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秘藏的“国宝级”书法,估值高达8位数,喷子却嘲:村级水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2 13:56 1

摘要:中华底蕴深厚,传世的艺术、文化珍宝,可谓是数不胜数,当然这些作品,根据他们的稀缺性、水平等,分为不同层次,只有最顶级的艺术品,或者中华瑰宝,才能存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拿书法举例,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凭其独一无二的价值,被故宫珍藏。

中华底蕴深厚,传世的艺术、文化珍宝,可谓是数不胜数,当然这些作品,根据他们的稀缺性、水平等,分为不同层次,只有最顶级的艺术品,或者中华瑰宝,才能存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拿书法举例,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凭其独一无二的价值,被故宫珍藏。 除此之外,王珣《伯远帖》、陆机《平复帖》等,均收藏其中,由此可见,北京故宫藏品之珍贵,不夸张的说,件件都是“顶级珍宝”,然而近几年,有人欣赏故宫藏品后,认为其中一幅“国宝级”书法,水平不够格,似有“江湖体”之风,嘲笑它是“村级水平”。 此作就是张即之的《双松图歌》,张即之此人,当代学者可能不太熟悉,他是宋朝的书法家,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诗人张籍的八世孙,他出身显赫,自幼得到良好教育,受家族长辈的影响,他早期学习书法,主要以古法为尊,研究晋唐笔法。 随着基础慢慢稳固,他汲取“尚意”思想,进行创新,众所周知,宋朝的书法家追求个性,不拘泥传统风貌,用笔随情感而走,呈现骏健、潇洒之风,故而当时的“宋四家”,比如米芾、黄庭坚等,要么擅长草书,要么精通行书,极少有人擅写楷书。 张即之就是罕见的宋朝“楷书巨匠”,他的楷书与唐人不同,唐朝“尚法”,楷书普遍规整严谨,点画平整匀和,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松懈,张即之则是融合“尚意”,为之增添动势和艺术妙趣,采用大字的笔势和风貌,来书写小字,更显活力,笔笔蕴含“长风破浪之象”。 就像这幅《双松图歌》,字字骏健开张、磅礴大气,此乃72岁酒后创作,彼时用笔娴熟,技艺炉火纯青,而且醉酒后运笔,达到“无意为工”“人笔合一”的境界,字体时而浓厚、拙质,时而细劲、枯涩,视觉对比十分强烈,不仅凸显动势,还提升艺术效果。 张即之的楷书,以其独特书风,在众多“唐楷”之中脱颖而出,近几年备受各大展览的青睐,拍卖价值也水涨船高,2023年《楷书卷》达成6900万,《论书帖》卖出4887.5万,此帖乃是晚年精品,水平不输它们,专家估值,其价值应当也在8位数。 您对张即之的书法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朔州日报文化纵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