”
其稳定高效运行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
五年来,南方五省区配网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
供电保障能力不断夯实
网架结构日趋完善,持续加强边远地区农村电网与主网联系,分步推进220千伏电网县域全覆盖。110千伏电网基本建成以链式、环网为主的典型网架结构,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大幅增强。累计完成超8万个配变存量问题治理。粤港澳大湾区供电可靠性达世界先进水平,珠海、深圳、广州等城市核心区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指标已进入分钟级,达到东京、新加坡等先进城市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夜景。(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供图)
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分布式电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主体并网规模持续增长。2025年9月,公司经营区内累计满足超70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在南方五省区4785个乡镇建成充电桩超过3.3万支,率先实现乡镇充电桩全覆盖。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南方电网贵州凯里镇远供电局工作人员细致地检查充电桩。(杨启志 彭伍军)
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
推广应用新型柔性交直流配电技术解决山区低压配电网网架薄弱、供电线路长造成的低电压问题,建成“13+9”新型城镇配电网示范区及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全面推进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设备设施提档升级,配网自愈覆盖率达到94%,全网35千伏及以上架空线路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
无人机在海拔4200米的白马雪山上,对35千伏线路进行自主巡检。(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供图)
调度方面PART 03
数智赋能引领调度运行智能化提质增效
“十四五”以来
南方电网运行指标平稳保持
频率合格率、故障快速切除率等
6项指标达世界一流水平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建成“两地三中心”调度云平台,整体规模近4000节点,支撑网省250余套业务系统上云,保持连续五年运行无异常;推动云存储模式升级,存储容量及利用率均同比翻番,数据汇聚总量超过6PB;全面启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扩容建设,实现网省万兆带宽的超高速互联,全国首张IPv6+安全可控的能源工控网络正式建成投用,为能源行业IPv6技术应用创新提供了“南网方案”。
南方电网IPv6成果获得第二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调度统一新平台基本建成
建设主备双节点调度人工智能平台,发布“大瓦特-天璇”电力调度专业大模型,为电力调度领域的人工智能建设注入了新动力。自主研发全新一代电网运行管理系统(OMS2.0),是全国首个网省地一体化电网运行管理系统,标志着南网公司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实现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跨越。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OCS2.0)示范工程投入试运行,覆盖1.24万座35kV及以上各类型厂站、49万户分布式新能源用户,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全景监视和全局优化分析决策。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电力调度AI应用大赛。
数字化赋能调度业务提质增效
实施全国首个新能源功率预测价值生态圈培育计划,打造同台竞技赛马平台,全网预测准确率从85%提升至93%,超过国家标准约15%。首创基于分布式光伏出力还原的AI系统负荷预测新技术,助力提升负荷预测效率10倍以上。建成网省地一体调度指挥控制系统,实现全过程智能防误。深圳建成国内首个110kV电网主网自愈系统。
新能源功率预测价值生态圈培育计划示意图。
推动实现关键核心装备自主可控
推进二次设备国产芯片推广应用;研究软硬协同高性能计算一体机,突破底层芯片对高性能计算的卡脖子挑战;研制国内首套全自主可控电力优化求解器“天权”,突破超大规模优化计算的世界性难题,性能超世界最顶级产品38%,作为主用系统常态化支撑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
国内首套全自主可控电力优化求解器“天权”。
面向下一个5年
南方电网将持续推进“两化促两型”的南网实践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刘洋洋
通讯员|王科 刁锐 卢国文 吴亚雄 雷傲宇 罗文雲
编辑|黄昕
校对|翁冬莉 姚纯铭
审核|刘德欣 刘仰奇
签发|代进
来源:南网50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