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欧洲各国中,波兰对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立场充满了深刻的矛盾。随着这种两面派的做法日益暴露,由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领导的亲欧盟联合政府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协助对抗俄罗斯”与“你们无法加入欧盟”——官方矛盾信号的典型体现
在欧洲各国中,波兰对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立场充满了深刻的矛盾。随着这种两面派的做法日益暴露,由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领导的亲欧盟联合政府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自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波兰无疑是欧洲援助乌克兰最慷慨的国家之一。其公民和非政府组织敞开了大门,为逃难的乌克兰妇女儿童提供食物和庇护。截至2023年,已有超过160万乌克兰难民在波兰申请庇护或临时保护,其中约100万人至今仍滞留波兰。
这种立场,自然与波兰一贯的强硬路线及其对俄罗斯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相契合。这种不信任可追溯至1939年导致波兰被瓜分的纳粹-苏联《莫洛托夫-里宾特洛普条约》(Molotov–Ribbentrop Pact),1945年苏联红军在波兰犯下的暴行(当时正将纳粹驱赶回柏林),以及战后被苏联扶植的傀儡政权统治的漫长时期。
在近期发表于美国《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社论中,波兰外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Radosław Sikorski)重申了乌克兰的常见论调:与俄罗斯谈判的唯一途径是先展示武力。鉴于俄罗斯仍保持军事优势且国内生活基本正常(未像乌克兰那样对25岁以上男性实施大规模征兵),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除了延长战争外,其作用尚不明朗。
尽管西科尔斯基以一口英国伊顿公学(Eton College)的腔调发表强硬言论颇具戏剧效果,但波兰显然无意展示自身武力——该国始终声明不会向乌克兰派兵作战,也不会参与任何所谓的“安抚部队”行动。这或许与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有关:波兰与乌克兰之间,同样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乌克兰政府常因纵容亲纳粹团体而受到诟病。这场历史积怨至今仍是波兰一处尚未愈合的创伤——它源于1943年7月的沃伦(Volhynia)大屠杀。当时,多达10万波兰人遭到乌克兰独立军(UIA)用刀砍、斧劈、殴打或焚烧致死,而该组织至今仍被乌克兰的极右翼人士奉为偶像。
今年,波兰将7月11日定为沃伦大屠杀遇难者国家纪念日。波兰总统卡罗尔·纳沃罗茨基(Karol Naworocki)还提出立法禁用“班德拉主义”(Banderite)符号,例如乌克兰独立军标志性的红黑旗帜——如今在乌克兰阵亡将士的墓地,此类旗帜依然常见。
正如对俄罗斯的怨恨,对乌克兰的不满在普通波兰人中同样普遍,其根源既在于历史,也在于当下。近期民调显示,波兰民众对乌克兰加入欧盟(EU)及北约(NATO)的支持率仅为35%,反对率则达到42%。乌克兰战争的结束必将加速其加入欧盟的进程,这对普通波兰人而言将是一个不利的局面。
正如一年前在《负责任的国家治理》(Responsible Statecraft)中指出的,波兰是欧盟补贴的最大接收国。在涵盖2028年至2034年预算计划的欧盟多年期财政框架中,波兰仍将以1440亿美元(1233亿欧元)的资金规模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若乌克兰以与现有成员国平等的条件加入欧盟,这笔资金将面临威胁。因为乌克兰将占据欧盟25%的农业用地,吞噬掉目前惠及波兰农民的丰厚补贴。乌克兰还将成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凭借其虽已萎缩但仍庞大的人口规模,有资格获得最大份额的所谓“凝聚力基金”(Cohesion Fund)——该基金用于改善过时老旧的基础设施。
波兰可能从欧盟资金的最大净受益国,沦为欧盟预算的净贡献国。
波兰农民早已强烈抵制价格低廉的乌克兰农产品进口,今年一月更在华沙再次举行抗议活动。此举源于欧盟逐步放宽与乌克兰的贸易规则,旨在为这个战乱国家提供经济支持。然而,波兰政府(与匈牙利、斯洛伐克政府一道)持续禁止乌克兰农产品进口,以保护本国的农业部门。
即便在曾担任过欧洲理事会主席的唐纳德·图斯克所领导的亲欧派联合政府执政下,该政策短期内似乎也难以改变。
相反,波兰的策略似乎是转移视线——在对俄罗斯言辞强硬的同时,对乌克兰的支持却日渐软化。波兰日益频繁的攻击路线是批评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西科尔斯基称其为“自封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追随者”——的立场,例如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
这种做法颇具虚伪性,毕竟波兰至今仍拒绝采购乌克兰的粮食。唐纳德·图斯克还频繁批评匈牙利总理维克托·奥尔班(Viktor Orbán)在乌克兰战争中的调解努力,并持续如此。
波兰法院本周还拒绝将一名涉嫌参与“北溪二号”(Nord Stream 2)管道爆炸事件的乌克兰人引渡至德国。此举无疑带有政治动机。波兰从早期就试图阻挠该管道建设,曾对参与北溪管道项目的欧洲企业发起反垄断诉讼。外交部长拉德克·西科尔斯基和总理唐纳德·图斯克不仅试图为法院的裁决辩护,更通过言论支持摧毁管道本身。这无疑将持续加剧波兰与德国间的紧张关系。
有时似乎西科尔斯基和图斯克不愿烧毁的欧洲桥梁寥寥无几,只为彰显波兰对俄罗斯的最强硬立场。然而令人不安的事实是,波兰对乌克兰同样不甚友好。
今年八月,波兰民族主义总统纳沃罗茨基否决了一项旨在扩大乌克兰人在波兰申领福利权利的法案,将福利资格限定为在波兰就业的乌克兰人。图斯克领导的联盟虽对此举提出批评,却因议会席位不足而无法推翻该决定。更甚者,西科尔斯基此前曾呼吁欧洲各国政府停止向在其境内避难的乌克兰男性发放福利。
执政期过半且已遭遇不信任投票的图斯克政府,其民调支持率持续走低——最新民调显示,60%的波兰民众对其表示不满。这或许能解释为何立场更鲜明的民族主义者卡罗尔·纳沃罗茨基能在此前的总统选举中胜出。
试图在乌克兰击败俄罗斯的同时,又将乌克兰排除在欧洲之外,这种做法显然既不合逻辑也难以维系。但西科尔斯基或图斯克短期内似乎都不会推动与俄罗斯的和解。相反,正如中欧其他地区已显现的趋势,随着矛盾日益尖锐,波兰正加速滑向民族主义。这种转向,或许能暂时回应边境农民的愤怒和国内民众对经济的不安,但历史的幽灵——无论是来自东方的,还是来自西方的——都仍在华沙的街头徘徊。当慷慨的口号最终被现实的账单所取代,一个国家又该如何面对自己复杂的过去,和那个同样复杂的邻居?
波兰在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之间的摇摆,你是否在其他地方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伊恩·普劳德
伊恩·普劳德于1999至2023年间任英国外交官。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期间,他担任英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经济参赞。其回忆录《莫斯科的异类:2014-2019年英国对俄外交的失败》近期出版,现为美国昆西研究所非驻地研究员。
作者在《负责任外交》平台发表的观点不代表昆西研究所及其关联机构立场。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