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没等到金正恩回复,美韩总统先收到的,是朝鲜导弹划破天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18:12 1

摘要:特朗普没等到金正恩回复,美韩总统先收到的,是朝鲜的导弹划破天际。那么,为何在美韩期待“特金会”重启之际,朝鲜选择用导弹试射回应?这背后是战略博弈的必然,还是谈判破裂的信号?

特朗普没等到金正恩回复,美韩总统先收到的,是朝鲜的导弹划破天际。那么,为何在美韩期待“特金会”重启之际,朝鲜选择用导弹试射回应?这背后是战略博弈的必然,还是谈判破裂的信号?

据韩联社报道,10月22日,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表示,朝鲜当天向东部海域发射一枚型号不明的弹道导弹。这是李在明政府上台后,朝鲜首次发射导弹。从时间线看,朝鲜此次导弹试射与美韩的外交动作形成鲜明对比。

10月17日,美国国务院派遣“朝鲜问题团队”赴首尔,与韩国外交部及情报官员会商,探讨在APEC峰会期间促成特朗普与金正恩会面的可能性。10月20日,CNN提前在临津阁搭建直播台,为重现2019年“特金会”前夕的舆论造势。韩国政府更以安全理由,暂停板门店旅游申请,为可能的会晤腾出空间。然而,朝鲜的导弹发射如同冷水,浇灭了短暂的外交热潮。

要想知道朝鲜的目的,就需要结合金正恩近期的讲话解读。9月下旬,金正恩在最高人民会议上明确表示:“只要美国放弃无核化执念,朝鲜没有理由拒绝会面。”但同时强调“核武器是国家存亡的必然选择”。这种条件式开放对话的姿态,实则划定了谈判底线,朝鲜不会在“弃核”问题上让步,但愿意在“和平共处”框架下对话。

而美方至今未拿出实质性方案,仅靠“无前提对话”的口头承诺,显然无法打动平壤,所以,朝鲜此次试射导弹,可以看作是对美国的一种提醒。事实上,朝鲜的军事现代化已使“无核化”成为不可能选项。据美国国防情报局分析,朝鲜未来十年可能拥有50枚可打击美国全境的洲际弹道导弹。2022年以来,朝鲜加速推进高超音速导弹、海基发射平台等新武器研发,其核武库的“生存能力”与“威慑效力”已显著提升。

在此背景下,韩国总统李在明提出“核冻结”替代方案,即保持现有核武数量但不新增,试图以“现实主义”破局。但金正恩的回应直指核心,朝鲜绝不会为解除制裁而放弃核武,更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条件交换。这相当于告知美韩,朝鲜已拥有足够多的筹码,美韩领导人若想坐下来谈判,就必须接受朝方的硬性条件。

除此之外,朝鲜此次发射导弹的时机选择颇具象征意义。临津阁作为韩朝战争的象征性地点,CNN在此架设直播台本欲捕捉“历史性瞬间”,却先等来朝鲜导弹划破天际的轨迹。这无疑是对美韩的警示,没有实质性让步,任何“特金会”都将是镜花水月。而朝鲜的武力示威不仅是对美韩的回应,更是对国际社会的宣告,在核武问题上,朝鲜的立场不容妥协。

对于特朗普而言,这是一场更为复杂的博弈局面。2019年时,他面对的是一个渴望制裁松绑、急于破局的朝鲜。而到了2025年的今天,他面对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并且拥有俄罗斯背书的军事强国。若特朗普仍以旧思维推动“以会面换功绩”的外交秀,只会重蹈河内覆辙。朝鲜导弹的升空,就是金正恩提前宣告,他不会再当外交配角。

更关键的是,这次事件也折射出美韩之间的“节奏错位”。李在明的务实路线,实际上是在为韩国争取安全缓冲。而特朗普的政治诉求,是通过制造戏剧性突破来刷新民意支持,二者逻辑不同节奏相反。前者想稳,后者想快。朝鲜显然更乐见这种错位持续存在,因为这意味着美韩同盟内部出现策略裂缝。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朝核问题的症结从未改变,当一方将核武视为生存保障,另一方却视其为谈判筹码,任何形式的会晤都只能是战术层面的试探。特朗普没等到的回复,金正恩其实早已给出,在导弹升空的那一刻,朝鲜的战略意图清晰如昼。而美韩能收到的,除了导弹的尾焰,还有必须面对的现实,在核时代,强权政治的逻辑正在被重新定义。

来源:执着的小鱼

相关推荐