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风雷,心归“甘泉”——湛若水《行草甘泉洞诗轴》赏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2 18:52 1

摘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的湛若水《行草甘泉洞诗轴》,是明代心学大家在书法领域的一次激情挥洒。这幅纵149.5厘米、横56厘米的纸本行草作品,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更蕴含了一位思想家观物悟道的精神境界。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的湛若水《行草甘泉洞诗轴》,是明代心学大家在书法领域的一次激情挥洒。这幅纵149.5厘米、横56厘米的纸本行草作品,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更蕴含了一位思想家观物悟道的精神境界。

观其书,通篇气势连贯,如长江大河奔涌而下。湛若水的行草不受当时“台阁体”束缚,笔画跌宕起伏,时而重若崩云,时而轻如蝉翼。“地藏天设几千年”起笔沉稳,字形略扁,有颜鲁公之筋骨;至“合有神明启震川”则笔势渐放,笔画连带增多,显王右军之灵动;而“人间始信有壶天”一句,笔意开张,气韵贯通,将全诗的哲思推向高潮。这种由敛到放、由实到虚的节奏变化,恰与诗歌从写景到抒怀的情感脉络相契合。

品其韵,此作最动人处在于“书为心画”的真实流露。湛若水与王阳明同为明代心学代表,主张“随处体认天理”。他在甘泉洞观奇景而悟天道,笔墨间便多了几分静观自得的从容与豪迈。笔画间的提按转折,不是刻意的技巧炫耀,而是思绪流动的自然轨迹;结体的欹正相生,既显儒家的中庸平和,又藏道家的顺应自然。款识“甘泉”二字虽简,却力透纸背,如老树盘根,见出其人格的沉稳与坚定。

释文“地藏天设几千年,合有神明启震川。大院豁然临大路,人间始信有壶天”,以甘泉洞的雄奇景观为引,抒发了对天地造化的赞叹与对精神桃源的向往。而书法的飞动与诗歌的哲思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这件作品“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

在明代书坛,湛若水的书法或许不如董其昌那般“秀逸”,却以其“文人气”与“哲思性”独树一帜。这幅《行草甘泉洞诗轴》,既是他艺术才华的见证,更是一位思想家以笔墨践行“心学”的生动注脚——于笔墨挥洒间,观物、体道、证心,最终达到“笔与心合,物与我一”的至高境界。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