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喂鸡的玉米,专家确认是百年老玉米,21年进行抢救性收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19:25 1

摘要:2021年,新乡市农科院派出5位专员组成“种质资源侦探队”,专门跑到太行山里头,开展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

2021年,专家在太行山脉的一个村子里发现村民喂鸡的玉米,竟然是“消失已久”的百年老品种!

眼看这些玉米粒就要进鸡肚子里,专家立即“鸡口夺食”,保住了这一优质资源。

那么这老玉米究竟有什么特别的?竟然能让专家都当成宝?

2021年,新乡市农科院派出5位专员组成“种质资源侦探队”,专门跑到太行山里头,开展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

一行人深入调查时,意外闯进了一个叫做龙水梯的村子,这个村子坐落在海拔1100多米高的太行山上,汽车根本开不上去。

为了不耽搁调查,一行人决定扔下车子,靠着两条腿往上爬山,赶到村里后,专员们马不停蹄地开始走访调查。

就在他们调查这个村子时,一行人惊喜地发现这里种植着一种市面上从未见过的老黄玉米。

这玉米看上去金灿灿的、穗大、皮薄,籽粒小却饱满,据当地人说,用这玉米磨出来的玉米糁特别黏糊,煮粥香得能飘满整个村子。

专员们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赶忙询问村里人这老黄玉米是怎么来的。

山里的村民表示,这玉米是他们祖辈几代人用自家留下的玉米种子种出来的。

由于村子坐落在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利,当地村民不经常出来,所以每年种玉米都是自家留种的,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了上百年。

再加上交通不便利,信息流通不发达,让这个老品种玉米躲过了品种改良的大潮,一直保存到现在。

可由于当地要修水库,涉及到好几块种植这种玉米的农田,当地农户打算明年不种老黄玉米了。

现在村子里的人种这种玉米的已经不多了,仅有零星几户人家还保留着老传统,其中有一农户家里还种了1.5亩地。

为了获得这一优质玉米的种质资源,专员们紧忙赶到这位农户家,碰巧看到这户老乡拿着玉米粒准备喂鸡。

赶紧拦下来农户,从他手中救下了珍贵的玉米粒,要是再晚半天,百年玉米品种真成鸡饲料了!

同时,专员还从农户家中发现了不少老黄玉米,既有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也有已经剥好的玉米粒。

专员对还未脱粒的几棒玉米进行仔细辨别,最终确认这是一种玉米综合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为了方便日后研究,专员暂时将这玉米命名为“龙水梯老黄玉米”,他们一回到单位,就迫不及待地对这些宝贝玉米进行初步鉴定。

检测报告一出,整个实验室都炸了锅!

这老黄玉米不论是蛋白质还是脂肪含量都比普通玉米高出一大截,最绝的是淀粉含量飙到71.59%,品质十分优良。

作为农作物育种专家的马俊峰看着手里的数据报表,高兴地合不拢嘴,立马将种子上交给了省里保管。

剩下的种子则是送到海南的育种基地筛选出优异种子进行培育,这些种子将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那么龙水梯老黄玉米到底是什么品种?为什么这么优秀?

龙水梯老黄玉米能成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全靠自身实力过硬,它们在河南辉县龙水梯村已经种有100多年了。

这村子“与世隔绝”,机动车根本进不来,这种封闭的环境让老黄玉米躲过了现代杂交玉米的“基因污染”。

老玉米的纯种基因得以保住,它们基因抗病能力特别强,普通玉米遇到锈病、茎腐病时必须得打农药,不打农药根本扛不住。

而老黄玉米靠自身就能硬扛过去,全程几乎不用打药浇水,靠自身基因就能扛住病虫害,这种“自力更生”的本事,在现代农业追求高产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最绝的是,在海拔1100米的贫瘠山地里,亩产还能稳在700斤左右,品质还十分优秀。

龙水梯老黄玉米穗大、行数还多,皮薄易消化、颗粒饱满,玉米粒质地坚硬有利于长期储存,营养成分还比普通玉米高多了。

当地村民用它熬粥,黏稠度能挂勺,爆米花自带香甜,拿去喂鸡都显得“奢侈”。

龙水梯老黄玉米能这么优秀,除了基因,还跟太行山的气候脱不开关系。

这里属于典型的高山冷凉区,昼夜温差极大,晚上冷得能结霜,年降水量少得可怜,玉米只能在谷雨前后播种。

神奇的是,老黄玉米整个生长期完全靠自然降水,村民一瓢水都不用浇,却能抗住太行山区的干旱。

并且它生存的地方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和砂质土,土层薄得可怜,但老黄玉米偏偏能在这类瘠薄土壤里扎根,这多亏它们强大的根系,能扎进石缝找养分。

除此之外,太行山的玉米生长期比平原玉米长半个月,这种慢生长让玉米粒更饱满,种皮薄得像纸,爆米花能酥到掉渣。

龙水梯老黄玉米的价值远不止于“好吃”,科研人员发现这种老黄玉米的基因库就像一座金矿。

不仅在抗病性和抗旱性方面表现突出,还能改良现代玉米品种的抗逆性,比如它的耐荫性特别强,适合套种。

所以专家将龙水梯老黄玉米带下山这一举动,不仅挽救了这一“绝种”作物,还可以利用它培育更健康的杂交玉米品种,提高普通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除了老黄玉米,我国还有许多优质地方品种没被发现,它们或许像老黄玉米一样藏在深山里,或者长在马路边等等不起眼的地方,常常被人们忽视。

但收集这些优质资源往往十分艰难,甚至很多地方特色优质种质资源正面临着灭绝的险境。

因此,专家们历尽千辛万苦抢回来的不仅是种子,还是农业的希望、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信息来源:大河网 深山里发现百年“老玉米” 2021-12-14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加快建立 2024-04-19

信息来源:中国农网 找回种子“遗珠” 2023-06-20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新乡“龙水梯老黄玉米”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十大优异种质资源 2023-05-24

来源:科学早班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