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新业态兴起、传统调解覆盖不足等现实问题,闵行区创新构建“五一”调解组织网络矩阵,通过“全域覆盖+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打造了一个“零距离、高效率、有温度”的劳动争议化解体系。
本期嘉宾
“全域覆盖+科技赋能”:
让维权像“点外卖”一样便捷
面对新业态兴起、传统调解覆盖不足等现实问题,闵行区创新构建“五一”调解组织网络矩阵,通过“全域覆盖+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打造了一个“零距离、高效率、有温度”的劳动争议化解体系。
“五一”调解组织网络矩阵,打造“15分钟维权圈”
15个新业态一站式调解室(即“一站”)、20个“劳动关系和睦+”服务站点(即“一点”),织就“15分钟维权圈”,让调解点扎根商圈与企业门口。
“随申办”视频调解功能(即“一App”)更是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异地维权“一次不用跑”。闵行数智劳动维权平台(即“一系统”),实现线上收案,将受理周期缩短至1个工作日,2025年已线上处理8千多案件,调解周期缩短30%。
培育示范企业调解组织(即“一组织”),推动矛盾“不出厂区”。
这一体系有效解决了劳动者“找不到调解点、跑不起调解路、耗不起调解时”的“三难”问题,也让企业告别“怕纠纷激化、怕法律风险、怕经营受影响”的“三怕”困扰。
“指尖申请+脚步上门”模式,破解“奔波难题”
劳动者通过“闵行数智劳动维权平台”,可在线申请维权、提交证据、查询进度,与视频调解功能连接,实现调解从申请到达成调解全程线上办理。同时,“流动调解”机制下,调解员根据需求主动上门调解,免去了当事人的路途奔波。
行业专业调解:懂行的人解决行业内的事针对不同行业特点,闵行区建立了汽修、物业、人力资源等专属调解组织,实现了“专业的人解决专业的事”。
同行调解同行,效率大提升
梅陇镇汽修调解组织通过“同行调解同行”,仅用一周时间就化解了某汽修厂的集体欠薪纠纷。行业调解员熟悉行业特性,能够快速锁定矛盾焦点,避免了反复解释的成本。
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
某企业采纳了行业调解组织的建议,重新修订了考核制度,纠纷发生率下降68%。另一方面,形成了示范效应。这种模式不仅实现快速“灭火”,更通过行业自治有效“防火”。
维权+就业帮扶:
离职亦是新起点
“乐业调解”品牌创新推出“维权+就业帮扶”机制,在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时即为劳动者铺好再就业之路。
典型案例显成效
七宝镇某百货公司闭店,70余名员工面临失业。七宝乐业调解工作室采取“三步走”策略:
岗位前置——在协商初期就联动周边企业,提供12家对口企业的岗位清单,28人迅速获得面试机会;
协商调解——引导公司依法支付补偿,并分流安置部分员工;
跟踪服务——为有困难的员工搭建就业“绿色通道”。员工唐女士因家庭负担重顾虑重重,调解小组在为她争取权益的同时,先后提供五个岗位供其选择,她最终顺利入职一家物业公司。
最终实现调解成功率100%,员工再就业率85%的圆满结果。
这种“先帮找工作”的服务,极大地降低了劳资双方的对抗情绪。当劳动者看到新的、甚至是更好的出路时,更愿意与企业平和协商,甚至主动放弃部分争议诉求,实现“零成本”解约。
试用期避雷指南,
企业劳动者双向提醒
试用期本是劳资双方相互考察、以期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的阶段,却成了劳动争议的“高发区”。仲裁实践中,企业常因“举证不能”而承担违法解除的法律后果。
企业在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合同时,必须承担全部的举证责任。这要求企业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试用期考核制度,否则难以证明解除合法性。
对于劳动者而言,录用条件分为“显性”与“隐性”,显性条件包括招聘时明确的学历、工作经验、职业资格等硬性要求;隐性条件则关乎日常工作中体现的性格、学习能力、团队合作、遵守规章的意愿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试用期考核的内容。
仲裁时会重点审查解除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是否有证据可以证明,这提醒企业要规范试用期考核流程,要有举证意识;劳动者则需坚守诚信原则。双方唯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减少此类争议,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构建劳动治理新生态
闵行区在劳动争议解决和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建设上,正朝着“全域智能、行业自治、温情高效”的愿景稳步迈进。推动闵行从“矛盾化解”向“和谐共创”升级,打造超大城市劳动关系治理的“闵行样板”。让每一位劳动者和每一家企业,都能在法治、温暖、高效的环境中,共同成长,互利共赢。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日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